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增压装置及管道内撑管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9989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液增压装置及管道内撑管设备,其中管道内撑管设备可以是管道内对口器,所述气液增压装置包括增压缸、储油缸和预压缸,其内部分别设有可往复滑动的增压缸活塞、储油缸活塞和预压缸活塞;所述预压缸活塞的一侧固连伸缩端,用于对外施加推力;所述储油缸活塞与所述预压缸活塞之间设为充满液压油的油压腔;所述增压缸活塞一侧中心固设增压杆,用于当所述增压缸活塞向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增压杆末端插入所述预压缸中而使所述油压腔增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管道内对口器压块不同阶段的工作特点,既满足压块动作快,能提高效率,又能够提供较高的压力,满足驱动力大的效果;并且安全环保,便于使用。便于使用。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液增压装置及管道内撑管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大型管道施工
,涉及管道内撑管设备
,具体是一种气液增压装置及管道内撑管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管道内对口器属于一种内撑管设备,应用在管道施工中,是将两个管口进行组对的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将有一定椭圆度的两个管口进行校圆,并进行组对。
[0003]随着管道施工自动化程度的提升,在管口组对时,对管口椭圆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对管道内对口器的校圆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管道内对口器涨紧管口主要方式为气缸驱动,但最大问题是驱动力不足;随后出现液压管道内对口器,将涨紧管口的驱动方式改为液压缸驱动,虽然能得到较大涨紧力,获得较好管口椭圆度,但液压反应速度较慢,效率低,且液压油容易出现泄漏,有环境污染风险等问题,这些都给现场施工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管道内对口器是由活塞缸驱动连杆机构带动圆周分布的压块顶支管道的内壁,从而将两个管道端口的形状组对校正。其中,压块伸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自由行程阶段,该阶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增压缸端盖(8)、增压缸缸筒(10)、增压缸缸盖(11)、储油缸缸筒(13)、储油缸缸盖(14)、预压缸缸筒(16)、预压缸端盖(17),用于组成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增压缸(1)、储油缸(2)和预压缸(3);所述增压缸(1)、储油缸(2)和预压缸(3)内分别设有增压缸活塞(9)、储油缸活塞(12)和预压缸活塞(15);所述增压缸缸盖(11)、储油缸活塞(12)和储油缸缸盖(14)中心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增压缸活塞(9)的一侧中心固连增压杆(91);所述增压杆(91)插入在增压缸缸盖(11)和所述储油缸活塞(12)的所述通孔中,用于在所述预压缸活塞(15)和所述储油缸活塞(12)之间形成密闭的油压腔;所述预压缸活塞(15)远离所述油压腔的另一侧固连伸缩端,用于当所述预压缸活塞(15)向第一方向滑动时,所述伸缩端伸出所述预压缸端盖(17)而对外施加推力;所述增压缸(1)、储油缸(2)、预压缸(3)上分别开设有通气口,分别用于气压推动所述增压缸活塞(9)、储油缸活塞(12)和预压缸活塞(15)滑动;其中,所述增压缸活塞(9)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至极限位置时,所述增压杆(91)的末端可插入所述储油缸缸盖(14)的所述通孔中,用于当所述增压杆(91)末端插入所述预压缸(3)中时,驱使所述预压缸(3)内增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增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普拉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