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新峰专利>正文

一种胎头吸引助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8137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胎头吸引助产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吸盘本体,所述吸盘本体的内壁之间位于中间部位设置有环形托板,所述吸盘本体的内壁之间靠近底部边缘处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吸盘本体的顶部位于中间部位对接套,所述对接套的底部贯穿至吸盘本体的内部,所述吸盘本体的内部开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的一侧内壁开设有通孔,所述吸盘本体的外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吸盘内部设置环形托板,使得在吸附时可以对新生儿头部吸附部位的中间区域进行衬托,解决了现有的吸引装置在吸附新生儿头部时没有衬托,由于新生儿骨质较脆,很容易损伤新生儿头骨的问题。很容易损伤新生儿头骨的问题。很容易损伤新生儿头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胎头吸引助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胎头吸引助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妊娠控制;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
[0003]目前在产科接生新生儿时,需要使用抬头吸引装置对新生儿的头部进行牵引,但是现有的吸引装置在吸附新生儿头部时没有衬托,由于新生儿骨质较脆,很容易损伤新生儿头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在吸盘内部设置环形托板,使得在吸附时可以对新生儿头部吸附部位的中间区域进行衬托,解决了现有的吸引装置在吸附新生儿头部时没有衬托,由于新生儿骨质较脆,很容易损伤新生儿头骨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胎头吸引助产装置,包括吸盘本体,所述吸盘本体的内壁之间位于中间部位设置有环形托板,所述吸盘本体的内壁之间靠近底部边缘处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吸盘本体的顶部位于中间部位对接套,所述对接套的底部贯穿至吸盘本体的内部,所述吸盘本体的内部开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的一侧内壁开设有通孔,所述吸盘本体的外表面开设有安装槽。
[0006]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一侧贯穿至缓冲腔的内部,所述通孔贯穿至吸盘本体的内部。
[0007]优选的,所述对接套的外表面靠近顶部边缘处设置有锁紧套,所述锁紧套的两侧内壁靠近顶部边缘处开设有侧口。
[0008]优选的,两个所述侧口的内壁之间靠近顶部边缘处均转动连接有吊耳,所述锁紧套的内壁之间固定有压管。
[0009]优选的,所述对接套的内壁之间位于底部边缘处固定有支撑套,所述对接套的内部设置有滤片,所述滤片的底部与支撑套的顶部相贴合。
[0010]优选的,所述压管的底部与滤片的顶部相贴合,所述环形托板的内侧倾斜向吸盘本体的中间部位延伸。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2]1、本技术中,使用本装置时在吸盘本体的内部设置环形托板,使得在吸附时可以对新生儿头部吸附部位的中间区域进行衬托,在实际使用时吸盘本体和环形托板均采用橡胶制成,在吸附时吸盘本体的内部会产生负压,从而使得吸盘本体的外表面向内侧收
缩,在收缩的过程中挤压吸盘本体外圆周部位接触的新生儿皮肤,使得产生向内的收缩力,当力过大时会对新生儿头部骨骼造成伤害,设置环形托板,使得可以在中间部位进行衬托,从而减小对骨骼收缩的压力,使得可以防止对头部骨骼造成损伤。
[0013]2、本技术中,在对接套的内部设置支撑套,并且通过压管将滤片压紧在支撑套的顶部和压管的底部之间,使得可以将滤片进行固定然后在锁紧套的外表面靠近顶部边缘处的侧口内部转动连接吊耳,使得方便人们对吸盘本体进行拉拽和与外部牵拉设备连接,便于人们使用,并且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使得方便对吸盘本体内部的压力进行监测。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胎头吸引助产装置的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胎头吸引助产装置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胎头吸引助产装置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例说明:1、吸盘本体;2、对接套;3、锁紧套;4、侧口;5、吊耳;6、安装槽;7、压力传感器;8、环形托板;9、弧形槽;10、缓冲腔;11、通孔;12、支撑套;13、滤片;14、压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0]实施例1,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胎头吸引助产装置技术方案:包括吸盘本体1,吸盘本体1的内壁之间位于中间部位设置有环形托板8,吸盘本体1的内壁之间靠近底部边缘处开设有弧形槽9,吸盘本体1的顶部位于中间部位对接套2,对接套2的底部贯穿至吸盘本体1的内部,吸盘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缓冲腔10,缓冲腔10的一侧内壁开设有通孔11,吸盘本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安装槽6。
[0021]其整个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使用本装置时在吸盘本体1的内部设置环形托板8,使得在吸附时可以对新生儿头部吸附部位的中间区域进行衬托,在实际使用时吸盘本体1和环形托板8均采用橡胶制成,在吸附时吸盘本体1的内部会产生负压,从而使得吸盘本体1的外表面向内侧收缩,在收缩的过程中挤压吸盘本体1外圆周部位接触的新生儿皮肤,使得产生向内的收缩力,当力过大时会对新生儿头部骨骼造成伤害,设置环形托板8,使得可以在中间部位进行衬托,从而减小对骨骼收缩的压力,使得可以防止对头部骨骼造成损伤,解决了现有的吸引装置在吸附新生儿头部时没有衬托,由于新生儿骨质较脆,很容易损伤新生儿头骨的问题。
[0022]实施例2,如图1

3所示,安装槽6的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7的一侧贯穿至缓冲腔10的内部,通孔11贯穿至吸盘本体1的内部,对接套2的外表面靠近顶部边缘处设置有锁紧套3,锁紧套3的两侧内壁靠近顶部边缘处开设有侧口4,两个侧口4的内壁之间靠近顶部边缘处均转动连接有吊耳5,锁紧套3的内壁之间固定有压管14,对接套2的内壁
之间位于底部边缘处固定有支撑套12,对接套2的内部设置有滤片13,滤片13的底部与支撑套12的顶部相贴合,压管14的底部与滤片13的顶部相贴合,环形托板8的内侧倾斜向吸盘本体1的中间部位延伸。
[0023]其整个实施例2达到的效果为,在对接套2的内部设置支撑套12,并且通过压管14将滤片13压紧在支撑套12的顶部和压管14的底部之间,使得可以将滤片13进行固定然后在锁紧套3的外表面靠近顶部边缘处的侧口4内部转动连接吊耳5,使得方便人们对吸盘本体1进行拉拽和与外部牵拉设备连接,便于人们使用,并且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7,使得方便对吸盘本体1内部的压力进行监测。
[0024]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在吸盘本体1的内部设置环形托板8,使得在吸附时可以对新生儿头部吸附部位的中间区域进行衬托,在实际使用时吸盘本体1和环形托板8均采用橡胶制成,在吸附时吸盘本体1的内部会产生负压,从而使得吸盘本体1的外表面向内侧收缩,在收缩的过程中挤压吸盘本体1外圆周部位接触的新生儿皮肤,使得产生向内的收缩力,当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胎头吸引助产装置,包括吸盘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本体(1)的内壁之间位于中间部位设置有环形托板(8),所述吸盘本体(1)的内壁之间靠近底部边缘处开设有弧形槽(9),所述吸盘本体(1)的顶部位于中间部位对接套(2),所述对接套(2)的底部贯穿至吸盘本体(1)的内部,所述吸盘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缓冲腔(10),所述缓冲腔(10)的一侧内壁开设有通孔(11),所述吸盘本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安装槽(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胎头吸引助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6)的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7),所述压力传感器(7)的一侧贯穿至缓冲腔(10)的内部,所述通孔(11)贯穿至吸盘本体(1)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胎头吸引助产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新峰万晓芳邓蓉周文婷李容陈聪姚玲波
申请(专利权)人:周新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