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冷却式的油浸式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8794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冷却式的油浸式变压器,涉及供电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油箱,所述油箱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采集机构,所述油箱的侧面设置有水冷机构,所述油箱的背侧固定设置有回流机构。该设备通过设置分支管、集总管、换热管和回流管,配合回流泵,实现了变压器油从油箱顶部采集并向油箱底部循环流动的动作,增强了流动性,加强了各位置变压器油的热量交换,加快了变压器的散热效果,通过设置水箱,通过水箱外接水源的方式,配合回流泵让水箱内侧油液的流动,并对流经换热管的油液进行降温,实现在用电高峰以及夏季变压器热量产生高、散热效率较低情况下的快速降温,保护了变压器的正常作业,降低了故障率。降低了故障率。降低了故障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冷却式的油浸式变压器


[0001]本技术涉及供电设备
,具体为一种循环冷却式的油浸式变压器。

技术介绍

[0002]油浸式变压器通过自身内容的变压器油浸没线圈,利用变压器油作为导热介质,将线圈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油箱壳体的散热片上进行风冷散热。
[0003]专利技术人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0004]1、变压器油在变压器油箱壳体内侧流动性差,线圈表面的油温较高,而油箱其他位置的油液温度较低,各部位变压器油之间热量的传递效果差,使得散热片的散热效果没有被充分利用,散热效率较低;
[0005]2、由于季节变化以及用电情况变化,现有的风冷难以满足夏季高温以及用电高峰时变压器的散热情况,变压器难以快速降温,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冷却式的油浸式变压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油浸式变压器内部变压器油流动性差,季节变化以及用电高峰时难以快速降温散热的问题。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循环冷却式的油浸式变压器,包括油箱,所述油箱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采集机构,所述油箱的侧面设置有水冷机构,所述油箱的背侧固定设置有回流机构。
[0008]所述采集机构包括分支管,所述分支管贯穿固定油箱的顶盖并沿延伸至油箱的内侧,所述分支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集总管,所述集总管为单端封口设置。
[0009]所述水冷机构包括水箱,所述水箱设置在油箱的侧表面,且水箱与油箱之间留存有间隙,所述水箱前部上下分别固定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水箱的内侧套设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成S型折弯设置,所述换热管的一端贯穿水箱的顶部并与集总管固定连接,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接管,所述转接管的一端端头贯穿水箱并延伸至外侧。
[0010]所述回流机构包括回流泵,所述回流泵固定设置在油箱的背侧,所述回流泵的输入端与转接管的外侧端头固定连接并相通,所述回流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贯穿固定在油箱背部的底侧并与油箱内部相通。
[0011]可选的,所述油箱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散热片,散热片成纵向等距设置。
[0012]所述油箱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接线柱,所述油箱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变压器本体。
[0013]可选的,所述分支管固定设置在油箱顶盖的前后侧,且分支管等分成两组,每组所述分支管成等间距横向排列。
[0014]所述分支管的底端位势在油箱内侧填充的液压器油的液面以下。
[0015]可选的,所述集总管的开口端固定套设有折弯管,折弯管的固定套设在水箱的顶部,且折弯管的底端与换热管固定连接并相通。
[0016]可选的,所述转接管的中部串联有过滤器,过滤器设置在水箱的背侧。
[0017]可选的,所述换热管数目两个,两个所述换热管分别设置在水箱内部的前后侧,所述换热管的外侧与水箱内表面之间留存有间隙,两个所述换热管的底部通过三通连接件与转接管固定连接并相通。
[0018]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9]1、该设备通过设置分支管、集总管、换热管和回流管,配合回流泵,实现了变压器油从油箱顶部采集并向油箱底部循环流动的动作,使得油箱内侧变压器油增强了流动性,加强了各位置变压器油之间的热量交换,使得油箱外侧的散热片被充分利用,加快了变压器的散热效果。
[0020]2、该设备通过设置水箱,通过水箱外接水源的方式,配合回流泵让水箱内侧油液的流动,并对流经换热管的油液进行降温,实现在用电高峰以及夏季变压器热量产生高、散热效率较低情况下的快速降温,保护了变压器的正常作业,降低了故障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视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背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油箱;2、采集机构;201、分支管;202、集总管;3、水冷机构;301、水箱;302、进水管;303、出水管;304、换热管;305、转接管;4、回流机构;401、回流泵;402、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3所示的一种循环冷却式的油浸式变压器,包括油箱1,油箱1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散热片,散热片成纵向等距设置。油箱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接线柱,油箱1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变压器本体。油箱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采集机构2,油箱1的侧面设置有水冷机构3,油箱1的背侧固定设置有回流机构4。
[0027]采集机构2包括分支管201,分支管201贯穿固定油箱1的顶盖并沿延伸至油箱1的内侧,分支管201固定设置在油箱1顶盖的前后侧,且分支管201等分成两组,每组分支管201成等间距横向排列。分支管201的底端位势在油箱1内侧填充的液压器油的液面以下。受变压器线圈加热后的变压器油温度升高,温度较高的变压器油会在油箱1上层,分支管201能够配合回流泵401对该部分热油进行抽取,并使得热油进入换热管304内侧,向回流管402和油箱1内侧下层流动,实现变压器油的循环流动。分支管2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集总管202,集总管202为单端封口设置。集总管202的开口端固定套设有折弯管,折弯管的固定套设在水箱301的顶部,且折弯管的底端与换热管304固定连接并相通。通过设置分支管201、集总管202、换热管304和回流管402,配合回流泵401,实现了变压器油从油箱1顶部采集并向油箱1底部循环流动的动作,动作使得油箱1内侧变压器油增强了流动性,加强了位置变压器油之间的热量交换,使得油箱1外侧的散热片被充分利用,加快了变压器的散热效果。
[0028]水冷机构3包括水箱301,水箱301设置在油箱1的侧表面,且水箱301与油箱1之间留存有间隙,水箱301前部上下分别固定设置有进水管302和出水管303,进水管302外接水泵和水源,外部水体经由进水管302进入水箱301并从出水管303流出,水体循环流动带走换热管304外表面的热量。水箱301的内侧套设有换热管304,换热管304成S型折弯设置,换热管304的一端贯穿水箱301的顶部并与集总管202固定连接,换热管3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接管305,集总管202的数目为两个,两个集总管202分别设置在油箱1的前后侧,换热管304数目两个,两个换热管304与两个集总管202一一对应,两个换热管304分别设置在水箱301内部的前后侧,换热管304的外侧与水箱301内表面之间留存有间隙,两个换热管304的底部通过三通连接件与转接管305固定连接并相通。转接管305的一端端头贯穿水箱301并延伸至外侧。转接管305的中部串联有过滤器,过滤器设置在水箱301的背侧。
[0029]回流机构4包括回流泵401,回流泵401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冷却式的油浸式变压器,包括油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采集机构(2),所述油箱(1)的侧面设置有水冷机构(3),所述油箱(1)的背侧固定设置有回流机构(4);所述采集机构(2)包括分支管(201),所述分支管(201)贯穿固定油箱(1)的顶盖并沿延伸至油箱(1)的内侧,所述分支管(2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集总管(202),所述集总管(202)为单端封口设置;所述水冷机构(3)包括水箱(301),所述水箱(301)设置在油箱(1)的侧表面,且水箱(301)与油箱(1)之间留存有间隙,所述水箱(301)前部上下分别固定设置有进水管(302)和出水管(303),所述水箱(301)的内侧套设有换热管(304),所述换热管(304)成S型折弯设置,所述换热管(304)的一端贯穿水箱(301)的顶部并与集总管(202)固定连接,所述换热管(3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接管(305),所述转接管(305)的一端端头贯穿水箱(301)并延伸至外侧;所述回流机构(4)包括回流泵(401),所述回流泵(401)固定设置在油箱(1)的背侧,所述回流泵(401)的输入端与转接管(305)的外侧端头固定连接并相通,所述回流泵(4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回流管(402),所述回流管(402)贯穿固定在油箱(1)背部的底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方川李超凡邹金桥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通安变压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