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博海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温室大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2151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大棚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温室大棚系统,包括大棚本体,设置在大棚本体外围的的排水沟,以及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排水沟内的底座,固接在底座上端纵向延伸的支撑件,安装在支撑件上的滑座,固接在滑座后端的圆盘Ⅰ,周向设置在圆盘Ⅰ上的多个通孔Ⅲ,转动连接在滑座上的轴Ⅰ,固接在轴Ⅰ后端的边壳,穿过边壳和任意一个通孔Ⅲ的定位件Ⅰ,固接在轴Ⅰ前端的基臂,基臂远离轴Ⅰ的一端安装有用于抵在大棚本体上端的接触组件,目的是可以提高大棚的防护能力。目的是可以提高大棚的防护能力。目的是可以提高大棚的防护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温室大棚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大棚
,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温室大棚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为降低大棚的制造成本,农户建造大棚时会减少遮盖设施,或控制遮盖设施的自动化设备,因此大棚在经过风吹日晒后,大棚寿命会在几年内快速减少。特别是在雨季积水或大风天气下,大棚周围积水会影响作物生长,防风措施不到位,会存在棚膜被撕毁、草苫被刮翻的现象,进而造成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温室大棚系统,目的是可以提高大棚的防护能力。
[0004]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智能温室大棚系统,包括大棚本体,设置在大棚本体外围的排水沟,以及限位机构;
[0006]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排水沟内的底座,固接在底座上端纵向延伸的支撑件,安装在支撑件上的滑座,固接在滑座后端的圆盘Ⅰ,周向设置在圆盘Ⅰ上的多个通孔Ⅲ,转动连接在滑座上的轴Ⅰ,固接在轴Ⅰ后端的边壳,穿过边壳和任意一个通孔Ⅲ的定位件Ⅰ,固接在轴Ⅰ前端的基臂,基臂远离轴Ⅰ的一端安装有用于抵在大棚本体上端的接触组件。
[0007]所述排水沟上设有液位传感器,排水沟与固接并连通连接管,连接管与泵连通。
[0008]所述连接管内设有流量传感器,底座内部设有电加热器。
[0009]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排水沟连通的四通通道。
[0010]所述支撑件包括导架,设置在导架内侧的滑道,纵向分布在导架上的通孔Ⅰ;所述滑座上设有通孔Ⅱ,通过定位件Ⅱ穿过任意一个通孔Ⅰ和通孔Ⅱ将滑座固定。
[0011]基臂内间隙配合有伸缩臂,伸缩臂上沿自身长度方向上分布有通孔Ⅳ,通过定位件Ⅲ穿过基臂和任意一个通孔Ⅳ将伸缩臂固定,伸缩臂上且远离基臂的一端固接有基座,所述接触组件安装在基座上。
[0012]所述接触组件包括机架,固接在机架上端左侧的两个复位杆,固接在复位杆上端的限位部,套设在复位杆上的压缩弹簧,固接在机架下端的压部;所述复位杆间隙配合在基座上以能够实现上下滑动,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基座和机架接触。
[0013]所述压部的外端面为弧面以与大棚本体的上端实现线接触。
[0014]所述压部的上端高于机架。
[0015]所述压部上设有排水孔。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智能温室大棚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智能温室大棚系统的俯视图;
[0018]图3为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限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至9为限位机构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10为连接座、通孔

、轴Ⅱ、弯折座和通孔

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一种智能温室大棚系统,如图1至4所示,包括大棚本体1、排水沟21和限位机构;
[0023]其中,大棚本体1内高优选为4至6米,排水沟21从地面向下挖掘,围绕在大棚本体1的外围,其中限位机构据图如图4所示,包括:底座31、支撑件、滑座51、圆盘Ⅰ53、通孔Ⅲ54、轴Ⅰ55、边壳56、基臂61和接触组件;
[0024]具体的,支撑件固接在底座31的上端,支撑件为向上延伸的垂直的结构,滑座51安装在支撑件上,圆盘Ⅰ53固接在滑座51的后端,圆盘Ⅰ53上周向均匀的设置多个通孔Ⅲ54,轴Ⅰ55转动连接在滑座51上,边壳56固接在轴Ⅰ55的后端,穿过边壳56和任意一个通孔Ⅲ54的定位件Ⅰ,定位件Ⅰ可以采用销或带有头部与杆部结构的零件,基臂61固接在轴Ⅰ55的前端,基臂61远离轴Ⅰ55的一端安装有用于抵在大棚本体1上端的接触组件,接触组件用于通过线接触的方式辅助压膜或对草苫进行固定,如图1和2所示,所述限位机构优选设有四个,四个底座31均固接在排水沟21四角旁;
[0025]优选的,在排水沟21上设有液位传感器,排水沟21与固接并连通连接管22,连接管22与泵连通,当液面高度接近排水沟21的上端面时,液位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泵,利用泵将排水沟21内的水抽走,避免储量不足或挥发速度不足时导致液面过高导致大棚本体1淹水。
[0026]进一步的,连接管22设置在底座31旁,所述连接管22内设有流量传感器,底座31内部设有电加热器33,当泵通过液位传感器的信号启动时,连接管22内的流量传感器检测到水流会将信号传递给电加热器33,利用电加热器33对底座31加热,进而避免在0摄氏度左右的环境时导致连接管22入口处冻住无法抽水。
[0027]进一步的,所述底座31上设有与排水沟21连通的四通通道32,连接管22直接与四通通道32连通,使排水沟21的宽度与底座31大致相同,尽量减少排水沟21的宽度,降低其制造成本,四通通道32用于使排水沟21的各个位置液面相同,底座31加热后可以避免冰水混合物产生的堵塞。
[0028]所述支撑件包括导架41,设置在导架41内侧的纵向延伸的滑道42,纵向分布在导架41上的通孔Ⅰ43;所述滑座51上设有通孔Ⅱ52,通过定位件Ⅱ穿过任意一个通孔Ⅰ43和通孔Ⅱ52将滑座51固定在导架41上,进而通过调整滑座51的高度以改变接触组件的高度,便于对不同位置的覆盖物进行限位,如部分收卷的草苫。
[0029]基臂61内间隙配合有伸缩臂62,伸缩臂62能够左右滑动,伸缩臂62上沿自身长度方向上分布有通孔Ⅳ63,通过定位件Ⅲ穿过基臂61和任意一个通孔Ⅳ63将伸缩臂62固定在基臂61上,伸缩臂62上且远离基臂61的一端固接有基座64,所述接触组件安装在基座64上,进而改变接触组件的左右位置,以在改变高度的情况下靠近大棚本体1。
[0030]所述接触组件包括机架71,固接在机架71上端左侧的两个复位杆72,固接在复位杆72上端的限位部,套设在复位杆72上的压缩弹簧,固接在机架71下端的压部73;所述复位杆72间隙配合在基座64上以能够实现上下滑动,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基座64和机架71接
触;
[0031]转动轴Ⅰ55以改变接触组件的角度,因接触组件具有横向长度,在其高度较低时,如扔保持水平则会穿过大棚本体1,因此将接触组件调高后,再进行转动,使接触组件朝下,通过增加轴Ⅰ55的高度,以减少基臂61和伸缩臂62的横向长度。
[0032]所述压部73的外端面为弧面以与大棚本体1的上端实现线接触,所述压部73的上端高于机架71,所述压部73上设有排水孔74。
[0033]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还包括连接座81,设置在连接座81前端的多个通孔

82,多个通孔

82分布在一个虚拟的圆上,连接座81上转动连接有轴Ⅱ83,轴Ⅱ83的前端固接有弯折座84,弯折座84上设有通孔

85,通过新的定位件穿过任意一个通孔

82和任意一个通孔

85保持连接座81和弯折座84的相对位置,在支撑件的上方再设置一个新的支撑件,新的支撑件的导架41固接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温室大棚系统,包括大棚本体(1),设置在大棚本体(1)外围的排水沟(21),以及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排水沟(21)内的底座(31),固接在底座(31)上端纵向延伸的支撑件,安装在支撑件上的滑座(51),固接在滑座(51)后端的圆盘Ⅰ(53),周向设置在圆盘Ⅰ(53)上的多个通孔Ⅲ(54),转动连接在滑座(51)上的轴Ⅰ(55),固接在轴Ⅰ(55)后端的边壳(56),穿过边壳(56)和任意一个通孔Ⅲ(54)的定位件Ⅰ,固接在轴Ⅰ(55)前端的基臂(61),基臂(61)远离轴Ⅰ(55)的一端安装有用于抵在大棚本体(1)上端的接触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温室大棚系统,所述排水沟(21)上设有液位传感器,排水沟(21)与固接并连通连接管(22),连接管(22)与泵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温室大棚系统,所述连接管(22)内设有流量传感器,底座(31)内部设有电加热器(33)。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温室大棚系统,所述底座(31)上设有与排水沟(21)连通的四通通道(3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温室大棚系统,所述支撑件包括导架(41),设置在导架(41)内侧的滑道(42),纵向分布在导架(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博海
申请(专利权)人:王博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