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使水垢与内胆分离的蒸汽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0549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使水垢与内胆分离的蒸汽发生器,属于蒸汽发生器技术领域。一种可使水垢与内胆分离的蒸汽发生器,包括外箱体和设置在外箱体内的内胆体以及固定连接在外箱体上的燃烧器,所述燃烧器通向内胆体中,所述外箱体上固定连接有排烟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排烟管内的气体驱动往复丝杆旋转,使得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在外箱体内往复移动,对外箱体内壁和内胆体外壁进行清洁,使得附着的水垢分离,同时利用套管内的纳米防垢金属陶瓷球粒与水接触后释放可溶性络合物对水垢进行分散,进一步提高对水垢的处理效率,再利用过滤箱对分离后的水垢进行收集,使得在工作和生产过程中,即可进行水垢处理,进而无需人工清洁,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人力物力。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使水垢与内胆分离的蒸汽发生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蒸汽发生器
,尤其涉及一种可使水垢与内胆分离的蒸汽发生器。

技术介绍

[0002]蒸汽发生器(俗称锅炉)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锅的原义是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是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蒸汽发生器在水汽系统方面,给水在加热器中加热到一定温度,经给水管道进入省煤器,进一步加热以后送入锅筒,与锅水混合后沿下降管下行至水冷壁进口集箱,水在水冷壁管内吸收炉膛辐射热形成汽水混合物经上升管到达锅筒中,由汽水分离装置使水、汽分离,分离出来的饱和蒸汽由锅筒上部流往蒸汽机过热器,继续吸热成为450℃的过热蒸汽,然后送往汽轮机;在燃烧和烟风系统方面,送风机将空气送入空气预热器加热到一定温度;在磨煤机中被磨成一定细度的煤粉,由来自空气预热器的一部分热空气携带经燃烧器喷入炉膛;燃烧器喷出的煤粉与空气混合物在炉膛中与其余的热空气混合燃烧,放出大量热量;燃烧后的热烟气顺序流经炉膛、凝渣管束、过热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后,再经过除尘装置,除去其中的飞灰,最后由引风机送往烟囱排向大气;
[0003]现有的燃气蒸汽发生器在工作时,对水加热后容易生成水垢附着在内壁上,水垢导致厚度增加,会影响对水的加热效果,造成吸收速度降低,导致能量损失较大,同时现有的清理壁垢的方式需要专业人员清洁,清理成本增大耽误正常的工作和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燃气蒸汽发生器在工作时,对水加热后容易生成水垢附着在内壁上,水垢导致厚度增加,会影响对水的加热效果,造成吸收速度降低,导致能量损失较大,同时现有的清理壁垢的方式需要专业人员清洁,清理成本增大耽误正常的工作和生产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可使水垢与内胆分离的蒸汽发生器,包括外箱体和设置在外箱体内的内胆体以及固定连接在外箱体上的燃烧器,所述燃烧器通向内胆体中,所述外箱体上固定连接有排烟管,所述排烟管一端固定连接在内胆体上并通向内胆体内,还包括:对称转动连接在所述外箱体内的往复丝杆;螺纹连接在两个所述往复丝杆之间的第一刮板,所述第一刮板与外箱体内壁相贴,所述第一刮板通过多个连接杆固定连接有第二刮板,所述第二刮板与内胆体外壁相贴,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在第一刮板、第二刮板之间;分别圆周固定连接在多个所述连接杆上的套管,所述套管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隔离网,所述套管内填充有纳米防垢金属陶瓷球粒。
[0007]为了便于驱动往复丝杆旋转,优选地,一个所述往复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叶轮,所述往复丝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排烟管上,所述叶轮在排烟管中,两个所述往复丝杆之间
通过皮带相连。
[0008]为了提高可溶性络合物的释放,进一步的,所述套管中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螺旋桨。
[0009]为了提高可溶性络合物的释放,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上等间距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在套管中。
[0010]为了提高节能效果,进一步的,所述排烟管靠近内胆体的一端内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排烟管靠近隔板的一侧圆周固定连接有多个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一端通向隔板的另一侧,所述导热管在外箱体和内胆体之间。
[0011]为了便于对分散后残留的水垢进行收集,进一步的,还包括过滤箱,所述过滤箱内滑动连接有阻拦网,所述过滤箱上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输入端通向过滤箱内,且位于阻拦网下方,所述外箱体上固定连接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两端分别通向外箱体的两端,所述抽水管与过滤箱连通,且通向阻拦网的上方,所述水泵上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通向外箱体内。
[0012]为了提高能源的充分利用,进一步的,所述外箱体上固定连接有热交换器,所述排烟管远离内胆体的一端与热交换器相连。
[0013]进一步的,所述外箱体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外箱体顶端固定连接有输气管,所述外箱体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污管。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使水垢与内胆分离的蒸汽发生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可使水垢与内胆分离的蒸汽发生器,通过排烟管向外排出具有高压的气体推动叶轮在排烟管中旋转,进而驱动与叶轮相固定的往复丝杆在外箱体内旋转,同时通过皮带带动另一个往复丝杆同步旋转,当两个往复丝杆旋转后,驱动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在外箱体内往复移动,对外箱体内壁和内胆体外壁进行除垢清理,使得附着的水垢分离。
[0016]2、该可使水垢与内胆分离的蒸汽发生器,通过驱动第一刮板在外箱体内往复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刮板带动套管同步移动,套管移动时,外箱体内的水穿过套管,水与套管内的纳米防垢金属陶瓷球粒接触,接触后形成可溶性络合物,释放在外箱体中,抑制碳酸钙与碳酸镁生成,并分散到水中,与铁离子反应后,管道内壁形成动态保护膜,以达到防腐蚀、防水垢的目的,同时使得已经附着在外箱体内壁以及内胆体外壁上的碳酸钙晶体进行分散,使其分散在水中,逐步减消积垢,并使晶体长大缓慢,有效地抑制水垢的产生。
[0017]3、该可使水垢与内胆分离的蒸汽发生器,通过套管在往复移动的过程中,螺旋桨会在外箱体内水的推动下驱动转轴在套管中旋转,转轴旋转后使得套管内的纳米防垢金属陶瓷球粒翻动,进而使得纳米防垢金属陶瓷球粒充分与水接触,提高可溶性络合物的释放,进而进一步提高除垢、防垢的效果。
[0018]4、该可使水垢与内胆分离的蒸汽发生器,当内胆体燃烧产生大量气体后,内胆体中的气体会因为隔板的设置先进入到导热管中,导热管延伸至外箱体和内胆体之间的空间内,带有热量的气体会使导热管升温,导热管对外箱体内的水进行加热,进而充分利用燃烧后排出的气体余热,提高环保性,同时节省能源。
[0019]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专利技术通过排烟管内的气体驱动往复丝杆旋转,使得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在外箱体内往复移动,对外
箱体内壁和内胆体外壁进行清洁,使得附着的水垢分离,同时利用套管内的纳米防垢金属陶瓷球粒与水接触后释放可溶性络合物对水垢进行分散,进一步提高对水垢的处理效率,再利用过滤箱对分离后的水垢进行收集,使得在工作和生产过程中,即可进行水垢处理,进而无需人工清洁,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可使水垢与内胆分离的蒸汽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可使水垢与内胆分离的蒸汽发生器图1中A的结构示意;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可使水垢与内胆分离的蒸汽发生器导热管和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可使水垢与内胆分离的蒸汽发生器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外箱体;10、进水管;100、排污管;1000、输气管;11、燃烧器;12、排烟管;121、导热管;122、隔板;13、往复丝杆;131、叶轮;132、第一刮板;133、连接杆;1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使水垢与内胆分离的蒸汽发生器,包括外箱体(1)和设置在外箱体(1)内的内胆体(2)以及固定连接在外箱体(1)上的燃烧器(11),所述燃烧器(11)通向内胆体(2)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体(1)上固定连接有排烟管(12),所述排烟管(12)一端固定连接在内胆体(2)上并通向内胆体(2)内,还包括:对称转动连接在所述外箱体(1)内的往复丝杆(13);螺纹连接在两个所述往复丝杆(13)之间的第一刮板(132),所述第一刮板(132)与外箱体(1)内壁相贴,所述第一刮板(132)通过多个连接杆(133)固定连接有第二刮板(134),所述第二刮板(134)与内胆体(2)外壁相贴,所述连接杆(133)固定连接在第一刮板(132)、第二刮板(134)之间;分别圆周固定连接在多个所述连接杆(133)上的套管(14),所述套管(14)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隔离网(145),所述套管(14)内填充有纳米防垢金属陶瓷球粒(1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使水垢与内胆分离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往复丝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叶轮(131),所述往复丝杆(1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排烟管(12)上,所述叶轮(131)在排烟管(12)中,两个所述往复丝杆(13)之间通过皮带(135)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使水垢与内胆分离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4)中转动连接有转轴(142),所述转轴(142)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螺旋桨(14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使水垢与内胆分离的蒸汽发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敏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热能科技台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