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应力隧道碎裂岩体大变形区域与局部注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岩土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应力隧道碎裂岩体大变形区域与局部注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碎裂岩体属于典型的复杂地质体,大多发育于强烈构造作用区。由于其岩体结构破碎导致其自稳能力较差,开挖后极易发生大变形问题。随着我国地下工程逐步向地球深部进军。对于深部碎裂岩体隧道工程,由于地应力水平较高,隧道开挖后,围岩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范围破裂现象,形成m级的大变形灾害,严重破坏支护结构,威胁着施工人员安全,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并影响工程进度。
[0003]因而当前对于碎裂岩体尤其是深部碎裂岩体的大变形控制,目前尚未获得有效的控制方法或手段。锚杆支护作为一种高效的支护手段,在围岩支护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在碎裂岩体围岩控制实践中,由于岩体破碎,缺乏锚固基础,锚杆支护通常会失效。注浆作为一种高效的地质体修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碎裂岩体的强度及完整性,改善其变形性能,但注浆加固效果的好坏有赖于科学合理的注浆工艺和与围岩特性相契合的注浆材料。目前现场注浆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应力隧道碎裂岩体大变形区域与局部注浆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节依次连接的注浆钢管(5),连接处设有爆破阀(6),其中靠近孔口部位的注浆钢管(5)头部留出的长度大于围岩松动圈深度,在注浆钢管(5)上靠近爆破阀(6)及孔口部位安装有膨胀药卷(7),在没节注浆钢管(5)末端均开有射浆孔(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应力隧道碎裂岩体大变形区域与局部注浆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浆钢管(5)有两节,第一节位于浅层围岩,第二节位于深层围岩。3.高应力隧道碎裂岩体大变形区域与局部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隧道穿越碎裂岩体区域时,首先进行区域注浆,其步骤如下:步骤一:在掌子面喷射双液速凝注浆材料,以封闭岩体开放裂隙,防止后续注浆出现漏浆现象;步骤二:向掌子面前方岩体施工注浆孔,依次施工顶板孔(1)、拱脚孔(2)、边墙孔(3)及掌子面核心孔(4),其中顶板孔(1)、拱脚孔(2)及边墙孔(3)外插角为20
°
,孔深为8m,若出现卡钻现象,则退钻注浆固结卡钻区步骤三:在注浆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旭锋,潘鹏志,王兆丰,苗书婷,徐鼎平,周扬一,封雨捷,张文海,郑青松,侯文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