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帽箍的转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1857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攀岩帽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帽箍的转动结构,包括:帽箍,其包括前箍和转动设置于前箍两端的两个后箍,所述前箍两端均开设有安装孔一,且安装孔一内壁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所述后箍靠近前箍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台,且安装台开设有安装孔二,并且安装台侧壁设置有凸起,所述安装台位于安装孔一内,且凸起位于限位槽内,并有铆钉穿过安装孔二并覆盖于安装台上从而连接前箍和后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凸起和限位槽的设置从而对转动进行限位,进而在佩戴过程中,避免后箍发生转动的可能,而且调节后也知道具体的位置,即放在第几个限位槽是合适的,所以下次使用的时候可以直接调节到这个限位槽,因此比较方便,其次铆钉比直接卡扣连接更稳定。卡扣连接更稳定。卡扣连接更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帽箍的转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攀岩帽的
,特指一种帽箍的转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攀岩帽是一种攀岩时佩戴的安全帽,其包括帽体和内置于帽体内的帽箍,且帽箍包括前箍和转动设置于前箍两端的两个后箍,通过转动后箍从而可调节佩戴的位置和松紧,同时还会配合旋钮从而进一步调节松紧。其中前箍和后箍之间采用的卡扣结构,即前箍开孔,且后箍设置有轴,并且轴转动设置于孔内并与前箍卡扣连接,但由于是转动连接,因而轴孔之间具有间隙,所以直接卡扣连接会比较容易脱落。
[0003]同时由于后箍是可转动,并且没有对转动有直接的限位结构,因而当已经调节后好并佩戴一段时间后,存在因为佩戴者的头部动作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后箍发生转动的可能,从而使攀岩帽佩戴位置和松紧发生变化,进而给佩戴者带来不便。而且由于是无限转动,所以在进行转动调节的时候,也不知道具体转动的位置,因此每次都是要重新调节,也是比较麻烦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帽箍的转动结构,通过凸起和限位槽的设置,从而对转动进行限位,进而在佩戴过程中,避免后箍发生转动的可能,而且调节后也知道具体的位置,即放在第几个限位槽是合适的,所以下次使用的时候可以直接调节到这个限位槽,因此比较方便,并通过铆钉穿过进行连接,相比较直接卡扣连接,本技术更为稳定,故解决现有后箍是无限转动以及直接卡扣连接容易脱落的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帽箍的转动结构,包括:
[0007]帽箍,其包括前箍和转动设置于前箍两端的两个后箍,所述前箍两端均开设有安装孔一,且安装孔一内壁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
[0008]所述后箍靠近前箍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台,且安装台开设有安装孔二,并且安装台侧壁设置有凸起,所述安装台位于安装孔一内,且凸起位于限位槽内,并有铆钉穿过安装孔二并覆盖于安装台上从而连接前箍和后箍。
[0009]优选地,所述安装孔一内壁开设有至少三个限位槽,其中两个限位槽为贴近设置,且另一个限位槽与两个限位槽之间具有间距。
[0010]优选地,所述安装孔一内壁开设有五个限位槽,且五个限位槽为贴近设置。
[0011]优选地,所述安装台直径小于安装孔一的直径,且贴近设置的两个限位槽之间为弧面。
[0012]优选地,所述前箍与后箍连接处的内侧开设有安装槽,且后箍与前箍连接的一端位于安装槽内,并且后箍内壁与前箍内壁位于同一个平面上。
[0013]优选地,所述前箍两端设置有连接部,且连接部内壁与前箍内壁不位于同一个平
面上,所述连接部内壁和连接部与前箍之间的连接处围合成型有所述安装槽,且连接部内壁与前箍内壁之间的距离等于后箍的厚度。
[0014]优选地,所述前箍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卡件,且卡件用于与帽体连接。
[0015]优选地,两个后箍之间设置有旋钮,且旋钮靠近后箍一侧设置有齿轮,所述后箍在远离前箍的一端开设有长条孔,且其中一个后箍的长条孔内壁设置有若干个上齿牙,并且另一个后箍的长条孔内壁设置有若干个下齿牙,所述上齿牙和下齿牙分别位于齿轮上下两侧并与齿轮相互啮合,通过转动旋钮从而带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两个后箍靠近或远离。
[0016]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0017]1、本技术通过凸起和限位槽的设置,从而对转动进行限位,进而在佩戴过程中,避免后箍发生转动的可能,而且调节后也知道具体的位置,即放在第几个限位槽是合适的,所以下次使用的时候可以直接调节到这个限位槽,因此比较方便。同时通过铆钉穿过进行连接,相比较直接卡扣连接,本技术更为稳定。
[0018]2、本技术优选方案是通过两个限位槽为贴近设置,且另一个限位槽与两个限位槽之间具有间距,从而可以实现大范围的调节同时也可以实现小范围的调整。
[0019]3、本技术优选方案是通过安装台直径小于安装孔一的直径,且贴近设置的两个限位槽之间为弧面,从而便于凸起从一个限位槽移动至另一个限位槽。
[0020]4、本技术优选方案是通过安装槽的设置,从而使得后箍内壁与前箍内壁位于同一个平面上,因而内壁没有凸起,即与佩戴者接触的面较为光滑,从而给佩戴者有良好的佩戴感觉。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前箍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4]图4为前箍部分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5]图5为后箍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1

前箍;11

安装孔一;12

限位槽;14

连接部;15

卡件;
[0027]2‑
后箍;21

安装台;22

安装孔二;23

凸起;24

长条孔;25

上齿牙;
[0028]26

下齿牙。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如图1

图5所示,一种帽箍的转动结构,包括帽箍,且帽箍包括前箍1和转动设置于前箍1两端的两个后箍2,而且前箍1两端均开设有安装孔一11,且安装孔一11内壁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12。
[0031]同时后箍2靠近前箍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台21,且安装台21开设有安装孔二22,并且安装台21侧壁设置有凸起23,而且安装台21位于安装孔一11内,且凸起23位于限位槽12内,并有铆钉穿过安装孔二22并覆盖于安装台21上从而连接前箍1和后箍2。
[0032]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本技术通过凸起23和限位槽12的设置,从而对转动
进行限位,进而在佩戴过程中,避免后箍2发生转动的可能,而且调节后也知道具体的位置,即放在第几个限位槽12是合适的,所以下次使用的时候可以直接调节到这个限位槽12,因此比较方便。
[0033]其次本技术采用的是铆钉穿过连接,且铆钉帽子的直径是大于安装台2直径,因而可覆盖于安装台21上从而将凸起23相关结构遮盖,进而比较美观且保护内部结构,其次铆钉穿过安装孔二22的这端会形变并与后箍2内壁抵接,进而连接前箍1和后箍2并对前箍1和后箍2移动进行限位,相比较直接卡扣连接而存在脱落的情况,铆钉连接更为稳定。
[0034]同时前箍1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卡件15,且卡件15用于与帽体连接,因而通过卡件15从而将前箍1设置于帽体上。
[0035]如图2

图4所示,限位槽12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比如安装孔一11内壁开设有至少三个限位槽12,其中两个限位槽12为贴近设置,且另一个限位槽12与两个限位槽12之间具有间距。其中这里的贴近设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帽箍的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帽箍,其包括前箍(1)和转动设置于前箍(1)两端的两个后箍(2),所述前箍(1)两端均开设有安装孔一(11),且安装孔一(11)内壁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12);所述后箍(2)靠近前箍(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台(21),且安装台(21)开设有安装孔二(22),并且安装台(21)侧壁设置有凸起(23),所述安装台(21)位于安装孔一(11)内,且凸起(23)位于限位槽(12)内,并有铆钉穿过安装孔二(22)并覆盖于安装台(21)上从而连接前箍(1)和后箍(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帽箍的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一(11)内壁开设有至少三个限位槽(12),其中两个限位槽(12)为贴近设置,且另一个限位槽(12)与两个限位槽(12)之间具有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帽箍的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一(11)内壁开设有五个限位槽(12),且五个限位槽(12)为贴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帽箍的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21)直径小于安装孔一(11)的直径,且贴近设置的两个限位槽(12)之间为弧面。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帽箍的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箍(1)与后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珑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劳来斯安全防护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