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稻籽粒的外槽滚轴式匀量排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1020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水稻籽粒的外槽滚轴式匀量排种机构,包括种箱、与种箱下端的出料口适配的外槽滚轴,以及位于外槽滚轴下方的支架,外槽滚轴的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外槽滚轴的外弧面设有外槽穴,外槽滚轴的出料侧下方设有安装在支架上的倾斜缓冲板,倾斜缓冲板的下端下方设有传送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水稻种子从外槽倾落后,由倾斜缓冲板承接并依靠倾斜角度下落,在水稻种子排出过程中,通过外槽滚轴的匀量排种和倾斜缓冲板倾斜落种设计,使种子群呈均匀面状下落,排种机构排种后,水稻种子最终落至传送带,传送带匀速运动带来的摩擦力,使传送带上的布种状态平铺且更加均匀化,解决了水稻种子堆积过密的问题。解决了水稻种子堆积过密的问题。解决了水稻种子堆积过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稻籽粒的外槽滚轴式匀量排种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排种
,尤其涉及到水稻种子匀量排种及布种,具体是指一种用于水稻籽粒的外槽滚轴式匀量排种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水稻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种植质量关乎我国粮食安全,水稻种子的质量是水稻农业生产的基础,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选育优良的种子成为水稻种植的关键环节。
[0003]现有的水稻种子清选机多种多样,其中一些清选机分选种子时,是在传送带上进行,传统排种器排出种子时常常多粒排出并垂直下落到传送带上,又由于水稻种子形体长细,增加了两粒或多粒之间粘连现象的可能性。
[0004]传统小型排种器是利用其滚轮上的凹窝将种子带出种子漏斗,凹窝排布错落,凹窝经常卡住种子,甚至破坏水稻种子形状,破坏内部组织,影响种植质量。并且传统小型排种器其下落管结构常为单一直筒状下落管或者多分叉式下落管,排种器通过凹窝将种子多粒排出时,种子均从下料管中排出落在传送带上,传送带本身据有一定的柔韧性,弹力不足,而水稻种子质量轻,撞击传送带后弹起效果差,经常出现种子堆积过密现象,并且多个排种器并排安置进行排种,传送带上的布种状态常常为条带状,水稻种子体积很小和排布扎堆,出现大量粘连,影响识别准确性和分选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水稻籽粒的外槽滚轴式匀量排种机构,避免了水稻种子出现扎堆聚集,从而避免了大量粘连。
[0006]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用于水稻籽粒的外槽滚轴式匀量排种机构,包括种箱、与种箱下端的出料口适配的外槽滚轴,以及位于外槽滚轴下方的支架,外槽滚轴的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外槽滚轴的外弧面固设有若干沿周向依次间隔排布的滚轴齿,相邻的滚轴齿之间形成与外槽滚轴长度一致的外槽穴,所述外槽滚轴的出料侧下方设有安装在支架上的倾斜缓冲板,所述倾斜缓冲板的下端下方设有传送带,倾斜缓冲板的左、右侧边均设有向上延伸的挡板。
[0007]本方案在使用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外槽滚轴转动,利用外槽穴将水稻种子拨出,水稻种子从外槽穴掉出后落至倾斜缓冲板,并沿倾斜缓冲板滑落至传送带上,通过传送带对水稻种子进行传送;通过设置倾斜缓冲板,避免了因为下料管的空间小而扎堆布种的现象;倾斜缓冲板左右两侧均安放挡板,保证了从倾斜缓冲板下落的水稻种子落入传送带区域,避免种子从左右两侧撒落。
[0008]作为优化,种箱下端出料口的前、后侧面分别安装有延伸至滚轴齿的毛刷。本优化方案通过在种箱出料口前侧设置毛刷,保证种子由外槽穴拨出,通过在种箱出料口后侧设置毛刷,避免种子从后侧漏出。
[0009]作为优化,所述倾斜缓冲板的上端通过横向延伸的调节轴与支架铰接,所述调节轴与外槽滚轴相互平行,所述支架上还设有位于调节轴下方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倾斜缓冲板铰接,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支架通过横轴铰接。本优化方案的设置,实现了倾斜缓冲板绕调节轴的转动,从而实现了对倾斜缓冲板倾斜角度的调整。
[0010]作为优化,所述横轴上设有外螺纹,且伸缩杆与支架通过安装在横轴上的紧固螺母相对固定。本优化方案的设置,便于在调整倾斜缓冲板的角度后进行固定。
[0011]作为优化,所述支架为沿竖直方向可伸缩的伸缩架。本优化方案将支架设置为沿竖直方向可调,从而实现了倾斜缓冲板的高度调整,便于对种子下落至倾斜缓冲板的距离进行调整,从而满足更多种子的排种要求。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外槽滚轴上设置容纳水稻种子的外槽穴将种子排出至倾斜缓冲板,进而下落至传送带,依靠传送带的摩擦力平铺至传送带表面,适合水稻种子质软体轻、不易弹起的特点;倾斜缓冲板的倾斜角度可调,适用于更多的识别方法和布种状态。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外槽滚轴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外槽滚轴侧面工作示意图;
[0016]图4为正面排种落种示意图;
[0017]图中所示:
[0018]1、种箱,2、后毛刷,3、外槽穴,4、滚轴齿,5、外槽滚轴,6、调节轴,7、倾角仪,8、横轴, 9、伸缩杆,10、支架,11、控制盒,12、工作台,13、地面,14、脚架,15、从动辊,16、传送带,17、主动辊,18、倾斜缓冲板,19、挡板,20、倾斜缓冲板与竖直方向夹角,21、中心轴,22、前毛刷,23、水稻种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20]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水稻籽粒的外槽滚轴式匀量排种机构,包括种箱1、与种箱下端的出料口适配的外槽滚轴5,以及位于外槽滚轴下方的支架10,支架为沿竖直方向可伸缩的伸缩架,支架的前方设置工作台12,工作台上放置有控制盒11,控制盒11中包括电机驱动器和微型控制器,计算机通过程序控制微型控制器,微型控制器向电机驱动器发出信号,驱动器通过接线再向步进电机发出脉冲,从而使步进电机转动,带动外槽滚轴转动排种。
[0021]外槽滚轴的一端同轴固接有中心轴21,中心轴21连接有驱动电机,本实施例的驱动电机采用步进电机,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外槽滚轴转动。外槽滚轴的外弧面固设有若干沿周向依次均匀间隔排布的滚轴齿4,沿周向相邻的滚轴齿之间形成与外槽滚轴长度一致的外槽穴3,外槽穴沿横向延伸,外槽穴可储存种箱中落下的水稻种子。横向的外槽穴分批次接收种箱中的水稻种子,每一槽穴种子为一批,每一批匀速同量传输到倾斜缓冲板,外槽穴为弧形状凹槽,弧形状能够提高水稻种子脱离槽穴的效率。通过外槽滚轴上的外槽穴,将种箱的水稻种子均匀分出,解决了因为传统排种机构凹窝卡种子的问题。外槽滚轴的长度与
种箱下端的出料口长度适配,种箱下端出料口的前侧面安装有延伸至滚轴齿的前毛刷22,种箱下端出料口的后侧面安装有延伸至滚轴齿的后毛刷2,前毛刷和后毛刷均为软质刷,当外槽滚轴滚动时,前毛刷和后毛刷扫过外槽穴,毛刷朝外槽滚轴运动方向弯曲配合,可以减少阻力,避免因为外槽滚轴的转动导致水稻种子提前脱离外槽穴。本实施例的外槽滚轴整体为一根圆柱形长轴,圆柱外槽滚轴侧面横向均匀分布外槽穴,种箱内的水稻种子落入外槽穴内进行排种;种箱呈上大下小的梯形体状,末端设置的毛刷和外槽滚轴紧密接触,保证不漏出种子。
[0022]外槽滚轴的出料侧下方设有安装在支架上的倾斜缓冲板18,倾斜缓冲板18上表面光滑设置,倾斜缓冲板的左、右侧边均设有向上延伸的挡板19。 具体的,倾斜缓冲板的上端通过横向延伸的调节轴6与支架铰接,所述调节轴与外槽滚轴相互平行,所述支架上还设有位于调节轴下方的伸缩杆9,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倾斜缓冲板铰接,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支架10通过横轴8铰接,伸缩杆由人工调节实现伸缩,用于对倾斜缓冲板进行支撑,形成一定的倾斜状态;当观察到布种状态不符合清选条件时,可以参考倾角仪,调节伸缩杆改变倾斜缓冲板倾斜角度,从而改变水稻种子所受的摩擦力,进而改变水稻种子下落速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稻籽粒的外槽滚轴式匀量排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种箱(1)、与种箱下端的出料口适配的外槽滚轴(5),以及位于外槽滚轴下方的支架(10),外槽滚轴的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外槽滚轴的外弧面固设有若干沿周向依次间隔排布的滚轴齿(4),相邻的滚轴齿之间形成与外槽滚轴长度一致的外槽穴(3),所述外槽滚轴的出料侧下方设有安装在支架上的倾斜缓冲板(18),所述倾斜缓冲板的下端下方设有传送带(16),倾斜缓冲板的左、右侧边均设有向上延伸的挡板(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稻籽粒的外槽滚轴式匀量排种机构,其特征在于:种箱下端出料口的前、后侧面分别安装有延伸至滚轴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双喜王恒康广皓李军贤田鑫钰冯尚宗马盼黄信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