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增压装置及管道内撑管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9989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液增压装置及管道内撑管设备,其中管道内撑管设备可以是管道内对口器,所述气液增压装置包括增压缸、储油缸和预压缸,其内部分别设有可往复滑动的增压缸活塞、储油缸活塞和预压缸活塞;所述预压缸活塞的一侧固连伸缩端,用于对外施加推力;所述储油缸活塞与所述预压缸活塞之间设为充满液压油的油压腔;所述增压缸活塞一侧中心固设增压杆,用于当所述增压缸活塞向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增压杆末端插入所述预压缸中而使所述油压腔增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管道内对口器压块不同阶段的工作特点,既满足压块动作快,能提高效率,又能够提供较高的压力,满足驱动力大的效果;并且安全环保,便于使用。便于使用。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液增压装置及管道内撑管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大型管道施工
,涉及管道内撑管设备
,具体是一种气液增压装置及管道内撑管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管道内对口器属于一种内撑管设备,应用在管道施工中,是将两个管口进行组对的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将有一定椭圆度的两个管口进行校圆,并进行组对。
[0003]随着管道施工自动化程度的提升,在管口组对时,对管口椭圆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对管道内对口器的校圆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管道内对口器涨紧管口主要方式为气缸驱动,但最大问题是驱动力不足;随后出现液压管道内对口器,将涨紧管口的驱动方式改为液压缸驱动,虽然能得到较大涨紧力,获得较好管口椭圆度,但液压反应速度较慢,效率低,且液压油容易出现泄漏,有环境污染风险等问题,这些都给现场施工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管道内对口器是由活塞缸驱动连杆机构带动圆周分布的压块顶支管道的内壁,从而将两个管道端口的形状组对校正。其中,压块伸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自由行程阶段,该阶段压块还没有接触管道内壁,几乎没有受到阻力,所需的驱动力也较小,故而该阶段所需的行程大、动力小;第二,加压阶段,该阶段压块已经与管道内壁接触,需要较大的驱动力方能起到校正管口外形的作用,于是所需的行程小、动力大。
[0005]基于管道内对口器压块不同阶段的工作特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气液增压装置,可用于管道内撑管设备,所述管道内撑管设备例如为管道内对口器、或为管道坡口机。所述气液增压装置目的在于,包括两个行程,第一行程利用气压动力驱使压块快速伸出,以提高工作效率;而后第二行程通过气液增压结构,以为压块提供更大的驱动力。从而该气液增压装置既满足动作快,效率高,又能够提供较高的压力,满足驱动力大的效果。于是,该气液增压装置适用于管道对接时的管道内对口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气液增压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增压缸端盖、增压缸缸筒、增压缸缸盖、储油缸缸筒、储油缸缸盖、预压缸缸筒、预压缸端盖,用于组成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增压缸、储油缸和预压缸;
[0008]所述增压缸、储油缸和预压缸内分别设有增压缸活塞、储油缸活塞和预压缸活塞;
[0009]所述增压缸缸盖、储油缸活塞和储油缸缸盖中心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增压缸活塞的一侧中心固连增压杆;所述增压杆插入在增压缸缸盖和所述储油缸活塞的所述通孔中,用于在所述预压缸活塞和所述储油缸活塞之间形成密闭的油压腔;
[0010]所述预压缸活塞远离所述油压腔的另一侧固连伸缩端,用于当所述预压缸活塞向第一方向滑动时,所述伸缩端伸出所述预压缸端盖而对外施加推力;
[0011]所述增压缸、储油缸、预压缸上分别开设有通气口,分别用于气压推动所述增压缸活塞、储油缸活塞和预压缸活塞滑动;其中,所述增压缸活塞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至极限位置时,所述增压杆的末端可插入所述储油缸缸盖的所述通孔中,用于当所述增压杆末端插入所述预压缸中时,驱使所述预压缸内增压。
[0012]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增压缸上的通气口包括所述增压缸端盖上开设的第一通气孔;所述储油缸上的通气口为开设在储油缸缸筒上靠近增压缸缸盖处的第三通气孔。
[0013]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增压缸上的通气口还包括所述增压缸的缸筒上靠近增压缸缸盖处开设的第二通气孔。
[0014]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预压缸上的通气口为开设在预压缸缸筒上靠近预压缸端盖处的第四通气孔。
[001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管道内撑管设备,包括如上述的气液增压装置。
[0016]进一步地,所述管道内撑管设备为管道内对口器或管道坡口机。
[0017]进一步地,所述管道内对口器包括两个所述气液增压装置,对称分布在导向套的左右两侧;所述导向套包括左右对称的两个导向管,每个所述气液增压装置的所述伸缩端为活塞套杆;所述活塞套杆可滑动的套装在所述导向管上;所述活塞套杆的末端铰接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的末端铰接压块,用于当所述活塞套杆向第一方向移动时,通过连杆机构驱使所述压块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伸出而顶支管道内壁。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1)在压块的自由行程阶段,可以快速到位,动作快、效率高;而在压块加压阶段,又可以大幅度增加输出压力;
[0020](2)所述油压腔是密闭的,没有外接管路接头和外接油压源,大大降低了液压油泄露的风险。
[0021](3)整体系统利用气压作为动力,即使泄露也没有环境污染风险,安全环保;并且由于可大幅增加输出压力,解决气动电磁阀耐压上限问题。
[0022]总之,本技术基于管道内对口器压块不同阶段的工作特点,既满足压块动作快,能提高效率,又能够提供较高的压力,满足驱动力大的效果;并且安全环保,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管道内对口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气液增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气液增压装置增压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气液增压装置泄压收回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增压缸,2.储油缸,3.预压缸,4.活塞套杆,5.连杆机构,6.压块,7.钢管,8.增压缸端盖,9.增压缸活塞,91.增压杆,10.增压缸缸筒,11.增压缸缸盖,12.储油缸活塞,13.储油缸缸筒,14.储油缸缸盖,15.预压缸活塞,16.预压缸缸筒,17.预压缸端盖,18.第四通气孔,19.密封圈,20.密封圈,21.第三通气孔,22.第二通气孔,23.第一通气孔,30.导向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9]实施例1:请参阅图1

4;
[0030]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气液增压装置的管道内撑管设备;所述管道内撑管设备可以是管道内对口器或管道坡口机,均通过所述气液增压装置驱使压块顶支管道的内壁。其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增压缸端盖(8)、增压缸缸筒(10)、增压缸缸盖(11)、储油缸缸筒(13)、储油缸缸盖(14)、预压缸缸筒(16)、预压缸端盖(17),用于组成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增压缸(1)、储油缸(2)和预压缸(3);所述增压缸(1)、储油缸(2)和预压缸(3)内分别设有增压缸活塞(9)、储油缸活塞(12)和预压缸活塞(15);所述增压缸缸盖(11)、储油缸活塞(12)和储油缸缸盖(14)中心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增压缸活塞(9)的一侧中心固连增压杆(91);所述增压杆(91)插入在增压缸缸盖(11)和所述储油缸活塞(12)的所述通孔中,用于在所述预压缸活塞(15)和所述储油缸活塞(12)之间形成密闭的油压腔;所述预压缸活塞(15)远离所述油压腔的另一侧固连伸缩端,用于当所述预压缸活塞(15)向第一方向滑动时,所述伸缩端伸出所述预压缸端盖(17)而对外施加推力;所述增压缸(1)、储油缸(2)、预压缸(3)上分别开设有通气口,分别用于气压推动所述增压缸活塞(9)、储油缸活塞(12)和预压缸活塞(15)滑动;其中,所述增压缸活塞(9)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至极限位置时,所述增压杆(91)的末端可插入所述储油缸缸盖(14)的所述通孔中,用于当所述增压杆(91)末端插入所述预压缸(3)中时,驱使所述预压缸(3)内增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增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普拉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