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支点开合变轴铰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2110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支点开合变轴铰链,前旋转支架的前部的左右两端分别旋转连接于左前轴孔及右前轴孔中,前旋转支架的后部的左右两端分别旋转连接于左前下转孔及右前下转孔中,中间旋转支架的上后部的左右两端分别旋转连接于左前上转孔及右前上转孔中,左支撑块位于左侧板的右侧且与左上后轴孔旋转相接,右支撑块位于右侧板的左侧且与右上后轴孔旋转相接,后旋转支架后转轴的左端旋转插设穿过左后旋转孔且左右滑动的插设于左槽孔中,后旋转支架后转轴的右端旋转插设穿过右后旋转孔且左右滑动的插设于右槽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多支点开合变轴铰链能绕开箱体底部结构、桌面或者下沿橱柜区域,有效的避免卡碰现象的出现。有效的避免卡碰现象的出现。有效的避免卡碰现象的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支点开合变轴铰链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支点开合变轴铰链。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开合铰链一般为单轴开合铰链,装配单轴开合铰链的门体因旋转中心固定而无法绕开箱体底部结构、桌面或者下沿橱柜区域,容易造成卡顶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支点开合变轴铰链,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多支点开合变轴铰链,包括外壳、连接板旋转架、前旋接支架、中间旋接支架、后旋接支架、后旋转支架后转轴、拉簧及拉簧后套杆,所述外壳包括自前而后竖直放置的左安装板、位于所述左安装板的右侧且与所述左安装板互相平行的右安装板及中间连接板,所述中间连接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安装板的下端及所述右安装板的下端相固接,所述左安装板的前下部开设有左前下转孔,所述左安装板于所述左前下转孔的后上方开设有左前上转孔,所述左安装板于所述左前上转孔的后下方开设有左右贯穿所述左安装板且呈前后走向的左槽孔;所述右安装板于所述左前下转孔的正右方处开设有右前下转孔,所述右安装板于所述左前上转孔的正右方处开设有右前上转孔,所述右安装板于所述左槽孔的正右方处开设有左右贯穿所述右安装板且呈前后走向的右槽孔,所述拉簧后套杆的左端与所述左安装板的后部的右侧壁相固接,所述拉簧后套杆的右端与所述右安装板的后部的左侧壁相固接,所述连接板旋转架包括连接板、左支板及右支板,所述连接板竖直且呈左右走向放置,所述连接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支板的前上端及所述右支板的前上端固定相接,所述左支板的前下部开设有左前轴孔,所述左支板的后下部开设有左后轴孔,所述右支板于所述左前轴孔的正右方处开设有右前轴孔,所述右支板于所述左后轴孔的正右方处开设有右后轴孔,所述前旋接支架的前部置于所述左支板与所述右支板之间,所述前旋转支架的前部的左右两端分别旋转连接于所述左前轴孔及所述右前轴孔中,所述前旋转支架的后部置于所述左安装板及所述右安装板之间,所述前旋转支架的后部的左右两端分别旋转连接于所述左前下转孔及所述右前下转孔中,所述中间旋接支架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及后连接板,所述左侧板竖直放置且呈前后走向,所述右侧板与所述左侧板互相平行且位于所述左侧板的正右方,所述后连接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板及所述右侧板相固接,所述左侧板的后上部开设有左上后轴孔,所述右侧板于所述左上后轴孔的正右方处开设有右上后轴孔,所述中间旋转支架的下前部置于所述左支与所述右支板之间,所述左侧板的前下部置于所述左支板的右侧且位于所述前旋接支架的左侧,所述左侧板的前下部旋转连接于所述左后轴孔中,所述右侧板的前下部置于所述右支板的左侧且位于所述前旋接支架的右侧,所述右侧板的前下部旋转连接于所述右后轴孔中,所述中间旋转支架的上后部置于所述左安装板与所述右安装板之间,所述中间旋转支架的上后部的左右两端分别旋转连接于所述左前上转孔及所述右前上
转孔中,所述左上后轴孔位于所述左前上转孔的后下方,所述右上后轴孔位于所述右前上转孔的后下方,所述后旋转支架包括左支撑块、右支撑块以及连接支块,所述左支撑块竖直放置且呈前后走向,所述右支撑块与所述左支撑块互相平行且位于所述左支撑块的正右方,所述连接支块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支撑块及所述右支撑块固定相接,所述左支撑块的后端开设有左后旋转孔,所述右支撑块的后端于所述左后旋转孔的正右方开设有右后旋转孔,所述左支撑块位于所述左侧板的右侧且与所述左上后轴孔旋转相接,所述右支撑块位于所述右侧板的左侧且与所述右上后轴孔旋转相接,所述后旋转支架后转轴的左端旋转插设穿过所述左后旋转孔且左右滑动的插设于所述左槽孔中,所述后旋转支架后转轴的右端旋转插设穿过所述右后旋转孔且左右滑动的插设于所述右槽孔中,所述连接支块正对所述后旋转支架后转轴处开设有勾挂缺口,所述拉簧的前端弹性的勾挂于所述后旋转支架后转轴上,所述拉簧的后端弹性的固套于所述拉簧后套杆上。
[0005]较佳地,所述中间连接板的左端的前部往左水平延伸形成左安装块,所述中间连接板的右端的前部往右水平延伸形成右安装块。
[0006]较佳地,所述多支点开合变轴铰链还包括第一前旋转铆钉、第一后旋转铆钉,所述前旋接支架包括前旋接部、后旋转部及中间加强筋,所述前旋接部自左而右水平放置,且所述前旋接部为上部开设有前安装缺口的圆筒状,所述后旋接部自左而右水平放置,且所述后旋接部为上部开设有后安装缺口的圆筒状,所述中间强筋往上弧形弯曲,所述中间加强筋的前端固接于所述前旋接部的上部于所述前安装缺口的前侧,所述中间加强筋的后端固接于所述后旋接部的上部于所述前安装缺口的后侧,所述第一前旋转铆钉左右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前旋转铆钉旋转的插设穿过所述前旋接部的中心孔,所述第一前旋转铆钉的左右两端分别固插于所述左前轴孔及所述右前轴孔中,所述第一后旋转铆钉左右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后旋转铆钉旋转的插设穿过所述后旋接部的中心孔,所述第一后旋转铆钉的左右两端分别固插于所述左前下转孔及所述右前下转孔中。
[0007]较佳地,所述多支点开合变轴铰链还包括第二后旋转铆钉,所述左支撑块的前端开设有前左旋转轴孔,所述右支撑块的前端于所述前旋转轴孔的正右方开设有前右旋转轴孔,所述第二后旋转铆钉的左端固插设穿过所述前左旋转轴孔并旋转插设于所述左上后轴孔中,所述第二后旋转铆钉的右端固插设穿过所述前右旋转轴孔并旋转插设于所述右上后轴孔中。
[0008]较佳地,所述后连接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板的顶部及所述右侧板的顶部相固接。
[0009]较佳地,所述连接支块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支撑块的顶部及所述右支撑块的顶部固定相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多支点开合变轴铰链能绕开箱体底部结构、桌面或者下沿橱柜区域,有效的避免卡碰现象的出现。
[0011]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多支点开合变轴铰链的结构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多支点开合变轴铰链的爆炸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多支点开合变轴铰链的局部结构图。
[0015]图4为本技术多支点开合变轴铰链打开状态的剖视图。
[0016]图5为本技术多支点开合变轴铰链关闭状态的剖视图。
[0017]图6为本技术多支点开合变轴铰链开合状态的动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考图1至图6,本技术多支点开合变轴铰链100包括外壳10、连接板旋转架20、前旋接支架30、中间旋接支架40、后旋接支架50、后旋转支架后转轴55、拉簧60及拉簧后套杆65。
[0019]所述外壳10包括自前而后竖直放置的左安装板11、位于所述左安装板11的右侧且与所述左安装板11互相平行的右安装板12及中间连接板13,所述中间连接板1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安装板11的下端及所述右安装板12的下端相固接,所述左安装板11的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支点开合变轴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连接板旋转架、前旋接支架、中间旋接支架、后旋接支架、后旋转支架后转轴、拉簧及拉簧后套杆,所述外壳包括自前而后竖直放置的左安装板、位于所述左安装板的右侧且与所述左安装板互相平行的右安装板及中间连接板,所述中间连接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安装板的下端及所述右安装板的下端相固接,所述左安装板的前下部开设有左前下转孔,所述左安装板于所述左前下转孔的后上方开设有左前上转孔,所述左安装板于所述左前上转孔的后下方开设有左右贯穿所述左安装板且呈前后走向的左槽孔;所述右安装板于所述左前下转孔的正右方处开设有右前下转孔,所述右安装板于所述左前上转孔的正右方处开设有右前上转孔,所述右安装板于所述左槽孔的正右方处开设有左右贯穿所述右安装板且呈前后走向的右槽孔,所述拉簧后套杆的左端与所述左安装板的后部的右侧壁相固接,所述拉簧后套杆的右端与所述右安装板的后部的左侧壁相固接,所述连接板旋转架包括连接板、左支板及右支板,所述连接板竖直且呈左右走向放置,所述连接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支板的前上端及所述右支板的前上端固定相接,所述左支板的前下部开设有左前轴孔,所述左支板的后下部开设有左后轴孔,所述右支板于所述左前轴孔的正右方处开设有右前轴孔,所述右支板于所述左后轴孔的正右方处开设有右后轴孔,所述前旋接支架的前部置于所述左支板与所述右支板之间,所述前旋接支架的前部的左右两端分别旋转连接于所述左前轴孔及所述右前轴孔中,所述前旋接支架的后部置于所述左安装板及所述右安装板之间,所述前旋接支架的后部的左右两端分别旋转连接于所述左前下转孔及所述右前下转孔中,所述中间旋接支架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及后连接板,所述左侧板竖直放置且呈前后走向,所述右侧板与所述左侧板互相平行且位于所述左侧板的正右方,所述后连接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板及所述右侧板相固接,所述左侧板的后上部开设有左上后轴孔,所述右侧板于所述左上后轴孔的正右方处开设有右上后轴孔,所述中间旋接支架的下前部置于所述左支与所述右支板之间,所述左侧板的前下部置于所述左支板的右侧且位于所述前旋接支架的左侧,所述左侧板的前下部旋转连接于所述左后轴孔中,所述右侧板的前下部置于所述右支板的左侧且位于所述前旋接支架的右侧,所述右侧板的前下部旋转连接于所述右后轴孔中,所述中间旋接支架的上后部置于所述左安装板与所述右安装板之间,所述中间旋接支架的上后部的左右两端分别旋转连接于所述左前上转孔及所述右前上转孔中,所述左上后轴孔位于所述左前上转孔的后下方,所述右上后轴孔位于所述右前上转孔的后下方,所述后旋转支架包括左支撑块、右支撑块以及连接支块,所述左支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陆坪杨朝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鼎太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