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鱼鳞表面微结构的仿生灌水器抗堵流道及灌水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滴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鱼鳞表面微结构的仿生灌水器抗堵流道及灌水器,适用于水肥一体化灌溉、低压灌溉等地区。
技术介绍
[0002]相较于传统的灌溉施肥模式,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施肥均匀、节水省肥、控制精准等优势。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是解决水肥浪费问题和提高水肥利用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需要得到一定的重视。而灌水器作为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的核心部件,因其消能流道尺寸狭小,极易被滴灌水源中的固体颗粒物、微生物、化学沉淀、有机质、氮磷等杂质堵塞,从而导致滴灌流量大幅降低,破坏整个滴灌系统的灌溉均匀度,增加滴灌系统的维护成本,直接影响滴灌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应用效益。其堵塞问题一直制约着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的发展。此外近些年国内一些地区提倡低压灌溉,更加提高了对灌水器抗堵塞性能的要求,因此亟需一种在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模式下,灌水器难以堵塞的流道结构。仿生设计是工业设计中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创新的重要手段,仿形仿生是产品设计中最为常见的仿生方法。
[000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鱼鳞表面微结构的仿生灌水器抗堵流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灌水器流道单元(2)、出水口(3)和入水口(4),灌水器流道单元(2)首尾连接形成第一灌水器流道和第二灌水器流道,第一灌水器流道和第二灌水器流道采用圆弧形流道连通,第一灌水器流道连通入水口(4),第二灌水器流道连通出水口(3),出水口(3)为圆形孔结构,入水口(4)为栅格状结构;第一灌水器流道和第二灌水器流道均为若干灌水器流道单元(2)依次连通形成,灌水器流道单元(2)为弯折状通道,以弯折面分为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沿着介质流向依次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鱼鳞表面微结构的仿生灌水器抗堵流道,其特征在于,第一灌水器流道的长度小于第二灌水器流道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鱼鳞表面微结构的仿生灌水器抗堵流道,其特征在于,第一弯折段的长度小于第二弯折段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鱼鳞表面微结构的仿生灌水器抗堵流道,其特征在于,灌水器流道单元(2)的断面为矩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