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板运输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2506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叠合板运输架,属于叠合板运输技术领域,有效解决了叠合板运输效率较低等问题。该技术方案包括与叠合板配合且水平设置的矩形状底架,底架前后两侧角部上方分别固定连接有竖直朝上设置的前立杆和后立杆,前立杆与位于同侧的后立杆之间由下至上等距水平设置有若干个与叠合板配合的支撑板,每个支撑板与前立杆之间均设置有锁紧件,叠合板角部设置有护角板,护角板与底架和前立杆或后立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了一种可较多层数堆放并且能对四角部进行有效防护的叠合板运输架。护的叠合板运输架。护的叠合板运输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合板运输架


[0001]本技术涉及叠合板运输
,尤其涉及一种叠合板运输架。

技术介绍

[0002]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建筑行业的一个目标是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稳步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总建筑中的占比。装配式建筑常用到预制叠合板,预制叠合板在工厂模台完成生产,运输时一般采用堆放形式,预制叠合板堆叠的层数过高会导致预制叠合板结构受损,所以预制叠合板堆放层数有限制,使用较长的平板式运输车辆运输时往往仅能运输3堆6层堆叠的预制叠合板,重量远远小于车辆的额定载质量,运输车辆的效率不高,另外在装卸运输过程中叠合板四个角部在发生碰撞时极易造成损坏,还需要进行后期的修补。
[0003]因此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就成为本技术面临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较多层数堆放并且能对四角部进行有效防护的叠合板运输架。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叠合板运输架,包括与叠合板配合且水平设置的矩形状底架,所述底架前后两侧角部上方分别固定连接有竖直朝上设置的前立杆和后立杆,所述前立杆与位于同侧的所述后立杆之间由下至上等距水平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叠合板配合的支撑板;
[0006]每个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前立杆之间均设置有锁紧件;
[0007]所述叠合板角部设置有护角板,所述护角板与所述底架和所述前立杆或所述后立杆连接。
[0008]所述前立杆和所述后立杆均为开口朝向内侧设置的槽钢,所述前立杆由下至上等距开设有与所述支撑板配合的插槽,每个所述插槽内侧下方均设置有前垫块,与所述前立杆位于同侧的所述后立杆的内侧对应所述前垫块由下至上设置有若干个后垫块。
[0009]每个所述前立杆外侧壁对应所述插槽位置由下至上均开设有若干个插孔,每个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对应所述插孔均开设有连接孔;
[0010]所述锁紧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前立杆外侧壁且位于每个所述插孔两侧的耳板,两个所述耳板远离所述前立杆一侧之间转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转杆,所述转杆的中心部开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朝向内侧设置的销栓,所述销栓位于尾端与所述转杆之间的部分套设有拉簧,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销栓尾端内侧和所述转杆的外壁固定连接。
[0011]每个所述前立杆和所述后立杆的顶部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每个所述连接杆远离其连接端一侧均开设有螺纹孔,每个所述螺纹孔内均螺纹连接有螺栓,每个所述螺栓端部均与所述护角板顶部外壁固定连接的螺母螺纹配合;
[0012]所述底架外侧壁对应每个所述护角板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连接板,每个所述连接板均开设有与所述护角板底部配合的阻尼插孔。
[0013]每个所述前立杆和所述后立杆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封板,每个封板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吊装环。
[0014]本技术实际使用时:将首个叠合板放置于底架上,使其四角部均位于护角板内侧,然后将最下方的两侧的插槽分别插入支撑板,支撑板的两侧分别搭放与前垫块和后垫块上,再把对应插槽的螺栓拉起同时一同转动转杆,然后对准插孔释放螺栓在拉簧的作用下,螺栓插入连接孔内固定支撑板的位置,由下至上将叠合板逐层堆放,最后通过吊装环进行架体的装卸工作,护角板7可根据实际使用或存放需要进行快速的拆装。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1、本技术可以较多层数的堆放叠合板进行运输,而且叠合板之间无接触,避免相互压放造成损坏,提高了叠合板的运输效率;
[0017]2、本技术在叠合板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对脆弱的角部专门进行了防护,避免破损进行二次修复;
[0018]3、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逐层堆放只需逐层插入支撑板即可,而且支撑板通过锁紧件快速方便的锁紧,保证运输架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使用状态主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的A区放大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去除支撑板第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4的B区放大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去除支撑板第二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支撑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连接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附图标记为:1、叠合板;2、底架;3、前立杆;4、后立杆;5、支撑板;6、锁紧件;601、耳板;602、转杆;603、通孔;604、销栓;605、拉簧;7、护角板;8、插槽;9、前垫块;10、后垫块;11、插孔;12、连接孔;13、连接杆;14、螺纹孔;15、螺栓;16、螺母;17、连接板;18、阻尼插孔;19、封板;20、吊装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29]参见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是一种叠合板运输架,包括与叠合板1配合且水平设置的矩形状底架2,所述底架2前后两侧角部上方分别固定连接有竖直朝上设置的前立杆3和后立杆4,所述前立杆3与位于同侧的所述后立杆4之间由下至上等距水平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叠合板1配合的支撑板5,每个所述支撑板5与所述前立杆3之间均设置有锁紧件6,所述叠合板1角部设置有护角板7,所述护角板7与所述底架2和所述前立杆3或所述后立杆4连接。每个所述前立杆3和所述后立杆4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封板19,每个封板19顶
部均固定连接有吊装环20。
[0030]所述前立杆3和所述后立杆4均为开口朝向内侧设置的槽钢,所述前立杆3由下至上等距开设有与所述支撑板5配合的插槽8,每个所述插槽8内侧下方均设置有前垫块9,与所述前立杆3位于同侧的所述后立杆4的内侧对应所述前垫块9由下至上设置有若干个后垫块10。每个所述前立杆3外侧壁对应所述插槽8位置由下至上均开设有若干个插孔11,每个所述支撑板5的一侧对应所述插孔11均开设有连接孔12,所述锁紧件6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前立杆3外侧壁且位于每个所述插孔11两侧的耳板601,两个所述耳板601远离所述前立杆3一侧之间转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转杆602,所述转杆602的中心部开设有贯穿的通孔603,所述通孔603内穿设有朝向内侧设置的销栓604,所述销栓604位于尾端与所述转杆602之间的部分套设有拉簧605,所述拉簧60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销栓604尾端内侧和所述转杆602的外壁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前立杆3和所述后立杆4的顶部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3,每个所述连接杆13远离其连接端一侧均开设有螺纹孔14,每个所述螺纹孔14内均螺纹连接有螺栓15,每个所述螺栓15端部均与所述护角板7顶部外壁固定连接的螺母16螺纹配合,所述底架2外侧壁对应每个所述护角板7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连接板17,每个所述连接板17均开设有与所述护角板7底部配合的阻尼插孔18。...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板运输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叠合板(1)配合且水平设置的矩形状的底架(2),所述底架(2)前后两侧角部上方分别固定连接有竖直朝上设置的前立杆(3)和后立杆(4),所述前立杆(3)与位于同侧的所述后立杆(4)之间由下至上等距水平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叠合板(1)配合的支撑板(5);每个所述支撑板(5)与所述前立杆(3)之间均设置有锁紧件(6);所述叠合板(1)角部设置有护角板(7),所述护角板(7)与所述底架(2)和所述前立杆(3)或所述后立杆(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杆(3)和所述后立杆(4)均为开口朝向内侧设置的槽钢,所述前立杆(3)由下至上等距开设有与所述支撑板(5)配合的插槽(8),每个所述插槽(8)内侧下方均设置有前垫块(9),与所述前立杆(3)位于同侧的所述后立杆(4)的内侧对应所述前垫块(9)由下至上设置有若干个后垫块(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板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前立杆(3)外侧壁对应所述插槽(8)位置由下至上均开设有若干个插孔(11),每个所述支撑板(5)的一侧对应所述插孔(11)均开设有连接孔(12);所述锁紧件(6)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前立杆(3)外侧壁且位于每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崇杰王启玲张爱军刘宗武张国辉韩霜霜夏青张家福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技济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