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临海冲填土地区的人造景观山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8548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临海冲填土地区的人造景观山体,包括地基层、山体填筑层和覆盖层;所述山体填筑层建筑于地基层之上,所述覆盖层覆盖于山体填筑层;所述地基层建筑于设定标高的下方形成对山体填筑层和覆盖层的支撑;所述地基层包括支撑层、褥垫层和找平层,所述支撑层由若干根支撑桩间隔布置形成,所述褥垫层铺设于支撑层的顶部,所述找平层覆盖于褥垫层的顶部,所述找平层的顶面与设定标高平齐;所述褥垫层包括土工格栅Ⅰ和粒径15mm~30mm的级配碎石,所述土工格栅Ⅰ被埋设于粒径15mm~30mm的级配碎石之间,所述褥垫层的厚度不小于300mm;能够充分考虑填土条件、景观山体稳定性以及地基承载力,满足沿海冲填土地区人造景观山体的安全性建设。造景观山体的安全性建设。造景观山体的安全性建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临海冲填土地区的人造景观山体


[0001]本技术涉及景观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临海冲填土地区的人造景观山体。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沿海地区在城市发展中对陆地空间的需求,在平缓的浅海地区(深度5m左右)进行了多区域大面积的填海造陆,常采用吹填作业的形式进行造陆,填土深度集中在0~7m;在这类填土地层上进行工程建设,沉降变形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为了满足人们对自然园林的渴望,在园林建设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人造景观山体,通过起伏的地势来营造自然景观的氛围;但在沿海冲填土地区,地基土质差,强度低;填筑较高的山体时,时常导致山体整体稳定性不足而发生滑坡,或人造景观山体整体沉降较大而影响周边建、构筑物。
[0003]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用于临海冲填土地区的人造景观山体,能够充分考虑填土条件、景观山体稳定性以及地基承载力,满足沿海冲填土地区人造景观山体的安全性建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用于临海冲填土地区的人造景观山体,能够充分考虑填土条件、景观山体稳定性以及地基承载力,满足沿海冲填土地区人造景观山体的安全性建设。
[0005]本技术的用于临海冲填土地区的人造景观山体,包括地基层、山体填筑层和覆盖层;所述山体填筑层建筑于地基层之上,所述覆盖层覆盖于山体填筑层;所述地基层建筑于设定标高的下方形成对山体填筑层和覆盖层的支撑;所述地基层包括支撑层、褥垫层和找平层,所述支撑层由若干根支撑桩间隔布置形成,所述褥垫层铺设于支撑层的顶部,所述找平层覆盖于褥垫层的顶部,所述找平层的顶面与设定标高平齐;所述褥垫层包括土工格栅Ⅰ和粒径15mm~30mm的级配碎石,所述土工格栅Ⅰ被埋设于粒径15mm~30mm的级配碎石之间,所述褥垫层的厚度不小于300mm。
[0006]进一步,所述褥垫层含石粉碎屑量不超过总重量的3%,所述褥垫层的压实度不小于0.9。
[0007]进一步,所述山体填筑层包括若干层分填筑层,若干层分填筑层以设定的方式逐层建造,每层分填筑层中埋有土工格栅Ⅱ;每层分填筑层的厚度为1m~3m,每层分填筑层的压实系数λ≥0.92,每层分填筑层的压缩模量Es≥10MPa,位于底部的分填筑层压实宽度不小于设计宽度。
[0008]进一步,还包括位于地基层底部的冲填土层,所述支撑桩的桩底埋入至冲填土层的深度不小于1m;所述支撑桩的垂直度偏差不超过设计垂直度偏差的1%,所述支撑桩的桩长不小于设计桩长,所述支撑桩的桩位偏差不大于设计桩位偏差的50mm,所述支撑桩的桩径偏差不大于设计桩径的4%。
[0009]进一步,还包括环绕于山体填筑层坡脚设置的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由下至上逐层布置的,素填土层、隔盐层Ⅰ、单向渗透层、隔盐层Ⅱ、种植土层Ⅰ和植被层Ⅰ,所述隔盐层Ⅰ内埋设有排盐层;所述种植土层的顶面与设定标高平齐。
[0010]进一步,所述单向渗透层包括土工布,所述土工布的周缘向上延伸形成对隔盐层Ⅱ的包围,所述土工布的周缘向上延伸段的延伸高度不低于250mm。
[0011]进一步,所述排盐层包括穿设于隔盐层Ⅰ的纤维状塑料盲管,纤维状塑料盲管的孔径介于90mm~180mm。
[0012]进一步,所述隔盐层Ⅰ包括粒径10mm~30mm的级配碎石,所述隔盐层Ⅰ的厚度不小于200mm;所述隔盐层Ⅱ包括细度模数3.7~3.1的粗河沙,所述粗河沙的平均粒径尺寸介于0.5mm~1.0mm,所述隔盐层Ⅱ的厚度不小于100mm。
[0013]进一步,所述山体填筑层的最大工后沉降控制值不大于300mm。
[0014]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基于用于临海冲填土地区的人造景观山体的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5]S1.确定人造景观山体的建设用地平面范围及山体设计高度;
[0016]S2.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确定地基处理方案,并进行地基承载力与沉降验算;
[0017]S3.依据人造景观山体的平面范围及山体设计高度,进行景观山体边坡稳定性计算,确定山体边坡坡率控制要求及山体等高线分布;
[0018]景观山体边坡稳定性计算时,边坡安全等级按一级永久边坡考虑,其边坡稳定系数不小于1.35;
[0019]S4.划分景观山体范围、地基处理范围和功能层范围;
[0020]所述功能层的范围线由山体填筑层的范围线外扩不少于5m形成,所述地基层的范围线由功能层的范围线外扩不少于3m形成
[0021]S5.地基层施工;在高度低于设定标高的冲填土层上预留支撑桩桩位,逐层布置支撑层、褥垫层和找平层,使得地基层的高度与设定标高平齐;
[0022]S6.景观山体填筑;采用逐层碾压的方式获得山体填筑层;相邻所述土工格栅Ⅱ的竖向间距为2m,土工格栅Ⅱ的两端回折不小于3m,土工格栅Ⅱ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坡面间距不小于0.5m;
[0023]S7.铺设功能层和覆盖层并种植景观植物;所述覆盖层包括种植土层Ⅱ和植被层Ⅱ,所述种植土层Ⅱ覆盖于山体填筑层,所述植被层Ⅱ覆盖于种植土层Ⅱ;
[0024]所述种植土层Ⅰ的选料和种植土层Ⅱ的选料相同,所述种植土层Ⅰ的选料和种植土层Ⅱ的选料包括改良土壤,改良土壤的PH值为5.5~8.3,改良土壤的全盐含量不大于0.1%,改良土壤的有机质不小于1.2%。
[00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临海冲填土地区的人造景观山体,既能满足地基承载力稳定性要求,又能保证景观山体边坡的安全稳定;每2m铺设一层土工格栅,且对山体填筑材料采用分层碾压,确保了填筑山体的整体稳定性,最后在山体表面覆盖一定厚度的种植土,便于山体绿化植物种植,最终实现景观山体建设的目的,整个过程简单便捷,节能环保,应用情景广阔。
附图说明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功能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横向为山体填筑层4的断面宽度方向,所述竖直方向为山体填筑层4的断面高度方向,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的用于临海冲填土地区的人造景观山体包括地基层、山体填筑层4和覆盖层;所述山体填筑层4建筑于地基层之上,所述覆盖层覆盖于山体填筑层4;所述地基层建筑于设定标高的下方形成对山体填筑层4和覆盖层的支撑;能够充分考虑填土条件、景观山体稳定性以及地基承载力,满足沿海冲填土地区人造景观山体的安全性建设;所述的设定标高由现场施工环境确定;
[0030]所述地基层包括支撑层、褥垫层2和找平层3;
[0031]所述支撑层由若干根支撑桩1间隔布置形成,本方案中支撑桩1为水泥搅拌桩,水泥搅拌桩采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单轴掺入量不少于100kg/m,泥浆水灰比宜0.50~0.60之间,本方案中单轴掺入量为100kg/m,泥浆水灰比为0.50所述水泥搅拌桩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临海冲填土地区的人造景观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基层、山体填筑层和覆盖层;所述山体填筑层建筑于地基层之上,所述覆盖层覆盖于山体填筑层;所述地基层建筑于设定标高的下方形成对山体填筑层和覆盖层的支撑;所述地基层包括支撑层、褥垫层和找平层,所述支撑层由若干根支撑桩间隔布置形成,所述褥垫层铺设于支撑层的顶部,所述找平层覆盖于褥垫层的顶部,所述找平层的顶面与设定标高平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临海冲填土地区的人造景观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褥垫层包括土工格栅Ⅰ和粒径15mm~30mm的级配碎石,所述土工格栅Ⅰ被埋设于粒径15mm~30mm的级配碎石之间,所述褥垫层的厚度不小于300mm;所述褥垫层含石粉碎屑量不超过总重量的3%,所述褥垫层的压实度不小于0.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临海冲填土地区的人造景观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山体填筑层包括若干层分填筑层,若干层分填筑层以设定的方式逐层建造,每层分填筑层中埋有土工格栅Ⅱ;每层分填筑层的厚度为1m~3m,每层分填筑层的压实系数λ≥0.92,每层分填筑层的压缩模量Es≥10MPa。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临海冲填土地区的人造景观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地基层底部的冲填土层,所述支撑桩的桩底埋入至冲填土层的深度不小于1m;所述支撑桩的垂直度偏差不超过设计垂直度偏差的1%,所述支撑桩的桩长不小于设计桩长,所述支撑桩的桩位偏差不大于设计桩位偏差的50mm,所述支撑桩的桩径偏差不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俊翔曾虹静汪洋张文正余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