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气泡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02523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微气泡发生装置。微气泡发生装置包括具有容纳腔的外管体及都收容于容纳腔中的内管体、芯体和过滤网;外管体具有分别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一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一进气孔;内管体具有通道及分别与通道连通的第二进口、第二出口和第二进气孔,第二进口与第一进口连通;通道以直径逐渐增大的趋势自第二进口朝向第二出口延伸;局部芯体插装于通道中并与通道围合形成流道;芯体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流道与第一出口的通孔;第二进气孔连通第一进气孔和流道,过滤网设于第一出口上并覆盖第一出口,芯体背对内管体的端面与过滤网抵接。本微气泡发生装置结构简单、能实现自吸进气,且可获得高质量的微气泡水。泡水。泡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气泡发生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微气泡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庭用水如沐浴用水、果蔬及餐具清洗用水等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但要求家庭用水无污染,而且还要求能实现深度清洁且具有抑菌杀菌的活性,同时还要求具有良好的用水体验。为此,人们开发出了微气泡发生装置,将微气泡发生装置安装在水龙头、花洒等的出水端,可以使混有空气等气体的水形成微气泡水,当水中含有微气泡时,能够起到杀菌等效果,并且能够提高人们的用水体验。但是,目前的微气泡发生装置,存在结构复杂,组装不方便,在进水端需要设置气体增压泵以将空气等气体压入水中以获得气液混合水,同时需要在较高的压力下才能将气液混合水转变成质量较好的微气泡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气泡发生装置,旨在至少解决现有微气泡发生装置结构复杂、拆装不方便、需对气体增压以将气体溶入水中且需在较高的压力下才能获得质量较好的微气泡水等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微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体、内管体、芯体及过滤网;所述外管体具有容纳腔、第一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设于所述外管体的相对两端上且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孔贯穿设于所述外管体的壁体上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内管体和所述芯体都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内管体具有通道、第二进口、第二出口和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设于所述内管体的相对两端且均与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所述通道以直径逐渐增大的趋势自所述第二进口朝向所述第二出口延伸;所述第二进气孔贯穿设于所述内管体的壁体上;局部所述芯体自所述第二出口的一端插装于所述通道中,并与所述通道围合形成流道;所述芯体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流道与所述第一出口的通孔;所述第二进气孔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流道;所述过滤网设于所述第一出口上并覆盖所述第一出口,所述芯体背对所述内管体的端面与所述过滤网抵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第二进口至所述第二出口,所述流道的宽度逐渐增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体包括管主体和圆形板体,所述圆形板体设于与所述第一进口相对的端部且与所述管主体连接,所述第一出口为穿设于所述圆形板体上的贯穿孔;所述第一进气孔穿设于所述管主体上;所述内管体之外壁上形成有第一环形密封部和第二环形密封部,所述第二进气孔设于所述第一环形密封部和所述第二环形密封部之间;或者,所述第一进气孔穿设于所述圆形板体上,所述内管体的外壁上形成有第一环形密封部,所述第一环形密封部靠近所述第二进口的一端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平王成刘韬
申请(专利权)人:云米互联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