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8983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包含显示面板的电子装置。显示面板包含:第一像素电路、第二像素电路、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以及第一缓冲电路单元。第二像素电路与第一像素电路相邻。第一信号线电性连接于第一像素电路。第二信号线电性连接于第二像素电路。第一缓冲电路单元位于第一像素电路与第二像素电路之间。第一像素电路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像素电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之间。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之间。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装置
[0001]本申请是2018年11月26日申请的,专利技术名称为“电子装置”,申请号为201811414514.6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窄边框的显示面板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0003]当前的许多电子装置设有显示面板,以便使用者进行操作。已知的显示面板需要在两侧设置栅极控制电路,导致显示面板实际可用于显示画面的显示区域(active area,简称为AA)的宽度受到影响。因为栅极控制电路在非显示区域所占用的面积明显限缩显示面板显示区域的面积。
[0004]承上所述,当栅极控制电路占用的非显示区域的宽度越宽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所占的面积相对较少。连带的,使用者观看显示面板的视觉效果也因此打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透过将一部分的栅极控制电路设置于显示区域内,可缩减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所需使用的面积,进而可适用于窄边框的应用。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包含显示面板的电子装置。显示面板包含:第一像素电路、第二像素电路、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以及第一缓冲电路单元。第二像素电路与第一像素电路相邻。第一信号线电性连接于第一像素电路。第二信号线电性连接于第二像素电路。第一缓冲电路单元位于第一像素电路与第二像素电路之间。第一像素电路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像素电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之间。
附图说明
[0007]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0008]图1,其是于显示区域设置缓冲电路单元,进而缩减边框所需面积的俯视图。
[0009]图2A,其是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采用多层金属结构形成电容的剖面图。
[0010]图2B,其是图2A的多层金属结构电容形成并联关系的示意图。
[0011]图3,其是使用发光二极管并搭配粘胶层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厚度与宽度的剖面图。
[0012]图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上的像素电路与栅极控制电路的俯视图。
[0013]图5,其是显示面板因应缓冲电路单元的设置,提供具有不同形状的黑色矩阵的俯视图。
[0014]图6,其是将图5所示的黑色矩阵覆盖于图4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0015]图7,其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上的像素电路与栅极控制电路的俯
视图。
[0016]图8,其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上的像素电路与栅极控制电路的俯视图。
[0017]图9,其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再一种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上的像素电路与栅极控制电路的俯视图。
[0018]图10,其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种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上的像素电路与栅极控制电路的俯视图。
[0019]图11,其是借由改变黑色矩阵层尺寸改善显示面板的开口率的示意图。
[0020]图12,其是透过对位于显示区域的像素电路调降亮度,进而使整体显示亮度均匀化的俯视图。
[0021]图13,其是利用发光二极管的排列和改变灰度电压的方式对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二度补偿的示意图。
[0022]图14,其是光源层中,排列为阵列的多个发光元件的俯视图。
[0023]图15,其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面板搭配背光模块的俯视图。
[0024]图16,其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构想的实施例,于液晶显示层的上方调整厚度,进而改善显示面板亮度不均的示意图。
[0025]图17,其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构想的实施例,于液晶显示层的下方调整厚度,进而改善显示面板亮度不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是借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亦可借由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专利技术中的各项细节亦可针对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且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之间,可混合搭配使用。
[0027]再者,本专利技术与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等用词,以修饰权利要求的元件,其本身并不意含及代表该请求元件有任何之前的序数,也不代表某一请求元件与另一请求元件的顺序、或是制造方法上的顺序,这些序数的使用仅用来使具有某命名的一请求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请求元件能作出清楚区分。
[0028]此外,本专利技术中关于“当
…”

“…
时”等描述表示“当下、之前或之后”等态样,而不限定为同时发生的情形,在此先行叙明。本专利技术中关于“设置于

上”等类似描述是表示两元件的对应位置关系,并不限定两元件之间是否有所接触,除非特别有限定,在此先行叙明。另外,本文中关于“设置”的描述可能有“设置于

上”或“设置于

之中”的意思,请配合附图一起参考;其中“设置于

上”的实现方式可为固设、枢接、摆放、粘着或其它方式,只要能使二元件之间产生对应关系的方式,即属于本专利技术所涵盖的范围。再者,本专利技术记载多个功效(或元件)时,若在多个功效(或元件)之间使用“或”一词,是表示功效(或元件)可独立存在,但亦不排除多个功效(或元件)可同时存在的态样。另外,本专利技术中关于“电性连接”或“耦接”一词,是表示包含直接连接与间接连接的态样。
[0029]再者,本专利技术中关于元件“相邻”的描述是指在一方向中,两相邻的相同的元件中间没有其他相同两元件中的一个的状况。例如,元件A与元件B相邻,则表是在一方向上元件
A与元件B的中间不会再有元件A或元件B。
[0030]在本专利技术中,一元件(例如,元件A)在另外两个元件(例如,元件B与元件C)“之间”的含义,代表该元件可能仅有一部分范围位于该另外两个元件之间,或可能指该元件的全部范围都位于该另外两者之间。即,除非特别说明,则元件A可能整体皆位于元件B与元件C之间,或者,元件A的一部分位于元件B与元件C之间。
[0031]另外,本专利技术中关于元件的“长度”、“宽度”、“厚度”等描述,并非以方向来定义,而是依照元件本身的条件来定义,因此二元件在相同方向上的延伸边缘可能各自被赋予不同的定义,举例而言,若一元件在X轴方上具有较长延伸边缘,在Y轴方向上具有较短延伸边缘,则该元件在X轴方向上的延伸边缘会称之为该元件的长度;但若另一元件在X轴方向上具有较短延伸边缘,而在Y轴方向上具有较长延伸边缘,则该另一元件在X轴方向上的延伸边缘将被称之为该元件的宽度(或厚度),在此先行叙明。
[0032]请参见图1,其是于显示区域设置缓冲电路单元203,进而缩减边框所需面积的俯视图。显示面板20可区分为显示区域Aaa与非显示区域Anaa。在本专利技术中,将显示区域Aaa定义为显示面板用来显示画面的区域;以及将非显示区域Anaa定义为位在显示区域Aaa的外围,且不用于显示画面的区域。通常,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装置,包含一显示区域,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像素电路,重叠于该显示区域;一信号线,电性连接于该第一像素电路;一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电性连接于该信号线,该控制电路的至少一部分重叠于该显示区域,且该控制电路的另一部分包含:一光遮蔽层,具有一导电性;一缓冲层,形成于该光遮蔽层上;一多晶硅层,形成于该缓冲层上;其中该缓冲层、该多晶硅层与该光遮蔽层形成一电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重叠于该显示区域。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信号线为一栅极控制线,且该控制电路为一栅极控制电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栅极控制线沿着一第一方向延伸,该显示区域包括一缓冲显示区域,该缓冲显示区域沿着一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一方向和该第二方向垂直,且该栅极控制电路重叠于该缓冲显示区域。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二像素电路,重叠于该显示区域,且与该第一像素电路相邻,其中该栅极控制电路重叠于该第一像素电路和该第二像素电路之间。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栅极控制电路包括一移位电路单元和一缓冲电路单元,其中该缓冲电路单元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长江黄怀平吴勇勋王芃文林志隆蔡嘉豪
申请(专利权)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