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端输出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9518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双端输出电机,包括,电机壳体以及电机底座,电机底座上设有穿接通道以及装配腔,穿接通道的一端设有第一穿接口;穿接通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穿接口,第二穿接口与装配腔贯通;电机壳体内设有安装腔、磁铁环、线圈组件以及转轴,磁铁环安装于安装腔内并与电机壳体连接;线圈组件穿设于磁铁环内;线圈组件套装于穿接通道外壁并与穿接通道固定;转轴的一端由第一穿接口穿入穿接通道内并形成为转动端;转轴的另一端由第一穿接口伸出并与电机壳体固定;转动端经第二穿接口穿出并枢接于装配腔内以与装配腔内壁间隔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转轴的端部可转动的装配在电机底座的装配腔内,不直接与电机底座接触。不直接与电机底座接触。不直接与电机底座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端输出电机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双端输出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无刷电机有两种类型:转子在内部的内转子型和转子在外部的外转子型。无论是哪种类型,转子上都配置了永磁体,电机的三相线圈,分别通过引线与控制器相连,引线上流过的是电流方向变化的交流,通过控制器改变各相线圈的电流方向、大小,使转子转动。
[0003]现有的电机的转轴与转子联动,且都是通过轴承枢接于电机壳体,且转轴的端部伸出电机壳体装配,在转动过程中,转轴上的轴承容易沿轴向运动在转轴与电机壳体的伸出位置造成撞击产生噪音,且转轴与电机壳体之间的摩擦也会产生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端输出电机,其转轴的端部可转动的装配在电机底座的装配腔内,不直接与电机底座接触。
[0005]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双端输出电机,包括,
[0007]电机壳体以及电机底座,所述电机壳体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电机底座;所述电机底座上设有穿接通道以及装配腔,所述穿接通道的一端设有第一穿接口;所述穿接通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穿接口,所述第二穿接口与所述装配腔贯通;
[0008]所述电机壳体内设有安装腔、磁铁环、线圈组件以及转轴,所述磁铁环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电机壳体连接;所述线圈组件穿设于所述磁铁环内;所述线圈组件套装于所述穿接通道外壁并与穿接通道固定;所述转轴的一端由所述第一穿接口穿入所述穿接通道内并形成为转动端;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由所述第一穿接口伸出并与所述电机壳体固定;所述转动端经所述第二穿接口穿出并枢接于所述装配腔内,以与装配腔内壁间隔配合;所述转动端穿接至所述穿接通道内的部分通过轴承枢接于穿接通道。
[0009]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端伸入所述装配腔的部分设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用于与装配腔的两个端壁抵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端伸入所述装配腔的部分外表面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卡接有所述限位片。
[0011]进一步地,所述装配腔远离第二穿接口的端壁设有缓冲垫片。
[0012]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端由所述装配腔远离第二穿接口的端部伸出。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穿接口密封封盖有第一密封盖;所述装配腔远离第二穿接口的端部封盖有第二密封盖。
[0014]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转动端在装配至电机底座后,转动端的端部伸入到装配腔,转动端经第二穿接口限制,使转动端限制在装配腔内,转动端外
壁与装配腔内壁间隔配合,减少转动端与电机底座的装配接触面,可以降低因装配面而带来的摩擦,故降噪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电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电机底座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0、电机底座;11、穿接通道;12、装配腔;13、缓冲垫片;20、电机壳体;30、转轴;31、限位片;40、轴承;50、磁铁环;60、线圈组件;70、第一油封盖;80、第二油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
[0023]如图1-4所示的双端输出电机,包括电机壳体20以及电机底座10,将电机壳体20可转动的安装于电机底座10上。在电机底座10上设有穿接通道11以及装配腔12,在穿接通道11的一端设有第一穿接口;穿接通道1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穿接口,而第二穿接口与装配腔12贯通。
[0024]具体在电机壳体20内设有安装腔、磁铁环50、线圈组件60以及转轴30,在电机壳体20可转动的安装于电机底座10上时,电机底座10上的穿接通道11可以穿接在安装腔内。将磁铁环50安装于安装腔内,且磁铁环50与电机壳体20连接。上述线圈组件60穿设于磁铁环50内,且线圈组件60套装于穿接通道11外壁并与穿接通道11固定。
[0025]另外,转轴30的一端由第一穿接口穿入穿接通道11内并形成为转动端,而转轴30的另一端由第一穿接口伸出并与电机壳体20固定。上述转动端经第二穿接口穿出并枢接于装配腔12内,转动端的外壁与装配腔12的内壁间隔配合。且转动端穿接至穿接通道11内的部分通过轴承40枢接于穿接通道11。
[0026]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本技术的双端输出电机时,装配时,可以先将电机壳体20的安装腔内先装配好磁铁环50、线圈组件60以及转轴30,然后将电机底座10的穿接通道11可以穿接至线圈组件60内,转轴30对应穿入穿接通道11内。
[0027]其在使用时,可以使线圈组件60通电,产生的电磁场与磁铁环50的磁场作用驱使电机壳体20转动,进而带动与电机壳体20的转轴30转动,由于是通过变化的磁场控制,且转轴30通过轴承40与穿接通道11枢转配合,转轴30可由轴承40保持与穿接通道11的枢转配合,摩擦较小。
[0028]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转动端在装配至电机底座10后,转动端的端部伸入到装配腔12,转动端经第二穿接口限制,使转动端限制在装配腔12内,转动端外壁与装配腔12内壁间隔配合,减少转动端与电机底座10的装配接触面,可以降低因装配面而带来的摩擦,故降噪效果更好。
[0029]进一步地,在上述转动端伸入装配腔12的部分设有限位片31,该转动端在装配至装配腔12后,限位片31可以与装配腔12的两个端壁抵接,转动端在转动时或者在装配时,转动端上面的限位片31可以与两个端壁抵接,实现限位,防止转轴30的转动端与装配腔12脱离,转轴30的装配结构更加稳定。
[0030]更具体的是,为了方便限位片31的装配,还可以在转动端伸入装配腔12的部分外表面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卡接有限位片31,即限位片31在装配时,直接与环形槽卡接装配即可,便于拆装。
[0031]当然,上述限位片31可以选用为现有技术中的卡簧结构来实现,也可以是直接加工在转轴30外表面的凸出片或者凸出块结构来实现。
[0032]进一步地,还可以在装配腔12远离第二穿接口的端壁设有缓冲垫片13,如此,在转动端的端部在装配腔12后移动时,转动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端输出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壳体以及电机底座,所述电机壳体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电机底座;所述电机底座上设有穿接通道以及装配腔,所述穿接通道的一端设有第一穿接口;所述穿接通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穿接口,所述第二穿接口与所述装配腔贯通;所述电机壳体内设有安装腔、磁铁环、线圈组件以及转轴,所述磁铁环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电机壳体连接;所述线圈组件穿设于所述磁铁环内;所述线圈组件套装于所述穿接通道外壁并与穿接通道固定;所述转轴的一端由所述第一穿接口穿入所述穿接通道内并形成为转动端;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由所述第一穿接口伸出并与所述电机壳体固定;所述转动端经所述第二穿接口穿出并枢接于所述装配腔内,以与装配腔内壁间隔配合;所述转动端穿接至所述穿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丽宫本久士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弘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