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拆卸的车载充电器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8858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方便拆卸的车载充电器外壳,包括外壳主体和连接触点,所述连接触点设置在外壳主体的下方,用于连接外界线路,所述外壳主体的外侧设置有密封气囊,且密封气囊呈圆环状设置,将外壳主体和插入孔之间的连接间隙进行封堵,所述密封气囊的上方设置有连通管,且连通管的上方连接有补充气囊。该方便拆卸的车载充电器外壳可变形的密封气囊,在外壳主体插入到接口内后可通过密封气囊的膨胀将外壳主体和接口的间隙进行填充,避免后续间隙内进入灰尘,且能使外壳主体在接口内保持稳定,避免外壳主体旋转造成连接触点的磨损,同时提高外壳主体安装后的整体稳定性,后续车载充电器可保持稳定的工作。充电器可保持稳定的工作。充电器可保持稳定的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拆卸的车载充电器外壳


[0001]本技术涉及车载充电器
,具体为一种方便拆卸的车载充电器外壳。

技术介绍

[0002]车载充电器是一种插在车辆上并提供电源输出接口的电路转换装置,是汽车上常见的配件,后续可连接数据线对手机等设备进行充电,车载充电器通过其外壳插入到接口捏进行连接,通过外壳上的导电触点和插口内输出电源的连接实现电路的连通,但现有的车载充气器外壳在使用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0003]现有的车载充电器外壳一般为圆柱形设置,在插入到接口内后,外壳可在接口内进行旋转,外壳长时间在接口内进行旋转将会加快触点的磨损,容易导致后续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且由于外壳和接口之间存在间隙,后续间隙内进入水体和灰尘均会影响其电路连接的稳定性,若外壳和接入口紧密连接,在后续拆卸时也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拆卸的车载充电器外壳,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车载充电器外壳一般为圆柱形设置,在插入到接口内后,外壳可在接口内进行旋转,外壳长时间在接口内进行旋转将会加快触点的磨损,容易导致后续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且由于外壳和接口之间存在间隙,后续间隙内进入水体和灰尘均会影响其电路连接的稳定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拆卸的车载充电器外壳,包括外壳主体和连接触点,所述连接触点设置在外壳主体的下方,用于连接外界线路,所述外壳主体的外侧设置有密封气囊,且密封气囊呈圆环状设置,将外壳主体和插入孔之间的连接间隙进行封堵,所述密封气囊的上方设置有连通管,且连通管的上方连接有补充气囊,补充气囊的内部空间通过连通管和密封气囊的内部空间相互连通,所述补充气囊呈圆环状结构设计,不影响后续外壳主体内部的线束的连接,所述补充气囊的上方设置有压板,且压板和外壳主体之间构成上下滑动结构,并且压板的上方连接有位置控制机构,通过位置控制机构对压板的位置进行控制,压板向上移动密封气囊内的气体可向补充气囊内转移。
[0006]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密封气囊的内径小于外壳主体的内径,使密封气囊收缩后能进入到外壳主体内,方便后续将外壳主体从插口内进行拆卸。
[0007]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密封气囊的弹性收缩力大于补充气囊的弹性收缩力,使密封气囊内的气体可自动向补充气囊内转移。
[0008]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位置控制机构包括复位弹簧、连接杆、驱动板和上拉机构;
[0009]复位弹簧,设置在压板的上方为压板提供下压力;
[0010]连接杆,固定在压板的上方控制压板的移动,且连接杆关于压板的竖直中心线左
右对称设置;
[0011]驱动板,固定在连接杆的上端控制连接杆的移动;
[0012]上拉机构,设置在驱动板的上方,控制驱动板向上移动。
[0013]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大于密封气囊的弹力,使复位弹簧能推动压板将补充气囊内的气体压入到密封气囊内。
[0014]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上拉机构包括固定板、传动齿轮、安装轴、活动板和压头;
[0015]固定板,固定在连接杆的上端;
[0016]传动齿轮,设置在固定板的左侧和固定板之间构成啮合连接;
[0017]安装轴,固定在传动齿轮的中部,传动齿轮通过安装轴转动安装在外壳主体的内部;
[0018]活动板,设置在传动齿轮的左侧和传动齿轮之间构成啮合连接,且活动板和固定板相互平行设置;
[0019]压头,固定在活动板的上端,且压头位于外壳主体的上方,后续可通过按压压头对驱动板的位置进行控制。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该方便拆卸的车载充电器外壳设置有可变形的密封气囊,在外壳主体插入到接口内后可通过密封气囊的膨胀将外壳主体和接口的间隙进行填充,避免后续间隙内进入灰尘,且能使外壳主体在接口内保持稳定,避免外壳主体旋转造成连接触点的磨损,同时提高外壳主体安装后的整体稳定性,后续车载充电器可保持稳定的工作;
[0022]该方便拆卸的车载充电器外壳设置有上拉机构,通过上拉机构可控制压板向上移动,从而使密封气囊内的气体能向补充气囊内转移,后续通过控制上拉机构使密封气囊体积缩小,解除密封气囊对外壳主体的限位效果,即可便捷的将外壳主体从接口内拔出,方便对其进行拆卸。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密封气囊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主剖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驱动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外壳主体;2、连接触点;3、密封气囊;4、连通管;5、补充气囊;6、压板;7、复位弹簧;8、连接杆;9、驱动板;10、固定板;11、传动齿轮;12、安装轴;13、活动板;14、压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拆卸的车载充电器外壳,包括外壳主体1和连接触点2,连接触点2设置在外壳主体1的下方,用于连接外界线路,外壳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密封气囊3,且密封气囊3呈圆环状设置,将外壳主体1和插入孔之间的连接间隙进行封堵,密封气囊3的上方设置有连通管4,且连通管4的上方连接有补充气囊5,补充气囊5的内部空间通过连通管4和密封气囊3的内部空间相互连通,补充气囊5呈圆环状结构设计,不影响后续外壳主体1内部的线束的连接,补充气囊5的上方设置有压板6,且压板6和外壳主体1之间构成上下滑动结构,并且压板6的上方连接有位置控制机构,通过位置控制机构对压板6的位置进行控制,压板6向上移动密封气囊3内的气体可向补充气囊5内转移,密封气囊3的内径小于外壳主体1的内径,使密封气囊3收缩后能进入到外壳主体1内,方便后续将外壳主体1从插口内进行拆卸,密封气囊3的弹性收缩力大于补充气囊5的弹性收缩力,使密封气囊3内的气体可自动向补充气囊5内转移;
[0031]在将外壳主体1插入到接口前,可先通过位置控制机构控制压板6向上移动,使密封气囊3内的气体能向补充气囊5内转移,使密封气囊3保持收缩状态,将外壳主体1安装后,通过位置控制机构控制压板6向下移动,对补充气囊5进行挤压,使补充气囊5内的气体通过连通管4再次转移到密封气囊3内,密封气囊3体积膨胀,将外壳主体1和接口之间的连接间隙进行封堵,使外壳主体1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同时避免灰尘等进入到接口内,后续需要对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拆卸的车载充电器外壳,包括外壳主体(1)和连接触点(2),所述连接触点(2)设置在外壳主体(1)的下方,用于连接外界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密封气囊(3),且密封气囊(3)呈圆环状设置,将外壳主体(1)和插入孔之间的连接间隙进行封堵,所述密封气囊(3)的上方设置有连通管(4),且连通管(4)的上方连接有补充气囊(5),补充气囊(5)的内部空间通过连通管(4)和密封气囊(3)的内部空间相互连通,所述补充气囊(5)呈圆环状结构设计,不影响后续外壳主体(1)内部的线束的连接,所述补充气囊(5)的上方设置有压板(6),且压板(6)和外壳主体(1)之间构成上下滑动结构,并且压板(6)的上方连接有位置控制机构,通过位置控制机构对压板(6)的位置进行控制,压板(6)向上移动密封气囊(3)内的气体可向补充气囊(5)内转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拆卸的车载充电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气囊(3)的内径小于外壳主体(1)的内径,使密封气囊(3)收缩后能进入到外壳主体(1)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拆卸的车载充电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气囊(3)的弹性收缩力大于补充气囊(5)的弹性收缩力,使密封气囊(3)内的气体可自动向补充气囊(5)内转移。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方便拆卸的车载充电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韬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万铨吸塑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