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转体球铰的撑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903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转体球铰的撑脚装置,包括连接板、底部滑板和位于连接板和底部滑板之间的若干撑脚圆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撑脚装置的撑脚圆柱用于起到支撑作用,由于撑脚圆柱内的浇筑空间可浇筑混凝土,一方面能够节省原材料的使用,另一方面可确保支撑强度;位于撑脚圆柱上端的连接板用于安装连接转体球铰上座板,待转体施工完成后可将其拆除,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位于撑脚圆柱下端的底部滑板上贴焊一层不锈钢滑动板,与转体球铰的滑道上的聚乙烯板形成摩擦副,减小摩擦阻力,便于在转体施工过程中滑行,确保转动不受阻力的影响。确保转动不受阻力的影响。确保转动不受阻力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转体球铰的撑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转体球铰的撑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桥梁技术的日益成熟,我国的高铁桥梁发展迅速,伴随着桥梁的高速发展,桥梁与现有铁路,公路的交叉施工越来越多,近年来,铁路部门要求跨既有铁路和公路必须采取转体施工方法,所以对转体球铰的需求量日渐增加。目前国内生产制造的转体球铰的撑脚装置均为一次性消耗产品,即在转体完成后只能浇筑在墩体中,不能拆除掉,对于桥梁来说也是一种隐患。
[0003]因此设计一种可利用在可循环使用的球铰上的撑脚装置是本次专利技术主要的内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转体球铰的撑脚装置,以解决背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转体球铰的撑脚装置,包括连接板、底部滑板和位于连接板和底部滑板之间的若干撑脚圆柱;所述撑脚圆柱并列布置,撑脚圆柱上端和下端与连接板和底部滑板固定连接,所述撑脚圆柱内具有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空间;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与各个浇筑空间相对的浇筑孔,连接板对应撑脚圆柱外侧还设有若干安装孔。
[0006]本技术方案提供的撑脚装置能够实现可重复使用,其中,撑脚圆柱用于起到支撑作用,由于撑脚圆柱内的浇筑空间可浇筑混凝土,一方面能够节省原材料的使用,另一方面可确保支撑强度;位于撑脚圆柱上端的连接板用于安装连接转体球铰,可通过安装孔与转体球铰安装,待转体施工完成后可将其拆除,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在安装转体球铰前通过浇筑孔浇筑混凝土;位于撑脚圆柱下端的底部滑板则便于在转体施工过程中滑行,确保施工稳定性。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与各个撑脚圆柱之间设有若干加强筋板。
[0008]进一步地,所述底部滑板与各个撑脚圆柱之间设有若干加强筋板。
[0009]进一步地,所述撑脚圆柱采用无缝钢管结构。
[0010]进一步地,所述撑脚圆柱与连接板和底部滑板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
[0011]进一步地,所述浇筑空间内浇筑的混凝土为C120级混凝土。
[0012]进一步地,所述底部滑板下表面做倒斜角处理。
[0013]进一步地,所述底部滑板底面铺设有不锈钢滑动板。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撑脚装置的撑脚圆柱用于起到支撑作用,由于撑脚圆柱内的浇筑空间可浇筑混凝土,一方面能够节省原材料的使用,另一方面可确保支撑强度;位于撑脚圆柱上端的连接板用于安装连接转体球铰,待转体施工完成后
可将其拆除,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在安装转体球铰前通过浇筑孔浇筑混凝土;位于撑脚圆柱下端的底部滑板则便于在转体施工过程中滑行,确保施工稳定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循环使用的转体球铰的撑脚装置正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循环使用的转体球铰的撑脚装置的A

A剖视图。
[0018]附图标记:连接板100、浇筑孔110、安装孔120、底部滑板200、撑脚圆柱300、加强筋板400、不锈钢滑动板500。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0]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转体球铰的撑脚装置,该装置能够在转体施工过程中实现可重复使用,减少材料浪费同时避免产生施工隐患。具体包括连接板100、底部滑板200和位于连接板100和底部滑板200之间的若干撑脚圆柱300;所述撑脚圆柱300并列布置,撑脚圆柱300上端和下端与连接板100和底部滑板200固定连接,所述撑脚圆柱300内具有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空间;所述连接板100上设有与各个浇筑空间相对的浇筑孔110,连接板100对应撑脚圆柱300外侧还设有若干安装孔120。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上述设置,本实施例中的撑脚圆柱300用于起到支撑转体球铰的作用,由于撑脚圆柱300内的浇筑空间可浇筑混凝土,一方面能够节省原材料的使用,另一方面可确保支撑强度,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确保浇筑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的撑脚圆柱300采用无缝钢管结构,钢管内部形成浇筑空间并且内部浇筑的混凝土采用C120级混凝土;位于撑脚圆柱300上端的连接板100用于安装连接转体球铰,可通过安装孔120与转体球铰安装,待转体施工完成后可将其拆除,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位于撑脚圆柱300下端的底部滑板200则便于在转体过程中滑行,确保转体的摩擦阻力在一定范围内。在施工建造中,由无缝钢管制成的撑脚圆柱300与连接板100和底部滑板200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提高撑脚圆柱300与连接板100和底部滑板200固定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在连接板100与各个撑脚圆柱300之间设有若干加强筋板400。所述底部滑板200与各个撑脚圆柱300之间设有若干加强筋板400。加强筋板400可采用焊接的方式安装。
[0024]如前所述,在转体施工中,整个装置需要在转体滑道内滑行,为了方便滑动,本实施例在底部滑板200下表面做倒斜角处理。此外,所述底部滑板200底面铺设有不锈钢滑动
板500。这样,经过倒斜角处理的底部滑板200端部具有斜度,确保装置在转体过程中滑行的畅通性,通过在底部滑板200铺设一层不锈钢滑动板500,不锈钢滑动板500可采用不锈钢材料,使得不锈钢滑动板500能够与转体滑道上铺设的聚乙烯板形成摩擦副,可减少不锈钢板的使用。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在生产应用中,本装置的安装步骤如下:
[0026]1.首先将底部滑板通过下料保证尺寸,置于加工平台上。
[0027]2.在底部滑板上根据尺寸要求定位撑脚圆柱的位置,撑脚圆柱采用双根后壁无缝管,用点焊固定。
[0028]3.将连接板按位置固定在双根后壁无缝钢管上端,在连接钢板上预先留有浇筑C120级混凝土的浇筑孔两个,连接板采用厚度为30mm不锈钢板。
[0029]4.焊接加强筋板,使连接板,撑脚圆柱,底部滑板形成一个整体。
[0030]5.在无缝钢管内通过浇筑孔灌入C120级混凝土,养护。
[0031]6.加工连接板的上平面,并钻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转体球铰的撑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100)、底部滑板(200)和位于连接板(100)和底部滑板(200)之间的若干撑脚圆柱(300);所述撑脚圆柱(300)并列布置,撑脚圆柱(300)上端和下端与连接板(100)和底部滑板(200)固定连接,所述撑脚圆柱(300)内具有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空间;所述连接板(100)上设有与各个浇筑空间相对的浇筑孔(110),连接板(100)对应撑脚圆柱(300)外侧还设有若干安装孔(1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的转体球铰的撑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00)与各个撑脚圆柱(300)之间设有若干加强筋板(4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的转体球铰的撑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鹏虎任金武吴小强朱清洁沙战丁梦龙马向哲田明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国华基业科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