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吸式挖泥船水下扇形作业工艺及相应的绞吸式挖泥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8484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绞吸式挖泥船水下扇形作业工艺,包括:(1)将绞吸式挖泥船移动至水面上期望位置,确定前进路线,船体沿前进路线设置;(2)将绞吸口摆放至挖泥位置,将排放口摆放至堆放位置;(3)将主桩下放插入水面下泥土中;(4)下放绞刀装置至挖泥位置并启动绞刀装置和泥泵,泥浆吸入水中排泥管;(5)以主桩为中心,使船体以扇形轨迹反复移动,进行挖泥绞吸;(6)泥浆通过泥泵和陆地排泥管,排放至堆放位置,并进行脱水沉降处理;(7)在船体沿前进路线设置状态,通过主副桩交替固定来保持船体稳定前行;(8)返回步骤(5),继续绞吸。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避免超挖和漏挖,保证施工效果,能加速泥浆干化速度,方便泥浆后续处理。方便泥浆后续处理。方便泥浆后续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绞吸式挖泥船水下扇形作业工艺及相应的绞吸式挖泥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绞吸式挖泥船
,特别涉及绞吸式挖泥船水下扇形作业工艺
,具体是指一种绞吸式挖泥船水下扇形作业工艺及相应的绞吸式挖泥船。

技术介绍

[0002]绞吸式挖泥船是利用转动着的绞刀绞松河底或海底的土壤,与水混合成泥浆,经过吸泥管吸入泵体并经过排泥管送至排泥区,一般用于河道疏浚,以便对河床进行一个生态修复的工作。
[0003]现有的绞吸式挖泥船一般是采用钢桩定位横挖法进行水下作业,即利用两根钢桩轮流交替插入河底,作为摆动中心,并利用绞刀桥梁两侧的左摆动缆和右摆动缆(龙须缆)的交替收放,使船体来回摆动,进行挖泥。当绞刀摆至挖槽右边缘时,放下左钢桩升起右钢桩,同时放松右边缆收紧左边缆,使绞刀往左摆回,当绞刀摆至挖槽左边缘时,放下右钢桩升起左钢桩,同时放松左边缆收紧右边缆,使绞刀往右摆回。此时,船体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即为前移距。
[0004]但是,采用上述定位方法时,由于绞刀挖泥时船体有两个摆动中心,使得绞刀的挖泥轨迹存在重叠和遗漏的情况,影响施工效果,同时,现有的绞吸排泥方式较为单一,一般是直接将泥浆排出,而由于淤泥含水率较高,并且沉降性能差,因此堆场占地较大,淤泥存放很长一段时间后,表面虽然干化,内部还呈水性胶状,导致后期处理起来十分不便。
[0005]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绞吸式挖泥船水下作业工艺,其能够避免超挖和漏挖,保证施工效果,并能够加速挖出的泥浆的干化速度,从而大大方便对泥浆的后续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r/>[0006]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绞吸式挖泥船水下扇形作业工艺,其能够避免超挖和漏挖,保证施工效果,并能够加速挖出的泥浆的干化速度,从而大大方便对泥浆的后续处理,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绞吸式挖泥船水下扇形作业工艺,其设计巧妙,操作简便,施工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000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绞吸式挖泥船,采用其进行绞吸式挖泥船水下扇形作业工艺,能够避免超挖和漏挖,保证施工效果,并能够加速挖出的泥浆的干化速度,从而大大方便对泥浆的后续处理,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0009]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绞吸式挖泥船,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制造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0010]为达到以上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绞吸式挖泥船水下扇形作业工艺,其中所述绞吸式挖泥船包括船体、绞刀装置、泥泵、水中排泥管和陆地排泥管,所述绞刀装置位于所述船体的船头下并连接所述船头,所述泥泵设置在所述船体上,所述水中排泥管的一端为绞吸口,所述水中排泥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泥泵管路连接所述陆地排泥管的一
端,所述陆地排泥管的另一端为排放口,其特点是,所述绞吸式挖泥船还包括主桩、副桩、主升降装置、副升降装置、滑轨和移动装置,所述滑轨水平设置并沿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船体的船尾,所述主桩和所述副桩均竖向设置并沿所述的船体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所述主升降装置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滑轨上,所述移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船体上并连接所述主升降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主升降装置沿所述的滑轨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主升降装置连接所述主桩用于升降所述主桩,所述副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船体上并连接所述副桩用于升降所述副桩,所述副桩的数目为2根以上,2根以上所述副桩沿所述的船体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副升降装置的数目和所述的副桩的数目相同,所述副升降装置和所述副桩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绞吸式挖泥船水下扇形作业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1](1)将所述绞吸式挖泥船移动至水面上的期望位置,并确定所述船体的前进路线,将所述船体沿所述前进路线设置;
[0012](2)将所述绞吸口摆放至所述水面下的期望挖泥位置,将所述排放口摆放至陆地上的期望堆放位置;
[0013](3)通过所述主升降装置将所述主桩下放插入所述水面下的泥土中;
[0014](4)下放所述绞刀装置至所述期望挖泥位置并启动所述绞刀装置和所述泥泵,在所述泥泵的作用下,所述绞刀装置的绞刀绞起的泥浆经所述绞吸口吸入所述水中排泥管;
[0015](5)交替收放所述绞刀装置的绞刀桥梁两侧的左摆动缆和右摆动缆,以所述主桩为中心,使所述船体以扇形轨迹反复移动,进行挖泥绞吸;
[0016](6)吸入所述水中排泥管的所述泥浆依次通过所述泥泵和所述陆地排泥管,最后从所述排放口排放至所述期望堆放位置,并对泵送的所述泥浆进行脱水沉降处理;
[0017](7)在所述船体沿所述前进路线设置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副升降装置将所述副桩下放插入至所述泥土中,并通过所述主升降装置升起所述主桩,通过所述移动装置驱动所述主升降装置沿所述的滑轨的长度方向朝向所述船头的方向移动期望距离,通过所述主升降装置再次将所述主桩下放插入所述泥土中,通过所述副升降装置升起所述副桩,将所述船体沿所述的船体的长度方向向前移动所述期望距离,同时通过所述移动装置驱动所述主升降装置沿所述的滑轨的长度方向朝向所述船尾的方向移动所述期望距离,从而使得所述主桩相对于所述滑轨复位;
[0018](8)返回所述步骤(5),继续进行绞吸。
[0019]较佳地,所述的副桩的数目为2根,所述主桩位于2根所述副桩之间。
[0020]较佳地,在所述步骤(4)中,在所述绞吸口或所述排放口投放絮凝剂,以将所述絮凝剂混入所述泥浆中。
[0021]更佳地,所述绞吸式挖泥船还包括絮凝剂投放装置,所述絮凝剂投放装置包括盒体、连接管和絮凝剂源,所述絮凝剂位于所述絮凝剂源中,所述盒体中设置有排泥通道和混合通道,所述排泥通道的两端和所述混合通道的一端均位于所述盒体的外表面上,所述混合通道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盒体中并连通所述排泥通道,所述的排泥通道的两端中的其中一端用于连接所述绞吸口或所述排放口,所述的混合通道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絮凝剂源,在所述步骤(1)中,将所述其中一端连接所述绞吸口或所述排放口。
[0022]更进一步地,所述絮凝剂投放装置还包括第一逆止板和第二逆止板,所述第一逆
止板和所述第二逆止板均位于所述混合通道中并均连接所述混合通道的侧壁,所述第一逆止板和所述第二逆止板均朝向所述的混合通道的另一端向内倾斜设置且相互对称设置。
[0023]尤其更佳地,所述絮凝剂投放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限位块、第二弹性件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均位于所述混合通道中并均连接所述的混合通道的侧壁,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朝向所述的混合通道的一端向内倾斜设置且相互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相互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一限位块沿从所述的混合通道的另一端向所述的混合通道的一端的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逆止板位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一限位块之间并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和所述第二限位块沿从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绞吸式挖泥船水下扇形作业工艺,其中所述绞吸式挖泥船包括船体、绞刀装置、泥泵、水中排泥管和陆地排泥管,所述绞刀装置位于所述船体的船头下并连接所述船头,所述泥泵设置在所述船体上,所述水中排泥管的一端为绞吸口,所述水中排泥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泥泵管路连接所述陆地排泥管的一端,所述陆地排泥管的另一端为排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绞吸式挖泥船还包括主桩、副桩、主升降装置、副升降装置、滑轨和移动装置,所述滑轨水平设置并沿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船体的船尾,所述主桩和所述副桩均竖向设置并沿所述的船体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所述主升降装置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滑轨上,所述移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船体上并连接所述主升降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主升降装置沿所述的滑轨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主升降装置连接所述主桩用于升降所述主桩,所述副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船体上并连接所述副桩用于升降所述副桩,所述副桩的数目为2根以上,2根以上所述副桩沿所述的船体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副升降装置的数目和所述的副桩的数目相同,所述副升降装置和所述副桩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绞吸式挖泥船水下扇形作业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述绞吸式挖泥船移动至水面上的期望位置,并确定所述船体的前进路线,将所述船体沿所述前进路线设置;(2)将所述绞吸口摆放至所述水面下的期望挖泥位置,将所述排放口摆放至陆地上的期望堆放位置;(3)通过所述主升降装置将所述主桩下放插入所述水面下的泥土中;(4)下放所述绞刀装置至所述期望挖泥位置并启动所述绞刀装置和所述泥泵,在所述泥泵的作用下,所述绞刀装置的绞刀绞起的泥浆经所述绞吸口吸入所述水中排泥管;(5)交替收放所述绞刀装置的绞刀桥梁两侧的左摆动缆和右摆动缆,以所述主桩为中心,使所述船体以扇形轨迹反复移动,进行挖泥绞吸;(6)吸入所述水中排泥管的所述泥浆依次通过所述泥泵和所述陆地排泥管,最后从所述排放口排放至所述期望堆放位置,并对泵送的所述泥浆进行脱水沉降处理;(7)在所述船体沿所述前进路线设置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副升降装置将所述副桩下放插入至所述泥土中,并通过所述主升降装置升起所述主桩,通过所述移动装置驱动所述主升降装置沿所述的滑轨的长度方向朝向所述船头的方向移动期望距离,通过所述主升降装置再次将所述主桩下放插入所述泥土中,通过所述副升降装置升起所述副桩,将所述船体沿所述的船体的长度方向向前移动所述期望距离,同时通过所述移动装置驱动所述主升降装置沿所述的滑轨的长度方向朝向所述船尾的方向移动所述期望距离,从而使得所述主桩相对于所述滑轨复位;(8)返回所述步骤(5),继续进行绞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吸式挖泥船水下扇形作业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桩的数目为2根,所述主桩位于2根所述副桩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吸式挖泥船水下扇形作业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4)中,在所述绞吸口或所述排放口投放絮凝剂,以将所述絮凝剂混入所述泥浆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绞吸式挖泥船水下扇形作业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绞吸式挖泥船还包括絮凝剂投放装置,所述絮凝剂投放装置包括盒体、连接管和絮凝剂源,所述絮凝剂位于所述絮凝剂源中,所述盒体中设置有排泥通道和混合通道,所述排泥通道的两端和所
述混合通道的一端均位于所述盒体的外表面上,所述混合通道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盒体中并连通所述排泥通道,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炳刚王龙陈啸宇黄天宇陈国光欧亚洲陈俊杰余少乐吴光辉吴体旺徐峥嵘谢靖李义全强梦芸徐磊步云冲杜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