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存储用安全加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1047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数据存储用安全加密系统,涉及数据存储技术领域,公开了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加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通过设置数据采集模块,可以将传输数据合理的分配至正常加密终端进行数据加密,避免出现加密终端传输数据堆积过多而影响加密,设置数据加密模块,可以对数据加密终端是否能正常接收传输数据进行判断,将无法正常接收传输数据的数据加密终端标记为异常加密终端,同时将接收效率存在问题的传输数据标记为异常传输数据,数据加密终端优先对异常传输进行加密,有效提高数据加密的安全性,设置数据存储模块,可以将加密数据向合适的存储终端进行发送,提高加密数据的存储效率。的存储效率。的存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数据存储用安全加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存储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基于数据存储用安全加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保护数据安全,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会在数据存储之前进行数据的安全加密。
[0003]加密系统通常有多个数据的加密终端以及存储终端,但是通常传输数据的分配以及加密相对不平均,容易造成数据的传输以及加密效率下降。并且加密终端在加密数据时通常需要加密时间,继续接收大量的传输数据会造成数据加密的拥堵。并且部分数据在接收时容易数据复杂度因为导致接收效率下降,这种数据往往信息量大且复杂,需要及时进行加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数据存储用安全加密系统。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基于数据存储用安全加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加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
[0007]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将发送端的传输数据发送至合适的正常加密终端;
[0008]所述数据加密模块用于对数据加密终端以及传输数据进行标记,判断数据加密终端是否能接收传输数据,并优先对标记后的异常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具体为:
[0009]步骤一:获取数据加密终端接收每个传输数据的接收时长,并标记为Tk,获取数据加密终端接收每个传输数据的数据体积并标记为Bc,利用公式获取得到每个传输数据的接收效率Nf,将每个传输数据的接收效率标记为独立接收效率,设定独立接收效率对应一个理想接收效率,将独立接收效率与理想接收效率进行比对,当独立接收效率低于理想接收效率时,则将该独立接收效率标记为落后接收效率,将理想接收效率与落后接收效率进行差值计算,获取得到落后效率差值,并标记为Ur,利用公式Cs=(Ur+0.1)
×
a1获取得到传输数据的接收值Cs;
[0010]设置接收值阈值为Gh,当传输数据的接收值Cs≥接收值阈值为Gh,将该传输数据标记为异常传输数据,设定落后效率差值系数为Hb;利用公式获取得到落后值Sg;
[0011]将当日相邻两个落后接收效率所对应的时间进行时间差值计算获取得到落后效率间隔,将系统当前时间之前所有落后效率间隔进行求和并取均值得到落后间隔均值并标
记为Sz;
[0012]将落后值、落后间隔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取其数值,利用公式获取得到数据加密模块的异接值Te;设置异接值阈值为Yh,当数据加密模块的异接值Te≥异接值阈值Yh时,该数据加密终端暂停接收传输数据,并将该数据加密终端标记为异常加密终端,当数据加密模块的异接值Te<异接值阈值Yh时,该数据加密终端继续接收传输数据,并将该数据加密终端标记为正常加密终端;
[0013]将异常传输数据的接收值Cs按照数值由大至小进行排序,数据加密终端按照顺序依次对异常传输数据进行加密;
[0014]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于选择合适的存储终端发送加密数据。
[0015]进一步的,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将发送端的传输数据发送至合适的正常加密终端,具体为:
[0016]获取正常加密终端,发送端向正常加密终端发送传输指令并与正常加密终端通信连接,将与发送端通信连接的正常加密终端为初选终端;
[0017]获取得到发送端与初选终端的位置,将发送端的位置与初选终端的位置进行距离差计算获取得到加密距离并标记为Rw。
[0018]进一步的,获取得到初选终端未加密传输数据的总数据体积并标记为Pu,获取得到初选终端当日已加密传输数据的总数据体积并标记为Kq,利用公式获取得到初选终端的优加值Tc,将优加值最大的初选终端标记为优加终端,数据采集模块将传输数据发送至优加终端。
[0019]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于选择合适的存储终端发送加密数据,具体为:
[0020]向正常加密终端发送存储指令并与存储终端通信连接;获取得到存储终端的注册时间,并且获取当前系统时间,将当前系统时间与注册时间进行时间差值计算,获取得到注册时长,并标记为Tk;获取得到存储终端的剩余内存并标记为Ch。
[0021]进一步的,利用公式获取得到存储终端的存储值Mu,向存储值最大的存储终端发送加密数据。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3]设置数据采集模块,可以将传输数据合理的分配至正常加密终端进行数据加密,避免出现加密终端传输数据堆积过多而影响加密,设置数据加密模块,可以对数据加密终端是否能正常接收传输数据进行判断,将无法正常接收传输数据的数据加密终端标记为异常加密终端,同时将接收效率存在问题的传输数据标记为异常传输数据,数据加密终端优先对异常传输进行加密,有效提高数据加密的安全性,设置数据存储模块,可以将加密数据向合适的存储终端进行发送,提高加密数据的存储效率。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框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数据采集模块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实施例1
[0027]参照图1

图2,基于数据存储用安全加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加密模块;
[0028]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将发送端的传输数据发送至合适的正常加密终端,具体为:
[0029]步骤一:获取正常加密终端,发送端向正常加密终端发送传输指令并与正常加密终端通信连接,将与发送端通信连接的正常加密终端为初选终端;
[0030]步骤二:获取得到发送端与初选终端的位置,将发送端的位置与初选终端的位置进行距离差计算获取得到加密距离并标记为Rw;
[0031]步骤三:获取得到初选终端未加密传输数据的总数据体积并标记为Pu,获取得到初选终端当日已加密传输数据的总数据体积并标记为Kq,利用公式获取得到初选终端的优加值Tc,其中,c1、c2、c3均为预设比例系数,将优加值最大的初选终端标记为优加终端,数据采集模块将传输数据发送至优加终端;
[0032]数据加密模块用于对数据加密终端以及传输数据进行标记,判断数据加密终端是否能接收传输数据,并优先对标记后的异常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具体为:
[0033]步骤一:获取数据加密终端接收每个传输数据的接收时长,并标记为Tk,获取数据加密终端接收每个传输数据的数据体积并标记为Bc,利用公式获取得到每个传输数据的接收效率Nf,将每个传输数据的接收效率标记为独立接收效率,设定独立接收效率对应一个理想接收效率,将独立接收效率与理想接收效率进行比对,当独立接收效率低于理想接收效率时,则将该独立接收效率标记为落后接收效率,将理想接收效率与落后接收效率进行差值计算,获取得到落后效率差值,并标记为Ur,利用公式Cs=(Ur+0.1)
×
a1获取得到传输数据的接收值Cs;其中,a1为预设比例系数;
[0034]设置接收值阈值为Gh,当传输数据的接收值Cs≥接收值阈值为Gh,将该传输数据标记为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数据存储用安全加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加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将发送端的传输数据发送至合适的正常加密终端;所述数据加密模块用于对数据加密终端以及传输数据进行标记,判断数据加密终端是否能接收传输数据,并优先对标记后的异常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具体为:步骤一:获取数据加密终端接收每个传输数据的接收时长,并标记为Tk,获取数据加密终端接收每个传输数据的数据体积并标记为Bc,利用公式Nf=TBkc获取得到每个传输数据的接收效率Nf,将每个传输数据的接收效率标记为独立接收效率,设定独立接收效率对应一个理想接收效率,将独立接收效率与理想接收效率进行比对,当独立接收效率低于理想接收效率时,则将该独立接收效率标记为落后接收效率,将理想接收效率与落后接收效率进行差值计算,获取得到落后效率差值,并标记为Ur,利用公式Cs=(Ur+0.1)
×
a1获取得到传输数据的接收值Cs;设置接收值阈值为Gh,当传输数据的接收值Cs≥接收值阈值为Gh,将该传输数据标记为异常传输数据,设定落后效率差值系数为Hb;利用公式获取得到落后值Sg;将当日相邻两个落后接收效率所对应的时间进行时间差值计算获取得到落后效率间隔,将系统当前时间之前所有落后效率间隔进行求和并取均值得到落后间隔均值并标记为Sz;将落后值、落后间隔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取其数值,利用公式获取得到数据加密模块的异接值Te;设置异接值阈值为Yh,当数据加密模块的异接值Te≥异接值阈值Yh时,该数据加密终端暂停接收传输数据,并将该数据加密终端标记为异常加密终端,当数据加密模块的异接值T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珏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