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辐射式新生儿抢救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2077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辐射式新生儿抢救台,包括支撑架、固定设于支撑架上端的透明罩、设于透明罩顶端的门、设于门上的反射装置、位于反射装置下方且设于透明罩内部的托台、位于反射装置下方且位于托台上方的辐射灯、设于支撑架上且用于驱动托台和辐射灯往复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辐射灯包括灯体及位于灯体正下方的折射弧形罩;本发明专利技术辐射灯产生的热源通过反射装置反射到新生儿皮肤表面,辐射灯沿着反射装置往复移动,同时反射装置能够多重角度反射辐射灯的热源且反射热源角度不断变化,最终避免婴儿皮肤表面局部过热现象的发生。皮肤表面局部过热现象的发生。皮肤表面局部过热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辐射式新生儿抢救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生儿护理
,具体的涉及一种辐射式新生儿抢救台。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以及需要接受长时间复苏的重症患儿来说,他们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全,温度方面不容易保持恒定,容易发生寒冷损伤综合征,常选用暖箱保温,但是由于疾病或者其他因素限制不能使用暖箱保温的患儿,则需要使用到辐射抢救台,现在辐射抢救台是从其顶部发热装置产生外部热源,通过高反射率的反射罩将热量反射到婴儿皮肤表面,但是由于反射罩位置固定,导致热量反射到婴儿皮肤表面的位置不变,导致婴儿皮肤局部过热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辐射式新生儿抢救台,辐射灯产生的热源通过反射装置反射到新生儿皮肤表面,辐射灯沿着反射装置往复移动,同时反射装置能够多重角度反射辐射灯的热源且反射热源角度不断变化,最终避免婴儿皮肤表面局部过热现象的发生。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辐射式新生儿抢救台,包括支撑架、固定设于支撑架上端的透明罩、设于透明罩顶端的门、设于门上的反射装置、位于反射装置下方且设于透明罩内部的托台、位于反射装置下方且位于托台上方的辐射灯、设于支撑架上且用于驱动托台和辐射灯往复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辐射灯包括灯体及位于灯体正下方的折射弧形罩;所述反射装置包括设于门上的第一弧形导轨及与其对称设置的第二弧形导轨、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第一弧形导轨和第二弧形导轨中间处的固定杆、两端分别可移动设于第一弧形导轨和第二弧形导轨上的多个等距间隔设置的第一移动杆、与多个第一移动杆一一对应且两端分别可移动设于第一弧形导轨和第二弧形导轨上的多个第二移动杆、转动设于第一移动杆上的第一折射平板及对称设置的第二折射平板、转动设于第二移动杆上的第三折射平板及对称设置的第四折射平板、一端转动设于固定杆上且另一端转动设于第一折射平板上的第五折射平板、与第五折射平板对称且两端分别转动设于固定杆和第三折射平板上的第六折射平板、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相邻第一移动杆上的多个第一弹簧、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相邻第二移动杆上的多个第二弹簧、一端固定设于第一弧形导轨上且另一端固定设于靠近固定杆处的第一移动杆上的第三弹簧、一端固定设于第一弧形导轨上且另一端固定设于靠近固定杆处的第二移动杆上的第四弹簧;所述第一移动杆上的第一折射平板与相邻第一移动杆上的第二折射平板转动设置;所述第二移动杆上的第三折射平板与相邻第二移动杆上的第四折射平板转动设置;首先门打开把新生儿平放在托台上,再把门关闭,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辐射灯沿着反射装置进行往复移动,启动灯体,灯体一部分热量直接照射在第一折射平板至第六折射平板上,另一部分热量经过折射弧形罩反射照射在第一折射平板至第六折射平板上,经过第一折射平板至第六折射平板折射的热量照射找托台上
的新生儿皮肤表面,拉动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位于第一弧形导轨和第二弧形导轨内相对移动,带动第一折射平板和第二折射平板相对转动,第三折射平板和第四折射平板相对转动,第五折射平板和第一折射平板相对转动,第六折射平板和第二折射平板相对转动,后续通过第一弹簧至第四弹簧对第一移动杆至第二移动杆进行复位,即第一折射平板至第六折射平板往复转动,驱动装置带动辐射灯往复移动过程中同时带动托台进行往复摆动;本专利技术首先门打开把新生儿平放在托台上,再把门关闭,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辐射灯沿着反射装置进行往复移动,启动灯体,灯体一部分热量直接照射在第一折射平板至第六折射平板上,另一部分热量经过折射弧形罩反射照射在第一折射平板至第六折射平板上,经过第一折射平板至第六折射平板折射的热量照射找托台上的新生儿皮肤表面,多重角度反射辐射灯灯体的热量,拉动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位于第一弧形导轨和第二弧形导轨内相对移动,带动第一折射平板和第二折射平板相对转动,第三折射平板和第四折射平板相对转动,第五折射平板和第一折射平板相对转动,第六折射平板和第二折射平板相对转动,后续通过第一弹簧至第四弹簧对第一移动杆至第二移动杆进行复位,即第一折射平板至第六折射平板往复转动,反射到新生儿皮肤表面的热量角度不断变化,有效避免婴儿皮肤表面局部过热现象的发生,驱动装置带动辐射灯往复移动过程中同时还带动托台进行往复摆动,使新生儿往复摆动,对新生儿起到很好的哄睡效果,使折射后的热量照射在新生儿皮肤表面的角度再次变化,更好的对新生儿皮肤进行保护。
[0005]具体的,所述反射装置还包括一端固定设于离固定杆最远的第一移动杆上且另一端固定设于离固定杆最远的第二移动杆上的连接绳、一端套设于连接绳上的拉杆、固定设于拉杆另一端上的移动板、固定设于门上且用于驱动移动板移动的气缸。
[0006]具体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设于支撑架上的U型架、转动设于U型架上的第一转轴、位于第一转轴正下方且转动设于U型架上的第二转轴、一端固定套设于第一转轴上的第一转杆及第二转杆、贯穿固定设于托台上且两端分别转动设于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上的连接轴、设于U型架上且用于对托台进行支撑的平拖组件、设于第一转杆上的第一滑槽、设于第二转杆上的第二滑槽、可移动设于第一滑槽上的第一滑块、可移动设于第二滑槽上的第二滑块、转动设于U型架上的第三转轴及第四转轴、一端转动设于第一滑块上且另一端固定套设于第三转轴上的第一驱动杆、一端转动设于第二滑块上且另一端固定套设于第四转轴上的第二驱动杆、绕设于第三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的第一传动带、绕设于第四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的第二传动带、固定设于支撑架上且用于驱动第二转轴转动的电机。
[0007]具体的,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设于第一转杆上的第一弧形面、设于第二转杆上的第二弧形面、位于第三转轴正上方且转动设于U型架上的第五转轴、位于第四转轴正上方且转动设于U型架上的第六转轴、固定套设于第五转轴上的第一绕线轮、固定套设于第六转轴上的第二绕线轮、绕设于第一绕线轮一圈且两端固定设于第一转杆上的第一线绳、绕设于第二绕线轮一圈且两端固定设于第二转杆上的第二线绳。
[0008]具体的,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固定套设于第五转轴上的第一齿轮、固定套设于第六转轴上的第二齿轮、位于第五转轴和第三转轴中间且转动设于U型架上的第七转轴、位于第六转轴和第四转轴中间且转动设于U型架上的第八转轴、固定套设于第七转轴上且与第一齿轮啮合设置的第三齿轮、固定套设于第八转轴上且与第二齿轮啮合设置的第四齿轮、一端套设于第七转轴上的第三转杆、一端套设于第八转轴上的第四转杆,所述灯体和折射
弧形罩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第三转杆和第四转杆上;所述第三齿轮大于第一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大于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同,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相同。
[0009]具体的,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等距环形分布固定设于第七转轴上的多个第一伸缩杆、等距环形分布固定设于第八转轴上的多个第二伸缩杆、转动设于第一伸缩杆上的第一滚珠、转动设于第二伸缩杆上的第二滚珠、以第七转轴为轴心且固定设于第三转杆上的第一固定环、以第八转轴为轴心且固定设于第四转杆上的第二固定环、等距环形分布设于第一固定环内壁上的多个第一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辐射式新生儿抢救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固定设于支撑架上端的透明罩(2)、设于透明罩顶端的门(3)、设于门上的反射装置(4)、位于反射装置下方且设于透明罩内部的托台(5)、位于反射装置下方且位于托台上方的辐射灯(6)、设于支撑架上且用于驱动托台和辐射灯往复移动的驱动装置(7);所述辐射灯(6)包括灯体(61)及位于灯体正下方的折射弧形罩(62);所述反射装置(4)包括设于门上的第一弧形导轨(41)及与其对称设置的第二弧形导轨(42)、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第一弧形导轨和第二弧形导轨中间处的固定杆(43)、两端分别可移动设于第一弧形导轨和第二弧形导轨上的多个等距间隔设置的第一移动杆(44)、与多个第一移动杆一一对应且两端分别可移动设于第一弧形导轨和第二弧形导轨上的多个第二移动杆(45)、转动设于第一移动杆上的第一折射平板(46)及对称设置的第二折射平板(47)、转动设于第二移动杆上的第三折射平板(48)及对称设置的第四折射平板(49)、一端转动设于固定杆上且另一端转动设于第一折射平板上的第五折射平板(410)、与第五折射平板对称且两端分别转动设于固定杆和第三折射平板上的第六折射平板(411)、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相邻第一移动杆上的多个第一弹簧(412)、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相邻第二移动杆上的多个第二弹簧(413)、一端固定设于第一弧形导轨上且另一端固定设于靠近固定杆处的第一移动杆上的第三弹簧(414)、一端固定设于第一弧形导轨上且另一端固定设于靠近固定杆处的第二移动杆上的第四弹簧(415);所述第一移动杆上的第一折射平板与相邻第一移动杆上的第二折射平板转动设置;所述第二移动杆上的第三折射平板与相邻第二移动杆上的第四折射平板转动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射式新生儿抢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装置(4)还包括一端固定设于离固定杆最远的第一移动杆上且另一端固定设于离固定杆最远的第二移动杆上的连接绳(416)、一端套设于连接绳上的拉杆(417)、固定设于拉杆另一端上的移动板(418)、固定设于门上且用于驱动移动板移动的气缸(41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射式新生儿抢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7)包括固定设于支撑架上的U型架(71)、转动设于U型架上的第一转轴(72)、位于第一转轴正下方且转动设于U型架上的第二转轴(73)、一端固定套设于第一转轴上的第一转杆(74)及第二转杆(75)、贯穿固定设于托台上且两端分别转动设于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上的连接轴(76)、设于U型架上且用于对托台进行支撑的平拖组件(77)、设于第一转杆上的第一滑槽(78)、设于第二转杆上的第二滑槽(79)、可移动设于第一滑槽上的第一滑块(710)、可移动设于第二滑槽上的第二滑块(711)、转动设于U型架上的第三转轴(712)及第四转轴(713)、一端转动设于第一滑块上且另一端固定套设于第三转轴上的第一驱动杆(714)、一端转动设于第二滑块上且另一端固定套设于第四转轴上的第二驱动杆(715)、绕设于第三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的第一传动带(716)、绕设于第四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的第二传动带(717)、固定设于支撑架上且用于驱动第二转轴转动的电机(71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辐射式新生儿抢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菁卢莹莹杨爱娟徐冰玢吴玲玲阮庆宏严玲红夏静
申请(专利权)人:永康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