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脉状地质体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矿体建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脉状地质体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隐式建模方法通过求解满足地质约束条件的插值方程来获得表征三维地质体模型的隐式函数,再通过对表征地质体模型的隐式函数进行多边形化的方法来获得三维地质体模型。目前,对于稀疏不均匀采样和具有复杂形态特征的地质体,隐式建模方法实际建模效果往往不能满足矿山实际应用需求。尽管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的地质约束条件来限制三维模型,然而这将极大地影响隐式建模方法的自动化建模程度。此外,在三维空间中构造相应地质约束条件也往往较为困难。
[0003]脉状类型地质体建模由于存在地质采样数据稀疏、地质体厚度较薄、地质规则构造困难等问题,导致这类特殊形态的地质体成为地质体建模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由于地质数据稀疏,建模得到的厚薄变化可能难以反应真实地质趋势;此外,由于脉状类型地质体厚度薄,脉状模型厚度变化的不确定性容易导致较大的建模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脉状地质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脉状地质体的地质采样数据,构造第一隐式函数和第二隐式函数,其中,所述第一隐式函数表征所述脉状地质体的平均面形状趋势,所述第二隐式函数表征所述脉状地质体的厚度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对所述第一隐式函数进行隐式曲面重构,得到平均面网格模型;基于所述脉状地质体的设定约束条件对所述第二隐式函数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第二隐式函数;基于所述更新后的第二隐式函数对所述平均面网格模型进行厚度偏移处理,得到偏移处理后的网格模型,所述偏移处理后的网格模型包括:沿上层面方向厚度偏移的上层面网格模型和沿下层面方向厚度偏移的下层面网格模型;对所述上层面网格模型和所述下层面网格模型进行拼接,得到表征所述脉状地质体的拼接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脉状地质体的地质采样数据,构造第一隐式函数和第二隐式函数,包括:从所述脉状地质体的地质采样数据中获取上层面的第一采样数据和下层面的第二采样数据;基于所述第一采样数据构造的上层面插值约束,构建表征上层面形状趋势的第三隐式函数;基于所述第二采样数据构造的下层面插值约束,构建表征下层面形状趋势的第四隐式函数;基于所述第三隐式函数和所述第四隐式函数,得到所述第一隐式函数和所述第二隐式函数;其中,所述第一隐式函数基于所述第三隐式函数与所述第四隐式函数之和确定,所述第二隐式函数基于所述第三隐式函数与所述第四隐式函数之差确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脉状地质体的设定约束条件对所述第二隐式函数进行更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基于所述脉状地质体的设定最大厚度、设定最小厚度、指定尖灭线位置及指定外推线位置中的至少一种,对所述第二隐式函数进行插值更新;基于设定采样间距,对所述平均面网格模型进行采样,得到采样点云;基于所述采样点云确定的所述脉状地质体的局部各项异性约束,对所述第二隐式函数进行插值更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更新后的第二隐式函数对所述平均面网格模型进行厚度偏移处理,得到偏移处理后的网格模型,包括:对所述平均面网格模型的各个顶点,基于所述第一隐式函数确定所述顶点的梯度方向,并基于所述更新后的第二隐式函数确定所述顶点的厚度值;对于梯度方向为朝向上层面方向的顶点,若所述厚度值大于或等于设定偏移距离的顶点,将沿所述上层面方向偏移所述设定偏移距离,直至偏移处理后的顶点的所述厚度值均小于所述设定偏移距离,得到所述上层面网格模型;对于梯度方向为朝向下层面方向的顶点,若所述厚度值大于或等于设定偏移距离的顶点,将沿所述下层面方向偏移所述设定偏移距离,直至偏移处理后的顶点的所述厚度值均
小于所述设定偏移距离,得到所述下层面网格模型。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德云,张炬,王李管,贾明滔,毕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