可移动式换热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2855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可移动式换热站,其包括箱体,箱体下端部设有箱体,箱体内设有换热机组,换热机组固设有带若干限位杆的支撑架,支撑架设有带让位孔的移动架,箱体开设有若干与限位杆适配的限位孔,移动架设有若干移动轮,箱体开设有与移动轮适配的轨道,移动架设有若干千斤顶,支撑架固设有与千斤顶对应的顶板,支撑架两侧均固设有第一连接板,箱体设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设有若干螺栓,螺栓均穿设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螺纹连接,箱体设有用于散热的排热组件。本申请具有便于将换热机组安装至箱体内的效果。安装至箱体内的效果。安装至箱体内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移动式换热站


[0001]本技术涉及供热装置的
,尤其是涉及可移动式换热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追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对于供暖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但由于部分老式住宅供暖设施不完善,并且用于供暖的换热站安装工期过长,因此很多老式楼房使用可移动式换热站进行供暖。
[0003]相关技术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813939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可移动式全自动无人值守厢式换热站。换热站包括换热机组和厢体,厢体内部设有换热机组、排污机构、安全监测装置、自动调节装置,厢体底面设有机组底架,在机组底架上设有热交换器、水泵、水箱、水处理器,热交换器通过管路与一次网和二次网连接,在二次网上设有水泵A,在管路上设有安全阀、泄水电磁阀和电动调节阀门,二次网进口通过管路连接水泵B,水泵B通过管路与水箱连接,水处理器通过管路与水箱相连。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厢体内无法使用吊机等设备,使得对换热站进行组装时,需要将零件运送至厢体内依次安装,厢体空间狭小,将换热机组安装至厢体内时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便于将换热机组安装至箱体内,本申请提供可移动式换热站。
[0006]本申请提供可移动式换热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可移动式换热站,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换热机组,换热机组下端部固设有带若干限位杆的支撑架,支撑架下端部设有带若干让位孔的移动架,箱体下端部开设有若干与限位杆适配的限位孔,移动架下端部设有若干移动轮,箱体下端部开设有与移动轮适配的轨道,移动架设有若干千斤顶,支撑架固设有与千斤顶对应的顶板,支撑架两侧均固设有第一连接板,箱体设有与第一连接板适配的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设有若干螺栓,所有螺栓均穿设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螺纹连接,箱体设有用于散热的排热组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换热机组在支撑架上组装完成后,推动移动架,将换热机组向箱体内部运送,移动轮为移动架提供支撑并减小运输时的摩擦。轨道对移动轮进行限位,进而对换热机组在箱体内的位置进行定位。通过千斤顶输出端将支撑架顶起,进而使得限位杆不会干涉移动架的移动。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对应时,控制千斤顶输出端回收,进而使得限位杆插设于定位孔内,实现对换热机组在水平方向的定位。通过螺栓将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连接在一起,完成换热机组竖直方向的定位。安装过程无需在箱体内组装换热机组,便于将换热机组安装至箱体内。
[0009]可选的,所述移动轮包括转轴和两个与转轴转动连接的滚轮,转轴与移动架转动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为滚轮提供支撑,同时通过转轴与移动架的转动连接使得滚轮能够实现多向转动,使得移动换热机组能够随意转向。
[0011]可选的,所述箱体设有与移动架适配的进口,进口设有三角板,三角板靠近箱体的一侧设有矩形块,矩形块开设有与轨道适配的通槽,三角板包括直角面和斜面,斜面开设有梯形槽,梯形槽与通槽连通。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三角板,使得移动架能够沿斜面向箱体内移动,进而使得向箱体内运送换热机组时更加便捷。通过梯形槽与通槽对滚轮的限位作用,使得滚轮能够沿着梯形槽的侧壁滑入轨道,使得滚轮与轨道的对接更加便捷。
[0013]可选的,所述排热组件包括散热扇和固定架,散热扇与固定架固定连接,固定架固定连接于箱体远离进口的一侧,箱体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开设有若干通风窗。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架为散热扇提供支撑,当箱体内温度过高时,利用散热扇将箱体内的热气排出,并让温度相对较低的空气从通风窗进入箱体内。
[0015]可选的,所述侧板在设有散热扇与通风窗的位置均滑动连接有隔热板。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界气温过低,需要箱体保持热量不散失时,通过移动隔热板将散热扇和通风窗封闭,进而使得箱体密闭,有利于降低热量的散失。
[0017]可选的,所述千斤顶下端部固设有矩形板,移动架开设有与矩形板适配的矩形槽。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千斤顶放置于矩形槽内,使其位于支撑架与移动架之间,便于千斤顶的取放。矩形槽对矩形板进行限位,使得千斤顶在顶起移动架时更加稳定。
[0019]可选的,所述换热机组设有换热管,箱体开设有与换热管适配的通口,通口处滑动连接有封板。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热管能够从通口处与箱体外部管道连接。
[0021]可选的,所述箱体下端部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开设有集水槽,箱体开通有排水孔,排水孔与集水槽连通。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箱体内外存在温差,导致水汽附着到箱体内壁上时,箱体内壁上滑落的水珠将滑落至集水槽中,并通过排水孔排出箱体。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将换热机组在支撑架上组装完成后,推动移动架,将换热机组向箱体内部运送,移动轮为移动架提供支撑并减小运输时的摩擦。轨道对移动轮进行限位,进而对换热机组在箱体内的位置进行定位。通过千斤顶输出端将支撑架顶起,进而使得限位杆不会干涉移动架的移动。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对应时,控制千斤顶输出端回收,进而使得限位杆插设于定位孔内,实现对换热机组在水平方向的定位。通过螺栓将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连接在一起,完成换热机组竖直方向的定位。安装过程无需在箱体内组装换热机组,便于将换热机组安装至箱体内;
[0025]2.固定架为散热扇提供支撑,当箱体内温度过高时,利用散热扇将箱体内的热气排出,并让温度相对较低的空气从通风窗进入箱体内;
[0026]3.将千斤顶放置于矩形槽内,使其位于支撑架与移动架之间,便于千斤顶的取放。矩形槽对矩形板进行限位,使得千斤顶在顶起移动架时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可移动式换热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箱体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29]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0]图4是箱体下端部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11、底板;2、换热机组;31、支撑架;311、限位杆;314、限位孔;32、移动架;33、移动轮;111、轨道;4、千斤顶;312、顶板;313、第一连接板;112、第二连接板;113、螺栓;5、排热组件;331、转轴、332、滚轮;6、三角板;61、矩形块;62、通槽;63、梯形槽;51、散热扇;52、固定架;53、通风窗;54、隔热板;41、矩形板;321、矩形槽;21、换热管;114、封板;115、集水槽;116、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可移动式换热站。
[0034]参照图1和图2,可移动式换热站,包括箱体1,箱体1包括侧板和垂直固定于侧板下端部的底板11,箱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移动式换热站,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设有换热机组(2),换热机组(2)下端部固设有带若干限位杆(311)的支撑架(31),支撑架(31)下端部设有带若干让位孔的移动架(32),箱体(1)下端部开设有若干与限位杆(311)适配的限位孔(314),移动架(32)下端部设有若干移动轮(33),箱体(1)下端部开设有与移动轮(33)适配的轨道(111),移动架(32)设有若干千斤顶(4),支撑架(31)固设有与千斤顶(4)对应的顶板(312),支撑架(31)两侧均固设有第一连接板(313),箱体(1)设有与第一连接板(313)适配的第二连接板(112),第二连接板(112)设有若干螺栓(113),所有螺栓(113)均穿设第二连接板(112)与第一连接板(313)螺纹连接,箱体(1)设有用于散热的排热组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换热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轮(33)包括转轴(331)和两个与转轴(331)转动连接的滚轮(332),转轴(331)与移动架(32)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换热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设有与移动架(32)适配的进口,进口下端部设有三角板(6),三角板(6)靠近箱体(1)的一侧设有矩形块(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邱林涛邹海超孙巧燕许宁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海特蓝德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