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人体工学设计的手术吸烟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8456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外科手术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人体工学设计的手术吸烟刀。该手术吸烟刀包括呈笔杆状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包括握持部,握持部的侧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由端点相交的第一参考线与第二参考线在握持部的侧壁移动扫掠形成,其中第一参考线形成凹槽的第一表面,第二参考线形成凹槽的第二表面。本方案用于解决手术吸烟刀的姿态难以稳定地掌控和握持手感不佳的问题。地掌控和握持手感不佳的问题。地掌控和握持手感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人体工学设计的手术吸烟刀


[0001]本技术涉及电外科手术器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人体工学设计的手术吸烟刀。

技术介绍

[0002]高频电刀是一种取代机械手术刀进行组织切割的电外科医疗器械。它通过有效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高压电流与肌体接触时对组织进行加热,实现对肌体组织的分离和凝固,从而起到切割和止血的目的。电切是高密度电流使细胞温度迅速上升超过100摄氏度,细胞内液体气化的压力,导致细胞膜被撑裂。因此无需机械力量就可以精准切割,切割的同时产生止血作用。电凝是相对缓慢气化细胞内外液体,使细胞收缩凝固,封闭血管壁止血,无须单独缝扎血管。
[0003]高频电刀在上述电切和电凝的过程中会产生烟尘。该烟尘属于医疗废物,对医疗废物的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医患的交叉感染,危害到医务人员的健康。此外,烟尘的产生还会干扰主刀医生的视线,不利于手术的进行。因此,高频电刀的刀头位置通常会设置一根用于吸排有毒烟尘的管道。管道的进气口贴近电刀刀头,出气口连接排气装置。工作时,排气装置产生负压,将手术部位产生的烟尘经管道收集排出。由于高频电刀配有用于吸排有毒烟尘的管道,高频电刀也被称为吸烟刀。吸烟刀包括呈笔杆状的壳体,主刀医生握持壳体进行电切和电凝操作。现有技术中,吸烟刀的壳体两侧设置有间隔排列的凸起的软胶条,以增加主刀医生握持时的摩擦力,但凸起的软胶条使吸烟刀的姿态难以稳定地掌控,同时还会导致握持手感不佳,影响主刀医生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至少一项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人体工学设计的手术吸烟刀,用于解决手术吸烟刀的姿态难以稳定地掌控和握持手感不佳的问题。
[0005]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人体工学设计的手术吸烟刀,包括呈笔杆状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包括握持部,握持部的侧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由端点相交的第一参考线与第二参考线在握持部的侧壁移动扫掠形成,其中第一参考线形成凹槽的第一表面,第二参考线形成凹槽的第二表面。
[0006]本方案中,手术吸烟刀的壳体上划分出握持部,进而在握持部的侧壁上的合适位置上设置凹槽。主刀医生采用握笔的方式握持手术吸烟刀,即握持部搭在蜷缩的中指上,大拇指和食指按压在凹槽上,或大拇指和中指按压在凹槽上。凹槽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与手指接触。由于手指是嵌入按压在凹槽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手指活动时,带动手术吸烟刀活动,手术吸烟刀不会产生绕手指的多余晃动,使主刀医生可以精准、稳定地掌控手术吸烟刀的姿态;同时嵌入按压也提高了手术吸烟刀的防滑性能。此外,由于手指与凹槽是面接触,降低了手指按压时的压力,进而提升手术吸烟刀的握持手感。
[0007]本方案中,为了方便描述所述凹槽的形状,引入第一参考线和第二参考线作为假
想参考线。第一参考线的一端与第二参考线的一端相交。第一参考线在握持部的侧壁上移动产生的扫掠面为凹槽的第一表面,第二参考线在握持部的侧壁上移动产生的扫掠面为凹槽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夹角优选为钝角,以使凹槽尽可能地宽,更利于手指嵌入按压。凹槽应设置多个,从前往后排布在握持部的侧壁,以提供多个可选的握持位置,方便主刀医生使用。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参考线与所述握持部的侧壁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参考线与所述握持部的侧壁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一表面与握持部的侧壁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表面与握持部的侧壁之间的夹角。第一表面、第二表面或侧壁为曲面时,夹角为其相交位置的切线之间的夹角。本方案通过该夹角的大小关系限定,使所述凹槽的第一表面比第二表面宽,也即凹槽的两侧表面,前侧(第一表面)较平缓,而后侧(第二表面)较陡峭。不对称的凹槽更加贴合握持时按压的手指。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参考线与所述第二参考线在所述握持部的侧壁从前往后、倾斜向上、线性移动扫掠形成所述凹槽。倾斜的凹槽更加符合手术吸烟刀握持时手指弯曲的角度。
[0010]进一步,所述线性移动扫掠的倾斜角度在30
°
至50
°
之间。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参考线与所述第二参考线在所述握持部的侧壁移动扫掠时的深度逐渐由深变浅。第一参考线和第二参考线是从前往后,由下往上移动扫掠的,因此握持部的侧壁的下部的凹槽深度较深。手术吸烟刀在握持时,握持部的下部是搭在主刀医生的中指上的。较深的凹槽能更好地卡住中指,进一步提升手术吸烟刀的握持稳定度。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参考线与所述第二参考线的相交端点设有圆角,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相交位置设有第三表面。圆角在握持部的侧壁上移动产生的扫掠面为凹槽的第三表面。第三表面作为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过渡,使凹槽的表面光滑、无棱边,进一步提升手术吸烟刀的握持手感。
[0013]优选地,所述凹槽包括从前往后并列设置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第一凹槽的深度、第二凹槽的深度和第三凹槽的深度依次递减,第一凹槽的宽度、第二凹槽的宽度和第三凹槽的宽度依次递增,第一凹槽的长度、第二凹槽的长度和第三凹槽的长度依次递增。
[0014]优选地,所述握持部的侧壁或所述凹槽的表面设有防滑材料。
[0015]优选地,所述握持部的前部向下设有凸台,凸台与握持部的中间部平滑过渡。手术吸烟刀在握持时,握持部的下部是搭在主刀医生的中指上的。凸台恰好位于中指的前方,限制进一步向前握持。
[0016]优选地,所述握持部的宽度从前往后先逐渐由宽变窄,再逐渐由窄变宽,且握持部的前部的宽度大于握持部的后部的宽度。纤细的握持部使主刀医生能更容易且更稳定地掌控手术吸烟刀的姿态。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本方案通过在壳体的握持部上设置凹槽,使手指嵌入按压在凹槽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手指活动时,带动手术吸烟刀活动,手术吸烟刀不会产生绕手指的多余晃动,使主刀医生可以精准、稳定地掌控手术吸烟刀的姿态;同时嵌入按压也提高了手术吸烟刀的防滑性能。此外,由于手指与凹槽是面接触,降低了手指按压时的压力,进而提升手术吸烟
刀的握持手感。
[0019]本方案通过进一步限定第一参考线和第二参考线移动扫掠的方式,包括扫掠的自身角度、倾斜角度和深度等,使握持部的凹槽更符合人体工学,提升手术吸烟刀的握持稳定度和握持手感。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主视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俯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爆炸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握持部的放大主视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凹槽的放大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B

B处的截面图。
[002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C

C处的剖面图。
[0027]标号说明:壳体10、电极20、控制电路板30、操作按钮31、握持部50、凹槽51、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人体工学设计的手术吸烟刀,包括呈笔杆状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包括握持部,握持部的侧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由端点相交的第一参考线与第二参考线在握持部的侧壁移动扫掠形成,其中第一参考线形成凹槽的第一表面,第二参考线形成凹槽的第二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人体工学设计的手术吸烟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线与所述握持部的侧壁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参考线与所述握持部的侧壁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一表面与握持部的侧壁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表面与握持部的侧壁之间的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人体工学设计的手术吸烟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线与所述第二参考线在所述握持部的侧壁从前往后、倾斜向上、线性移动扫掠形成所述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人体工学设计的手术吸烟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线与所述第二参考线在所述握持部的侧壁移动扫掠时的深度逐渐由深变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人体工学设计的手术吸烟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移动扫掠的倾斜角度在30
°
至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智强陈恺琪傅欢欢冯就勉
申请(专利权)人:宝施医疗用品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