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堵头装置及航空发动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部件/试验件
,具体涉及一种堵头装置及航空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部件/试验件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适用于多层机匣的孔探堵头装置。孔探技术作为定期检查航空发动机内部结构表面损伤的手段,广泛的应用于发动机的检修和维护。尤其针对多层机匣,使用孔探检查,也就是借助内窥镜即孔探仪,在发动机不分解的状态下,对发动机内部核心部位(如压气机或涡轮转静子叶片及流道)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损伤(如划痕、烧伤、裂纹、烧蚀、牙坑等缺陷),以评估发动机的整体性能。现有的航空发动机部件/试验件部分结构(如高压压气机后面级采用双层机匣设计),孔探仪检测时需要穿过多层机匣,并且针对不同级位置,相应的设计多个孔探仪孔。而且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内外层机匣由于温度、受力程度不同,导致变形量不一致,不能仅采用原来的刚性堵头形式。另外,孔探检查作为确定发动机是否需要分解维修的鉴定方式的最主要手段,导致拆卸较为频繁。基于该原因孔探堵头装置的设计应具备容易拆卸、安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堵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堵头件,一侧具有第一螺纹部,另一侧具有第一带转部,所述第一螺纹部用于与第一机匣螺纹孔配合;第二堵头件,一侧具有第二螺纹部,内部具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二螺纹部用于与第二机匣螺纹孔配合,所述第一容置腔具有第二带转部以及非带转部;其中,所述第一堵头件通过第一容置腔放置于所述第二堵头件内,且所述第一堵头件与所述第一容置腔可相对移动;所述堵头装置具有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堵头件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带转部与所述第二带转部配合,通过所述第二堵头件的旋转带动所述第一堵头件的第一螺纹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机匣螺纹孔;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堵头件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带转部与所述非带转部对应,所述第二堵头件可相对所述第一堵头件旋转,以使得所述第二螺纹部与所述第二机匣的螺纹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匣螺纹孔为内层机匣螺纹孔,所述第二机匣螺纹孔为外层机匣螺纹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转部为带转凸台,所述第二带转部为带转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堵头件与所述第二堵头件之间设有防脱结构,所述防脱结构由防脱槽、防脱件构成,所述防脱槽由所述第二带转部沿径向延伸开设,所述防脱件置于所述防脱槽内,连接于所述第一堵头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堵头件在所述第二螺纹部轴向一侧径向延伸出一密封台。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堵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堵头件还具有防转凸部,所述堵头装置还具有防转轮台,所述防转轮台套设于所述第二堵头件与所述防转凸部配合并置于所述密封台上,工作时压紧并固定所述防转轮台于所述第二机匣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堵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轮台包括第一自锁棘轮及第二自锁棘轮,所述第一自锁棘轮的端面设有第一锯齿结构,所述第一自锁棘轮还包括安装边,所述安装边具有第一限位部,用于与所述第二机匣上的第二限位部配合;所述第一自锁棘轮的内部开设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帅,杨继虎,田晓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