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耐寒作用的温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0052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耐寒作用的温室结构,包括墙体,温室后坡,温室骨架,温室地基;所述温室后坡上设有后坡支架,温室前方设有多个立柱,所述后坡支架通过多条遮阳网支撑拉线和立柱相连;所述集热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板,水箱,水泵;所述太阳能集热板之间相互连接,所述水箱一侧连接水泵和水管与太阳能集热板相连,所述水箱另一侧直接通过水管直接与太阳能集热板连接;所述内保温装置包括多条内保温支撑拉线,内保温被;墙体固定连接有多组三角支撑件I,所述三角支撑件I上部支撑内保温被,所述三角支撑件I下部连接太阳能集热板遮阳幕。本结构采用多重保暖装置,可按不同要求进行保温,蓄热能力强,蓄热量多,能够满足作物生长需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耐寒作用的温室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农业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耐寒作用的温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日光温室是采用较简易的设施,充分利用太阳能,在寒冷地区一般不加温进行蔬菜越冬栽培,它为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蔬菜淡季供应、节约能源,但日光温室砖墙的蓄热和放热能力有限。传统的日光温室采用砖墙,施工慢,技术高,保温措施多为外保温,采用砖墙蓄热和放热能力有限。夏季,光照强度大时,塑料薄膜内温度升高速度快,容易造成水分流失快,作物叶片灼烧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耐寒作用的温室结构,采用多重保暖装置,可按不同要求进行保温,蓄热能力强,蓄热量多,能够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具耐寒作用的温室结构,包括墙体,温室后坡,温室骨架,温室地基;所述墙体与温室后坡相连接,所述温室后坡与温室骨架相连,所述温室骨架前端底部与温室地基相连;所述墙体设有多个集热装置;温室骨架下方设有内保温装置;其技术要点是:
[0005]所述温室后坡上设有后坡支架,温室前方设有多个立柱,所述后坡支架通过多条遮阳网支撑拉线和立柱相连;
[0006]所述集热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板,水箱,水泵;所述太阳能集热板之间相互连接,所述水箱一侧连接水泵,水泵另一端通过水管与太阳能集热板相连,所述水箱另一侧直接通过水管直接与太阳能集热板连接;
[0007]所述墙体固定连接有多组三角支撑件Ⅲ和三角支撑件Ⅱ;所述三角支撑件Ⅲ支撑水箱;所述三角支撑件Ⅱ支撑太阳能集热板;
[0008]所述内保温装置包括多条内保温支撑拉线,内保温被;墙体固定连接有多组三角支撑件I,所述三角支撑件I上部支撑内保温被,所述三角支撑件I下部连接太阳能集热板遮阳幕。
[0009]进一步的,所述墙体可为保温模块墙体。
[0010]进一步的,所述温室骨架前端设有多条底脚保温被支撑拉线和内保温被。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三角支撑件I上、下分别设有水平支架,内部设有斜向支架;所述三角支撑件I上部水平支架支撑内保温被,所述三角支撑件I下部水平支架连接太阳能集热板遮阳幕。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温室主体采用模块进行施工,减少施工难度,缩短施工时间,模块能起到保温效果。
[0014](2)温室后墙安装太阳能集热板,可以蓄热能力强,蓄热量多,能够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0015](3)温室内装有内保温,增加温室夜间保温效果。
[0016](4)温室外安装有遮阳网,夏季减少温室热量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集热装置的正视图;
[0019]图3为三角支撑件I的侧视图;
[0020]图4为三角支撑件Ⅱ的侧视图;
[0021]图5为三角支撑件Ⅲ的侧视图;
[0022]图1

5中:墙体1,温室后坡2,温室骨架3,温室地基4,太阳能集热板5,内保温被6,后坡支架7,立柱8,遮阳网拉线9,三角支撑件I10,水平支架10

1,斜向支架10

2,内保温支撑拉线11,底脚保温被支撑拉线12,水管13,水箱14,水泵15,三角支撑件Ⅱ16,三角支撑件Ⅲ17,太阳能集热板遮阳幕18,集热装置19,内保温装置20,底脚保温被21。
具体实施方式
[0023]见图1

5,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具耐寒作用的温室结构,包括墙体1,温室后坡2,温室骨架3,温室地基4;所述墙体1与温室后坡2相连接,所述温室后坡2与温室骨架3相连,所述温室骨架前端3底部与温室地基4相连;所述墙体1设有多个集热装置;温室骨架3下方设有内保温装置20;
[0024]所述温室后坡2上设有后坡支架7,温室前方设有多个立柱8,所述后坡支架7通过多条遮阳网支撑拉线9和立柱8相连;
[0025]所述集热装置包括多个太阳能集热板5,多个水箱14;所述太阳能集热板5之间相互连接,所述水箱14一侧连接水泵15,水泵15另一端通过水管13与太阳能集热板5相连;所述水箱14另一侧直接通过水管13直接与太阳能集热板5连接;
[0026]墙体1固定连接有多组三角支撑件Ⅲ17和三角支撑件Ⅱ16;所述三角支撑件Ⅲ17支撑水箱14;所述三角支撑件Ⅱ16支撑太阳能集热板5;
[0027]所述内保温装置20包括多条内保温支撑拉线11,内保温被6;墙体1固定连接有多组三角支撑件I10;所述三角支撑件I10上、下分别设有水平支架10

1,内部设有斜向支架10

2;所述三角支撑件I10上部水平支架10

1支撑内保温被6,所述三角支撑件I10下部水平支架10

1连接太阳能集热板遮阳幕18。
[0028]所述墙体1可为模块墙体,通过标准模块拼接后,内部填充钢筋混凝土。
[0029]所述立柱8之间间距1.7米。
[0030]所述三角支撑件Ⅲ之间间距0.9米,三角支撑件Ⅱ之间间距0.9米,三角支撑件I之间间距1.3米。
[0031]所述温室骨架3前端设有多条底脚保温被支撑拉线12,所述底脚保温被支撑拉线外侧设有底脚保温被21。
[0032]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及原理
[0033]冬季:白天将水箱14中水用水泵15通过水管13进入太阳能集热板5中进行加热,通过水管13回流到水箱14内,对水进行循环加热;夜间,将内保温被6通过电机沿三角支撑件I10上部与温室骨架3之间的内保温支撑拉线进行展开,同时放下底脚保温被21,进行保温;
[0034]夏季:遮阳网沿着立柱8和后坡支架7之间的遮阳网支撑拉线9展开,减少太阳光照,减少温室热量;三角支撑件I10下部连接太阳能集热板遮阳幕18,在夏季时放下,避免太阳能集热板吸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耐寒作用的温室结构,包括墙体,温室后坡,温室骨架,温室地基;所述墙体与温室后坡相连接,所述温室后坡与温室骨架相连,所述温室骨架前端底部与温室地基相连;所述墙体设有多个集热装置;温室骨架下方设有内保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温室后坡上设有后坡支架,温室前方设有多个立柱,所述后坡支架通过多条遮阳网支撑拉线和立柱相连;所述集热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板,水箱,水泵;所述太阳能集热板之间相互连接,所述水箱一侧连接水泵,水泵另一端通过水管与太阳能集热板相连,所述水箱另一侧直接通过水管直接与太阳能集热板连接;所述墙体固定连接有多组三角支撑件Ⅲ和三角支撑件Ⅱ;所述三角支撑件Ⅲ支撑水箱;所述三角支撑件Ⅱ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安李振坤邹智霖陆亮臣江欣侠李开龙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