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公平专利>正文

锥形蜂窝轮变速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1159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锥形蜂窝轮变速箱装置、发动机与变速箱采用新型轴连接器,主副锥形蜂窝轮通过钢珠介入相互啮合。钢珠与主副锥形蜂窝轮啮合位置决定输入和输出转速比完成输出变速。摆脱传统齿轮结构解决换档顿挫以及钢带打滑动力丢失,控制钢珠有两种换档结构:第一种电机带动螺杆使换档漏斗来回运动、钢珠与主副锥形蜂窝轮啮合位置发生变动完成换档,第二种固定多个换档漏斗控制其内部开关使钢珠与主副锥形蜂窝轮啮合位置发生变动完成换档,其结构新颖、性能可靠,有齿轮咬合及承载能力,传动效率高。传动效率高。传动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锥形蜂窝轮变速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锥形蜂窝轮变速箱术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汽车作为代步工具,选择汽车的标准更多是选择汽车整体性能,汽车变速箱就占据重要位置。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汽车驾驶舒适。好的变速箱成本高、差的变速箱成本低问题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锥形蜂窝轮变速箱装置,其整体结构更简单,换档反应精确灵敏,动力输出平顺、结构简单故障率低、维修保养方便,摆脱传统齿轮结构解决换档顿挫以及钢带打滑动力丢失,锥形蜂窝轮变速箱的换档装置,由轴连接器、蜂窝轮调节组、主副锥形蜂窝轮组、方向齿轮组构成。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锥形蜂窝轮变速箱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实例描述该变速箱中所需要零件附图简单介绍。
[0004]图1轴连接器部件结构图2轴连接器部件结构图3轴连接器部件结构图4轴连接器整体结构图5蜂窝轮调节部件结构图6蜂窝轮调节部件侧视结构图7锥形蜂窝轮及螺杆换档结构图8锥形蜂窝轮及多漏斗换档结构图9方向齿轮结构图10锥形蜂窝轮整体结构图11锥形蜂窝轮整体侧视结构轴连接器部件分为:输入轴(1)、轴(3)、齿轮(2、4)、行星齿轮组(5、6、7、8、9、10)、齿轮组固定支架(11、12、13、14)、啮合盘(15)、制动盘(16)、稳定盘(17、18)、 液压卡钳(19)、啮合齿(20、21)、液压油缸(22、23、24、25)。
[0005]蜂窝轮调节组部件分为:齿轮(26、27)、轴连接器(28)、轴(59)。
[0006]主副锥形蜂窝轮组部件分为:主锥形蜂窝轮(29)、副锥形蜂窝轮(30)、齿轮盘(31、33)、轴(32、35)、链条(34)、钢珠输送管道(36)、导轨(37、38)、螺杆(39)、漏斗挡板(40、41)、钢珠溢出管(42)、钢珠输送软管(43)、钢珠传输齿轮(44)、换档漏斗(45、46、47、48、49、50)、钢珠(60)。
[0007]方向齿轮组部件分为:齿轮(51、52、53、54)、齿轮轮支架(55)、液压油缸(56、57)、输出轴(58)、支架左右耳(61、62)。
[0008]轴连接器结构
输入轴(1)连接齿轮(2)转动,行星齿轮组(5、6、7、8、9、10)由齿轮组固定支架(11、12、13、14)固定两端围绕齿轮(2、4)转动同时自转、轮组固定支架(11、12、13、14)跟着转动,齿轮组固定支架(11、12)在输入轴(1)转动、齿轮组固定支架(13、14)在轴(3)转动,行星齿轮组(5、6、7、8、9、10)能在齿轮组固定支架(11、12、13、14)自转。
[0009]行星齿轮组单个是由一个轴两端固定小齿轮完成的结构。
[0010]稳定盘(17、18)外径套入轴承作用稳定整个轴连接器。
[0011]行星齿轮组(5、6、7、8、9、10)中间轴部位固定多个轴承,啮合盘(15)与制动盘(16)及稳定盘(17、18)套入行星齿轮组(5、6、7、8、9、10)中间轴部位,它们之间接触有轴承完成,行星齿轮组(5、6、7、8、9、10)在它们中间可以自转。
[0012]液压卡钳(19)安装在制动盘(16)上、啮合齿(20)安装在啮合盘(15)两侧、稳定盘(17、18)套入轴承固定。
[0013]蜂窝轮调节组结构轴(3)上固定齿轮(26)与轴(59)齿轮(27)相啮合 、轴连接器(28)连接轴(59)与轴(32)、该组齿轮间距与齿轮间距与主副锥形蜂窝轮的锥面孔洞间距一致。
[0014]主副锥形蜂窝轮组结构主锥形蜂窝轮(29)与齿轮盘(31)安装在轴(3)上面、副锥形蜂窝轮(30)安装在轴(32)上、齿轮盘(33)与钢珠传输齿轮(44)安装在轴(35)上、链条(34)连接齿轮盘(31、33)、换档漏斗(45)与钢珠传输齿轮(44)通过钢珠输送管道(36)、钢珠输送软管(43)连接。
[0015]第一种螺杆换档结构是由电机带动螺杆(39)使换档漏斗(45)在导轨(37、38)上面来回运动完成换档,换档漏斗(45)两侧装有漏斗挡板(40、41)防止纲珠偏移位过大保证钢珠(60)快速啮合。钢珠输送软管(43)压力大时钢珠(60)顶开换档漏斗内部溢出口从溢出管道(42)排放多出钢珠(60)。
[0016]第二种多漏斗换档方式是固定多个换档漏斗组成的换档结构。每个换档漏斗(46、47、48、49、50)内都有钢珠(60)控制开关及溢出口开关、换档漏斗(46、47、48、49、50)压力大时钢珠(60)顶开溢出口进行多出钢珠(60)排放。
[0017]方向齿轮组结构由齿轮(51、52、53)固定在齿轮支架(55)上、齿轮(51)与轴32连接、液压油缸(56、57)分别与支架左右耳(61、62)连接。液压油缸(56、57)在支架左右耳(61、62)可左右活动、以及液压油缸(56、57)底部可以左右转动、齿轮(54)连接轴(58)。
[0018]锥形蜂窝轮工作流程输入轴(1)连接齿轮(2)行星齿轮组(5、6、7、8、9、10)围绕齿轮(2、4)转动,啮合盘(15)、制动盘(16)、稳定盘(17、18)、齿轮组固定支架(11、12、13、14)跟着转,齿轮(4)输出轴(3)不转。
[0019]液压卡钳(19)刹紧制动盘(16)时,啮合盘(15)、稳定盘(17、18)、齿轮组固定支架(11、12、13、14)不转动,啮合齿(20、21)由液压油缸(22、23、24、25)推进咬住啮合盘(15)分担液压卡钳(19)制动。齿轮(2)带动行星齿轮组(5、6、7、8、9、10)在制动盘(16),啮合盘(15)、稳定盘(17、18)、齿轮组固定支架(11、12、13、14)内部自转速度不变。
[0020]液压卡钳(19)刹紧制动盘(16)过程中,行星齿轮组(5、6、7、8、9、10)两端围绕齿轮(2、4)转速变慢,齿轮(2)带动行星齿轮组(5、6、7、8、9、10)自转速度不变。行星齿轮组(5、6、
7、8、9、10)一边围绕转动一边自转,齿轮(4)得到只有行星齿轮组(5、6、7、8、9、10)自转动力,液压卡钳(19)刹紧制动盘(16)啮合齿(20、21)由液压油缸(22、23、24、25)推进咬住啮合盘(15)分担液压卡钳(19)制动。此时行星齿轮组(5、6、7、8、9、10)只能通过齿轮(2)带动自转,行星齿轮组(5、6、7、8、9、10)另一端带齿轮(4),齿轮(4)得到输入轴(1)完整动力。
[0021]齿轮(4)带动轴(3)转动、轴(3)带动齿轮(26)、主锥形蜂窝轮(29)齿轮盘(31)转动。
[0022]齿轮(26)与齿轮(27)啮合转动,通过轴连接器(28)轴(59)与轴(32)连接。副锥形蜂窝轮(30)跟随转动。
[0023]轴(3)转动齿轮盘(31)通过链条(34)带动齿轮盘(33)、钢珠传输齿轮(44)跟随转动将钢珠(60)输运到换档漏斗(45)、换档漏斗(45)位于初始档位排放钢珠(60)、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锥形蜂窝轮变速箱结构,其特征在于:主副锥形蜂窝轮每层排好球形三分之一或一半的孔洞、主副锥形蜂窝轮通过钢珠介入相互啮合,钢珠与主副锥形蜂窝轮啮合位置决定输入和输出转速比完成输出变速,钢珠啮合完后直接掉落再由钢珠传输齿轮再次传送,由于钢珠是介入方换档时更轻便灵活输出稳定,控制钢珠有两种换档结构:第一种电机带动螺杆使换档漏斗来回运动、钢珠与主副锥形蜂窝轮啮合位置发生变动完成换档,第二种固定多个换档漏斗控制其内部开关使钢珠与主副锥形蜂窝轮啮合位置发生变动完成换档,该优点是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故障更低,其结构新颖、性能可靠,有齿轮咬合及承载能力,传动效率高,使用寿命高。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蜂窝轮变速箱,其特征在于:轴连接器用于连接发动机与变速箱、轴连接器的行星齿轮组两端围绕发动机输出齿轮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公平
申请(专利权)人:姜公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