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河道水利枢纽导流建筑物布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08306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峡谷河道水利枢纽导流建筑物布置方法,涉及水利水电工程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本较低的峡谷河道水利枢纽导流建筑物布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河道内修建第一围堰,在第一围堰和稳定山体共同围成的无水区域内修建具有导流明渠的导流建筑物;B、拆除第一围堰;C、在河道内修建第二围堰,在山体、导流建筑物和第二围堰共同围成的无水区域内修建与导流建筑物连成一体的第一坝体;D、拆除第二围堰;E、在河道内修建第三围堰,第三围堰使得导流建筑物周围形成无水区域,将导流明渠改建成永久枢纽建筑物;F、拆除第三围堰。导流建筑物在水利枢纽施工完成后成为水利枢纽的一部分,既可降低工程投资,又可节约施工工期。期。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峡谷河道水利枢纽导流建筑物布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峡谷河道水利枢纽导流建筑物布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河道内施工水利枢纽时,需要先修建导流系统,将水流导出,使施工处河道枯水以便施工。施工导流系统决定着水利工程的顺利完成,施工导流技术的好坏是关系到水电工程造价、工期、安全和施工方便与否的关键问题。按泄水建筑物类型分,有明渠导流、隧洞导流,以及坝体底孔、梳齿缺口过流、涵管导流等导流方式。
[0003]导流方式的选择,一般须考虑:

水文条件:河流流量、过程线特征、洪水和枯水情况、水位变幅、流冰等均直接影响方案选择。

地形条件:如河床宽阔,施工期有通航要求,可采用分期导流;如河道较窄,宜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用隧洞导流。

有条件时,要尽量利用永久水工建筑物的泄水建筑物,结合进行施工导流。

满足施工期间的通航、过木、给水、灌溉等综合利用要求。
[0004]本专利技术涉及峡谷河道水利枢纽导流建筑物布置,其采用的导流方式通常是隧洞导流的方式,隧洞导流是在河床外山体内开凿隧洞以导流,此导流方式需要山体地质条件良好,且一般造价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造价成本较低的峡谷河道水利枢纽导流建筑物布置方法。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峡谷河道水利枢纽导流建筑物布置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如下步骤:
[0007]A、在河道内修建第一围堰,河道两侧的稳定山体分别为第一山体和第二山体,第一围堰和第一山体共同围成第一无水区域,在第一无水区域内修建导流建筑物,导流建筑物内设置有导流明渠;本步骤中水流从第一围堰外的河道中通过;
[0008]B、拆除第一围堰;
[0009]C、在河道内修建第二围堰,第二围堰由第二山体延伸至导流建筑物,第二山体、导流建筑物和第二围堰共同围成第二无水区域,在第二无水区域内修建第一坝体,第一坝体与导流建筑物连成一体,第一坝体包括溢流坝;本步骤中水流从导流明渠通过;
[0010]D、拆除第二围堰;
[0011]E、在河道内修建第三围堰,第三围堰由第一山体延伸至导流建筑物的朝向河道的一端,第三围堰的阻挡水流使得导流建筑物周围形成第三无水区域,将导流明渠改建成第二坝体;本步骤中水流从第一坝体中的溢流坝通过;
[0012]F、拆除第三围堰。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导流建筑物在水利枢纽施工完成后成为水利枢纽的一部
分,即成为了永久泄水建筑物。这样既减少了水利枢纽施工工程量,又减少了导流建筑物拆除的工作量,因此施工成本低。
[0014]2、由于不在山体内开凿隧洞,对山体的地质条件要求低,适应性广。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峡谷河道水利枢纽施工方法的步骤A平面示意图;
[0016]图2是峡谷河道水利枢纽施工方法的步骤A立面示意图;
[0017]图3是峡谷河道水利枢纽施工方法的步骤C平面示意图;
[0018]图4是峡谷河道水利枢纽施工方法的步骤C立面示意图;
[0019]图5是峡谷河道水利枢纽施工方法的步骤E平面示意图;
[0020]图6是峡谷河道水利枢纽施工方法的步骤E立面示意图;
[0021]图中标记为:第二稳定山体1、河道2、第一围堰3、导流明渠4、第一稳定山体5、导流建筑物6、无水区域7、第二无水区域8、第二围堰9、第一坝体10、第三无水区域11、第三围堰12、第二坝体13、溢流坝14。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3]本专利技术实施时包括依次进行的如下步骤:
[0024]A(如图1、2所示)、在河道2内修建第一围堰3,河道2两侧的稳定山体为第一山体5和第二山体1,第一围堰3和第一山体5共同围成第一无水区域7,在第一无水区域7内修建导流建筑物6,导流建筑物6内设置有导流明渠4;本步骤中水流从第一围堰3外的河道2中通过;
[0025]B、拆除第一围堰3;
[0026]C(如图3、4所示)、在河道2内修建第二围堰9,第二围堰9由第二山体1延伸至导流建筑物6,第二山体1、导流建筑物6和第二围堰9共同围成第二无水区域8,在第二无水区域8内修建第一坝体10,第一坝体10与导流建筑物6连成一体,第一坝体10包括溢流坝14;本步骤中水流从导流明渠4通过;
[0027]D、拆除第二围堰9;
[0028]E(如图5、6所示)、在河道2内修建第三围堰12,第三围堰12由第一山体5延伸至导流建筑物6的朝向河道2的一端,第三围堰12的阻挡水流使得导流建筑物6周围形成第三无水区域11,将导流明渠4改建成第二坝体;本步骤中水流从第一坝体10中的溢流坝14通过;
[0029]F、拆除第三围堰12。
[0030]本专利技术的导流建筑物6在水利枢纽施工完成后成为水利枢纽的一部分,即成为了永久泄水建筑物.这样既减少了水利枢纽施工工程量,又减少了导流建筑物拆除的工作量,因此施工成本低。由于不在山体内开凿隧洞,对山体的地质条件要求低,适应性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峡谷河道水利枢纽导流建筑物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进行的如下步骤:A、在河道(2)内修建第一围堰(3),河道(2)两侧的稳定山体为第一山体(5)和第二山体(1),第一围堰(3)和第一山体(5)共同围成第一无水区域(7),在第一无水区域(7)内修建导流建筑物(6),导流建筑物(6)内设置有导流明渠(4);本步骤中水流从第一围堰(3)外的河道(2)中通过;B、拆除第一围堰(3);C、在河道(2)内修建第二围堰(9),第二围堰(9)由第二山体(1)延伸至导流建筑物(6),第二山体(1)、导流建筑物(6)和第二围堰(9)共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侠嵇红刚林起明王超涛卢荻秋罗真行赵朝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