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铜陵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智能化垃圾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9357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化垃圾箱。所述多功能智能化垃圾箱包括桶体;排料结构;调控结构;液体投料结构,所述液体投料结构包括液体投口;固体投料结构,所述固体投料结构包括固体投口和图像传感器;承接结构,所述承接结构包括旋转筒、齿环和磁吸块;装储结构,所述装储结构包括分类桶、磁吸槽、出气管、挡网和对接槽;分配结构,所述分配结构包括固定筒、控制系统、电池组、气缸、活塞、分配电机、大齿轮和小齿轮;除臭结构,所述除臭结构包括收集室、吸气管、吸气扇、过滤网、活性炭层和排气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功能智能化垃圾箱具有能够智能分类收集垃圾和祛除异味的优点。收集垃圾和祛除异味的优点。收集垃圾和祛除异味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智能化垃圾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回收的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智能化垃圾箱。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逐步在试点城市推广垃圾分类之后,部分人群对垃圾分类有一定的抗拒,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如何分类,经常被如何扔垃圾困扰。人们不清楚明确分类的标准,很难实现理想中的垃圾分类。虽然目前我国很多机场、车站、商场等大型室内公共场所中管理者在不同垃圾桶上明确标注垃圾投放种类,但是垃圾桶内总会出现错误投放垃圾,导致垃圾分类形同虚设,给垃圾后期处理增加成本;而且公共场所中垃圾桶为方便投放者投放垃圾,一般都是设置敞口垃圾桶,容易散发异味,影响室内空气环境。
[0003]总结原因,多数由人们垃圾分类意识不够强,主动性低以及对分类标准不清楚导致,但是这些问题都是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从其他方向解决问题。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多功能智能化垃圾箱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智能分类收集垃圾和祛除异味的多功能智能化垃圾箱。...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智能化垃圾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桶体(1);排料结构(2),所述排料结构(2)设于所述桶体(1)的侧壁;调控结构(3),所述调控结构(3)设于所述桶体(1)的顶面;液体投料结构(4),所述液体投料结构(4)贯穿所述桶体(1)的顶部,所述液体投料结构(4)包括液体投口(41),所述液体投口(41)贯穿所述桶体(1)的顶部;固体投料结构(5),所述固体投料结构(5)贯穿所述桶体(1)的顶部,所述固体投料结构(5)包括固体投口(51)和图像传感器(55),所述固体投口(51)贯穿所述桶体(1)的顶部,两个所述图像传感器(55)固定于所述固体投口(51)的内部侧壁;承接结构(6),所述承接结构(6)转动连接于所述桶体(1)的内部,所述承接结构(6)包括旋转筒(61)、齿环(62)和磁吸块(63),所述旋转筒(61)转动连接于所述桶体(1)的内部,所述齿环(62)固定于所述旋转筒(61)的内侧底部,六个所述磁吸块(63)阵列固定于所述旋转筒(61)的底部顶面;装储结构(7),所述装储结构(7)卡合连接于所述旋转筒(61)的内部,所述装储结构(7)包括分类桶(71)、磁吸槽(72)、出气管(73)、挡网(74)和对接槽(75),六个所述分类桶(71)阵列卡合连接于所述旋转筒(61)的内部,所述磁吸槽(72)设于每个所述分类桶(71)的底面,且所述磁吸槽(72)与每个所述磁吸块(63)对应磁性连接,所述出气管(73)贯穿所述分类桶(71)的上端内侧壁,所述挡网(74)固定于所述出气管(73)的一端内壁,所述对接槽(75)设于所述出气管(73)的另一端侧壁;分配结构(8),所述分配结构(8)固定于所述桶体(1)的内部底面,所述分配结构(8)包括固定筒(81)、控制系统(82)、电池组(83)、气缸(84)、活塞(85)、分配电机(86)、大齿轮(87)和小齿轮(88),所述固定筒(81)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桶体(1)的内部底面,且所述固定筒(81)处于所述旋转筒(61)的中心内部,所述分配电机(86)安装于所述固定筒(81)的下端内部,所述大齿轮(87)与所述分配电机(86)转动连接,所述小齿轮(88)转动连接于所述桶体(1)的内部底面,且所述小齿轮(88)分别与所述大齿轮(87)和所述齿环(62)啮合连接,所述气缸(84)安装于所述固定筒(81)的内部,所述活塞(85)滑动连接于所述气缸(84)的内部,且所述活塞(85)的顶端抵触所述分类桶(71)的侧壁,所述控制系统(82)安装于所述固定筒(81)的内部,所述电池组(83)安装于所述固定筒(81)的内部,且所述电池组(83)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82)和所述分配电机(86)之间电性连接;除臭结构(9),所述除臭结构(9)设于所述固定筒(81)的上端内部,所述除臭结构(9)包括收集室(91)、吸气管(92)、吸气扇(93)、过滤网(94)、活性炭层(95)和排气管(96),所述收集室(91)设于所述固定筒(81)的上端内部,六根所述吸气管(92)阵列设于所述固定筒(81)的内部,且所述吸气管(92)的顶端贯穿所述固定筒(81)的顶端侧壁,底端与所述收集室(91)的底端连通,所述吸气扇(93)安装于所述收集室(91)的内部,所述过滤网(94)固定于所述收集室(91)的内部,且所述过滤网(94)处于所述吸气扇(93)的上方,所述活性炭层(95)安装于所述收集室(91)的内部,且所述活性炭层(95)处于所述过滤网(94)的上方,所述排气管(96)的底端与所述收集室(91)的顶端连通,且所述排气管(96)的顶端贯穿所述桶体(1)的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智能化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王东生方骏朱元洋张瑞马鹤嘉徐彦杰潘意贾路喜杨浩龙胡建春柳潘李振基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