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内拉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床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螺旋内拉床。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螺旋内拉床均采用平斜导板的燕尾导轨,加工时时驱动力、支撑导轨、加工受力点之间存在无法抵消的力臂,称之为颠覆力臂,设备的自身结构上的原因造就了被加工件在实际加工时还承受了设备自身存在着的颠覆力臂,使工件在加工时克服自身变形的同时,还受到了设备变形的影响,以致于降低了加工的精度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螺旋内拉床,加工精度和稳定性高。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螺旋内拉床,包括:拉床主体,下部设有用于装夹刀具的下刀夹,所述下刀夹连接有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刀具绕其自身竖向的中心轴线旋转,所述拉床主体设有两个竖向延伸的导杆;工作台,用于支撑固定工件,并使工件与所述下刀夹竖向对齐,所述工作台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导杆滑动匹配的滑孔;两个第二驱动件,均与所述工作台连接,用于施加竖向的驱动力给所述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内拉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拉床主体(100),下部设有用于装夹刀具(101)的下刀夹(200),所述下刀夹(200)连接有第一驱动件(201),用于驱动所述刀具(101)绕其自身竖向的中心轴线旋转,所述拉床主体(100)设有两个竖向延伸的导杆(110);工作台(300),用于支撑固定工件,并使工件与所述下刀夹(200)竖向对齐,所述工作台(300)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导杆(110)滑动匹配的滑孔(301);两个第二驱动件(400),均与所述工作台(300)连接,用于施加竖向的驱动力给所述工作台(300)以使其沿所述导杆(110)竖向滑动;其中,两个所述导杆(110)以及两个所述第二驱动件(400)均相对于所述刀具(101)的旋转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导杆(110)的中心轴线、所述刀具(101)的旋转中心轴线、所述工作台(300)对应两个所述第二驱动件(400)的两个受力中心均共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内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床主体(100)上部设有刀具提送装置(120),所述刀具提送装置(120)包括上刀夹(121)和第三驱动件(122),所述第三驱动件(122)用于驱动所述上刀夹(121)竖向活动,所述上刀夹(121)能夹持所述刀具(101)顶部并带动其竖向活动,所述下刀夹(200)以及所述上刀夹(121)均能松开所述刀具(1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内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300)上设有压紧装置(500)和移送组件(600),所述压紧装置(500)包括第四驱动件(510)和连接于其输出端的压紧件(520),所述移送组件(600)用于放置工件,并设有用于横向定位工件的定位结构(601),所述移送组件(600)能够前后滑动地设于所述工作台(300),并连接有用于驱动其前后滑动的第五驱动件(700),所述移送组件(600)能于所述压紧装置(500)的前后两侧接收工件;其中,所述移送组件(600)能滑动至所述压紧装置(500)下侧,并使所述压紧件(520)与工件竖向对齐,同时所述第四驱动件(510)能驱动所述压紧件(520)竖向活动以压紧或松开工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内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组件(600)包括能够同步滑动的移送架(610)和支撑座(620),所述移送架(610)连接于所述第五驱动件(700)的输出端,所述支撑座(620)能够拆卸地设于所述移送架(610),所述支撑座(620)用于支撑工件,且所述定位结构(601)设于所述支撑座(62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内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300)设有前后延伸的支撑底板(310),所述支撑底板(310)上设有前后延伸的第一导轨(311),所述支撑座(620)下表面贴设于所述支撑底板(310)上表面,并设有与所述第一导轨(311)配合的定向槽(621),所述移送架(610)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支撑座(620)上端相抵限位的限位板(630),所述移送架(610)于所述支撑座(620)前后两侧均设有拧紧螺钉(640),两个所述拧紧螺钉(640)均沿前后方向螺纹穿设于所述移送架(610),分别用于与所述支撑座(620)前后两端相抵。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旋内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架(610)设有连接杆(611)、连接架(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亚,张建华,廖周宇,陈均,谭建武,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南方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