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管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8639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水管沟,该管沟包括:支撑架、承托组件、盖板、防护装置、以及均呈U型的第一排水板和第二排水板;第一排水板置于排水沟槽内;支撑架设置于第一排水板内的底壁;第二排水板并列套设于第一排水板内且设置于支撑架,第二排水板与第一排水板之间具有间隙,第二排水板的底壁开设有多个排水孔;承托组件设置于第二排水板内的底壁以承托管路;盖板可移动地盖设于第一排水板的开口端且与第二排水板的开口端相接触,盖板开设有多个漏液孔;防护装置设置于盖板朝向第二排水板的一面且置于第二排水板内,以对管路进行保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避免管路受到水流冲击或者被水中杂质划伤,保护管路,防止管路损伤,提高了管路的使用寿命。的使用寿命。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水管沟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建筑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排水管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规划越来越合理,之前的电线杆、通讯线路等都进入了地下管沟,地下管道的铺设和雨水管沟的建设给社会用地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费。现有的管沟一般为单一的敷设管沟或者雨水管沟,然而,现有的管沟无法对铺设的管路进行保护,管路会被水流冲击以及被水中杂质划伤,降低了管路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排水管沟,旨在解决现有的管沟无法对铺设的管路进行保护的问题。
[0004]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排水管沟,该管沟包括:支撑架、承托组件、盖板、防护装置、以及均呈U型的第一排水板和第二排水板;其中,第一排水板用于置于排水沟槽内;支撑架设置于第一排水板内的底壁;第二排水板并列套设于第一排水板的内部且设置于支撑架,第二排水板与第一排水板之间具有间隙,第二排水板的底壁开设有多个排水孔;承托组件设置于第二排水板内的底壁,用于承托管路;盖板可移动地盖设于第一排水板的开口端且与第二排水板的开口端相接触,盖板开设有多个漏液孔;防护装置设置于盖板朝向第二排水板的一面且置于第二排水板的内部,用于对管路进行保护。
[0005]进一步地,上述排水管沟中,承托组件包括:支架和承托板;其中,支架设置于第二排水板内的底壁,承托板设置于支架,承托板与第二排水板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均具有间隙,承托板朝向盖板的一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弧形槽。
[0006]进一步地,上述排水管沟中,防护装置包括:多个防护机构;其中,各防护机构沿盖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于盖板朝向第二排水板的一面,并且,各防护机构均置于第二排水板的内部。
[0007]进一步地,上述排水管沟中,每个防护机构均包括:回弹组件、防护体和夹持组件;其中,回弹组件设置于防护体与盖板之间;防护体朝向承托组件的一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弧形槽,各第二弧形槽与各第一弧形槽一一对应且对合后形成容置管路的空间;夹持组件设置于防护体,用于对管路的左右两侧进行夹持。
[0008]进一步地,上述排水管沟中,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均呈L型的夹持板和两个弹性件;其中,防护体与第二排水板的两个侧壁相对应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两个夹持板与两个安装槽一一对应,每个夹持板的第一端均通过一个弹性件与对应的安装槽的底壁相连接;每个夹持板的第二端均开设有第三弧形槽,两个夹持板的第三弧形槽相对设置以从管路的左右两侧夹紧管路。
[0009]进一步地,上述排水管沟中,回弹组件包括:阻尼杆和弹簧;其中,阻尼杆设置于防护体与盖板之间;弹簧套设于阻尼杆的外部且与防护体和盖板均相接触。
[0010]进一步地,上述排水管沟中,防护装置还包括:安装体;其中,安装体设置于盖板朝向第二排水板的一面,各防护机构间隔地设置于安装体。
[0011]进一步地,上述排水管沟中,支撑架包括:多个支撑体;其中,各支撑体间隔地设置于第一排水板内的底壁,第二排水板设置于各支撑体。
[0012]进一步地,上述排水管沟中,第一排水板的每个侧壁的内壁面靠近开口端处均开设有向外壁面凹陷的滑槽,滑槽朝向第一排水板的开口端处为敞口设置,以使第一排水板的开口端的端面形成台阶面;盖板可移动地放置于两个滑槽内。
[0013]进一步地,上述排水管沟中,各漏液孔分为两排,每排漏液孔均沿盖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排漏液孔分别置于第二排水板的两个侧壁与第一排水板的对应侧侧壁之间的间隙处。
[0014]本技术中,承托组件承托管路,第二排水板将雨水输送至第一排水板内,避免管路受到水流冲击或者被水中杂质划伤,起到了保护管路的作用,第一排水板对雨水等进行收集,盖板对第一排水板和第二排水板进行遮盖,防止垃圾等进入第二排水板内而损坏管路,防护装置对管路进行保护,防止管路损伤,提高了管路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的管沟无法对铺设的管路进行保护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水管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水管沟中,去除防护装置和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水管沟中,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0]参见图1至图3,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中该排水管沟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排水管沟包括:第一排水板5、第二排水板6、支撑架1、承托组件2、盖板3和防护装置。其中,第一排水板5和第二排水板6均呈U型,第一排水板5用于置于排水沟槽内,第一排水板5的底壁对应于排水沟槽的底部,第一排水板5的开口端对应于排水沟槽的地面处。支撑架1设置于第一排水板5内的底壁,具体地,支撑架1对应于第一排水板5底壁内侧的中心位置处,并且,支撑架1沿第一排水板5的长度方向(图1所示的由左至右的方向)延伸。
[0021]优选的,支撑架1包括:多个支撑体11。其中,各支撑体11均设置于第一排水板5内
的底壁,各支撑体11为间隔设置,任意相邻两个支撑体11之间均间隔一定距离,该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各支撑体11沿第一排水板5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0022]第二排水板6与第一排水板5为并列设置,并且,第二排水板6套设于第一排水板5的内部,即第二排水板6置于第一排水板5的内部,第二排水板6的底壁与第一排水板5的底壁相平行,第二排水板6的开口端与第一排水板5的开口端相对应。第二排水板6的底壁设置于支撑架1,即第二排水板6的底壁设置于各支撑体11。
[0023]第二排水板6与第一排水板5之间具有间隙,则第二排水板6相对的两个侧壁与第一排水板5相对的两个侧壁相平行且相对应,第二排水板6的每个侧壁均与第一排水板5相对应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0024]第二排水板6的底壁开设有多个排水孔61,各排水孔61沿第二排水板6的长度方向(图1所示的由左至右的方向)均匀地间隔设置。每个排水孔61均用于将第二排水板6内的雨水等输送至第一排水板5内。
[0025]承托组件2设置于第二排水板6内的底壁,具体地,承托组件2设置于第二排水板6的内部,并且,承托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管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承托组件(2)、盖板(3)、防护装置、以及均呈U型的第一排水板(5)和第二排水板(6);其中,所述第一排水板(5)用于置于排水沟槽内;所述支撑架(1)设置于所述第一排水板(5)内的底壁;所述第二排水板(6)并列套设于所述第一排水板(5)的内部且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所述第二排水板(6)与所述第一排水板(5)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排水板(6)的底壁开设有多个排水孔(61);所述承托组件(2)设置于所述第二排水板(6)内的底壁,用于承托管路;所述盖板(3)可移动地盖设于所述第一排水板(5)的开口端且与所述第二排水板(6)的开口端相接触,所述盖板(3)开设有多个漏液孔(31);所述防护装置设置于所述盖板(3)朝向所述第二排水板(6)的一面且置于所述第二排水板(6)的内部,用于对所述管路进行保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管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组件(2)包括:支架(21)和承托板(22);其中,所述支架(21)设置于所述第二排水板(6)内的底壁,所述承托板(22)设置于所述支架(21),所述承托板(22)与所述第二排水板(6)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均具有间隙,所述承托板(22)朝向所述盖板(3)的一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弧形槽(2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管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多个防护机构(4);其中,各所述防护机构(4)沿所述盖板(3)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盖板(3)朝向所述第二排水板(6)的一面,并且,各所述防护机构(4)均置于所述第二排水板(6)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管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防护机构(4) 均包括:回弹组件(41)、防护体(42)和夹持组件(43);其中,所述回弹组件(41)设置于所述防护体(42)与所述盖板(3)之间;所述防护体(42)朝向所述承托组件(2)的一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弧形槽(421),各所述第二弧形槽(421)与各所述第一弧形槽(221)一一对应且对合后形成容置所述管路的空间;所述夹持组件(43)设置于所述防护体(42),用于对所述管路的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彦仁王海东郭金辉闫晓宇苗晓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