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型定时控制的术后辅助进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8710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型定时控制的术后辅助进食装置,涉及辅助进食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内侧设置有流食箱,流食箱上端口活动设置有活动盖,便于向流食箱内部放入食物,活动盖下表面连接有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有若干搅拌叶,搅拌轴下端连接有旋转研磨盘,且旋转研磨盘表面开设有通槽,流食箱内部底面设置有固定研磨盘,与旋转研磨盘相配合,便于对流食箱内部食物进行搅拌研磨,使食物呈流食状,方便食用,流食箱下表面左侧连接有出食通道,出食通道下端连接有储食箱,储食箱内部设置有储食桶,便于对搅拌研磨后的食物进行存放,储食桶的支撑腿下端与储食箱内壁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便于精准控制进食量。便于精准控制进食量。便于精准控制进食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型定时控制的术后辅助进食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辅助进食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型定时控制的术后辅助进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肠胃一般指消化系统的胃和小肠、大肠部分,而胃和小肠是营养吸收的核心,人体需要的营养几乎都需要经过肠胃,肠胃成为消化最重要的器官。当病患进行胃肠外科手术后,为了方便给病患提供足够的营养和能量,保证病患的恢复效果,病患通常只能吃流食。
[0003]目前,病患所食用的流食需要人工手动进行搅拌挤压,直至食物软化至流食状,费时费力,经检索,中国专利网,公开号“CN114392671A”,公开了“一种智能型定时控制的术后辅助进食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仅采用搅拌的方式将食物搅拌成流食状,无法确保食物被搅拌成适合病患食用的流食状。对此,我们设计一种智能型定时控制的术后辅助进食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智能型定时控制的术后辅助进食装置,包括支撑架以及流食箱,所述流食箱上端口活动设置有活动盖,所述支撑架上表面安装有两个气缸,两个所述气缸伸缩端均穿过支撑架,与活动盖连接,所述活动盖下表面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若干搅拌叶,所述搅拌轴下端连接有旋转研磨盘,且所述旋转研磨盘表面开设有通槽,所述流食箱内部底面设置有固定研磨盘,与旋转研磨盘相配合,所述流食箱下表面左侧开设有出食口,所述出食口外侧连接有出食通道,所述出食通道下端连接有储食箱,所述储食箱内部设置有储食桶,所述储食桶上端口与出食通道下端口相互配合。
[0006]通过所述气缸便于带动活动盖的上下移动,进实现流食箱的打开和闭合,方便将食物放入流食箱内部,搅拌轴与搅拌叶相互配合,对内部食物进行搅拌,降低了人工手动搅拌挤压的工作负担,同时在通槽的作用下,结合旋转研磨盘与固定研磨盘的相互配合,对流食箱内部食物进行研磨,使食物变的更细腻,确保食物被充分软化,防止食物中含有较硬的颗粒,影响患者的食用和吸收,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出食通道便于将流食箱内部搅拌研磨后的食物排入储食桶内部,其中储食箱对储食桶具有保温效果。
[0007]优选地,所述旋转研磨盘下表面与固定研磨盘上表面均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凸起,所述旋转研磨盘下表面固定有推板,所述推板与流食箱内部底面以及固定研磨盘外侧表面相互配合,通过所述推板随旋转研磨盘的转动进行转动,便于将研磨后的食物推向出食通道,进而将研磨后的食物排出,防止流食箱内部残留食物。
[0008]优选地,所述流食箱内部设置有两个刮板,所述刮板与流食箱内壁相互配合,且所述刮板与搅拌轴之间固定有若干连接杆,通过所述刮板,在连接杆的作用下,随着搅拌轴进行转动,对流食箱内壁粘附的食物进行刮除,方便后期的清洗。
[0009]优选地,所述储食桶外表面周侧固定有若干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下端与储食箱内部底面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通过所述压力传感器便于实时监测储食桶内部食物重量的变化,进而便于精准控制患者的进食量。
[0010]优选地,所述储食桶为漏斗状结构,且所述储食桶下表面连接有出食管,所述出食管上端与储食桶内腔相连通,所述储食箱下表面开设有圆孔,与出食管相互配合,所述出食管上安装有电磁阀。
[0011]优选地,所述流食箱外侧设置有保温外壳,所述保温外壳内壁设置有若干加热棒,通过所述加热棒便于对流食箱外侧进行加热,结合保温外壳,进而达到对流食箱内部食物进行加热处理的目的。
[0012]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后表面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表面安装有定时器,通过所述定时器实现了患者定时进食的目的。
[0013]优选地,所述搅拌轴上端穿过活动盖上表面,连接有搅拌电机,所述流食箱以及储食箱下表面与支撑架之间均固定有固定板。
[0014]优选地,所述支撑架下表面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下表面安装有若干自锁万向轮。
[0015]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专利技术通过气缸便于带动活动盖的上下移动,进实现流食箱的打开和闭合,方便将食物放入流食箱内部,搅拌轴与搅拌叶相互配合,对内部食物进行搅拌,降低了人工手动搅拌挤压的工作负担,同时在通槽的作用下,结合旋转研磨盘与固定研磨盘的相互配合,对流食箱内部食物进行研磨,使食物变的更细腻,确保食物被充分软化,防止食物中含有较硬的颗粒,影响患者的食用和吸收,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出食通道便于将流食箱内部搅拌研磨后的食物排入储食桶内部,其中储食箱对储食桶具有保温效果;
[0017]2.本专利技术通过推板随旋转研磨盘的转动进行转动,便于将研磨后的食物推向出食通道,进而将研磨后的食物排出,防止流食箱内部残留食物;
[0018]3.本专利技术通过刮板随着搅拌轴进行转动,对流食箱内壁粘附的食物进行刮除,方便后期的清洗;
[0019]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23]图3为图2中剖面A

A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图3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8]1、支撑架;2、流食箱;3、气缸;4、活动盖;5、搅拌轴;6、搅拌叶;7、旋转研磨盘;8、固定研磨盘;9、推板;10、通槽;11、出食通道;12、储食箱;13、储食桶;14、刮板;15、压力传感器;16、出食管;17、保温外壳;18、加热棒;19、控制器;20、定时器;21、搅拌电机;22、电磁阀;23、固定板;24、底座;25、自锁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中”、“外”、“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1]请参阅图1

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智能型定时控制的术后辅助进食装置,包括支撑架1以及流食箱2,流食箱2上端口活动设置有活动盖4,支撑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型定时控制的术后辅助进食装置,包括支撑架(1)以及流食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食箱(2)上端口活动设置有活动盖(4),所述支撑架(1)上表面安装有两个气缸(3),两个所述气缸(3)伸缩端均穿过支撑架(1),与活动盖(4)连接,所述活动盖(4)下表面连接有搅拌轴(5),所述搅拌轴(5)上设置有若干搅拌叶(6),所述搅拌轴(5)下端连接有旋转研磨盘(7),且所述旋转研磨盘(7)表面开设有通槽(10),所述流食箱(2)内部底面设置有固定研磨盘(8),与旋转研磨盘(7)相配合,所述流食箱(2)下表面左侧开设有出食口,所述出食口外侧连接有出食通道(11),所述出食通道(11)下端连接有储食箱(12),所述储食箱(12)内部设置有储食桶(13),所述储食桶(13)上端口与出食通道(11)下端口相互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定时控制的术后辅助进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研磨盘(7)下表面与固定研磨盘(8)上表面均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凸起,所述旋转研磨盘(7)下表面固定有推板(9),所述推板(9)与流食箱(2)内部底面以及固定研磨盘(8)外侧表面相互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定时控制的术后辅助进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食箱(2)内部设置有两个刮板(14),所述刮板(14)与流食箱(2)内壁相互配合,且所述刮板(14)与搅拌轴(5)之间固定有若干连接杆。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珺刘昭晖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