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关机电路及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7925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关机电路及芯片,开关机电路包括:按键模块,其第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按键检测模块,其输入端与按键模块的第二端连接;MCU,其输入端与按键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或门逻辑模块,其第一输入端与按键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其第二输入端与MCU的输出端连接;电子开关模块,其第一端与或门逻辑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其第二端输出开关机状态电平,其第三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不拆卸电池的情况先实现软开关机,提高了便捷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关机电路及芯片


[0001]本技术涉及开关机
,具体涉及一种开关机电路及芯片。

技术介绍

[0002]开关机电路能够实现设备的开机、关机动作。装有内置电池的设备越来越普及而且因为外观美观等要求,拆卸内置电池也会越来越麻烦,如果设备因为某种故障导致无法实现软关机,这时拆卸内置电池强行断电重启会很困难,便捷性较差。
[0003]与本技术最相近的实现方案是“一种软开关机电路和强制硬关机电路”(授权公告号:CN 209015059 U),此方案的缺点是:只能使用于低电压(5V以内)的应用场合,通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开关机电路及芯片,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开关机的便捷性。
[0005]第一方面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开关机电路,包括:
[0007]按键模块,其第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
[0008]按键检测模块,其输入端与所述按键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0009]MCU,其输入端与所述按键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0010]或门逻辑模块,其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按键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其第二输入端与所述MCU的输出端连接;
[0011]电子开关模块,其第一端与所述或门逻辑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其第二端输出开关机状态电平,其第三端与所述外部电源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按键检测模块包括:
[0013]第一开关管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按键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其第二端接地,其第三端接电源;所述第一开关管单元的第三端还与所述MCU的输入端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或门逻辑模块包括:
[0015]第二开关管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按键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其第二端接地,其第三端与所述电子开关模块的第一端连接;
[0016]第三开关管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MCU的输出端连接,其第二端接地,其第三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单元的第三端连接。
[0017]优选地,所述电子开关模块包括:
[0018]第四开关管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外部电源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或门逻辑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0019]第一电阻,其并联于所述第四开关管单元的第二端、第三端之间;
[0020]第五开关管单元,其第一端输出所述开关机状态电平,其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开关
管单元的第二端连接,其第三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单元的第三端连接。
[0021]优选地,还包括:
[0022]延迟模块,其输入端与所述按键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0023]与门逻辑模块,其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或门逻辑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其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延迟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电子开关模块的第一端连接。
[0024]优选地,所述延迟模块包括:
[0025]比较器参考电压单元,其输入端与所述按键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0026]RC延迟单元,其输入端与所述按键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0027]比较器单元,其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比较器参考电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其第二输入端与所述RC延迟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与门逻辑模块第二输入端连接。
[0028]优选地,所述比较器参考电压单元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电容和第一二极管;
[0029]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按键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地第一端、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后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后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所述比较器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0030]优选地,所述RC延迟单元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二电容、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和第六开关管单元;
[0031]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按键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与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三二极管并联后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三二极管并联后的第二端接地;
[0032]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七电阻、所述第二电容串联后与所述第五二极管并联;
[0033]所述第七电阻、所述第二电容的连接点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所述比较器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0034]所述第七电阻、所述第二电容的连接点还与所述第六开关管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0035]优选地,所述与门逻辑模块包括:
[0036]第七开关管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或门逻辑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延迟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其第三端与所述电子开关模块的第一端连接。
[0037]第二方面,一种开关机芯片,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开关机电路。
[003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9](1)可在不拆卸电池的情况实现软开关机,提高了便捷性。
[0040](2)当MCU发生故障无法工作时,可通过长按按键SW1,实现强制硬关机,提高了稳
定性、可靠性;
[0041](3)采用分立的元器件替代逻辑芯片,耐压值取决于分立元件的耐压值,具有宽电压输入的特性,通用性强;
[0042](4)可通过调节电阻和电容的值,实现延迟时间的任意可调,进一步提高了通用性;
[0043](5)且通过快速泄放回路实现快速放电,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4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4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4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004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延迟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49]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50]实施例一:
[0051]如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键模块,其第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按键检测模块,其输入端与所述按键模块的第二端连接;MCU,其输入端与所述按键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或门逻辑模块,其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按键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其第二输入端与所述MCU的输出端连接;电子开关模块,其第一端与所述或门逻辑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其第二端输出开关机状态电平,其第三端与所述外部电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检测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按键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其第二端接地,其第三端接电源;所述第一开关管单元的第三端还与所述MCU的输入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或门逻辑模块包括:第二开关管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按键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其第二端接地,其第三端与所述电子开关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管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MCU的输出端连接,其第二端接地,其第三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单元的第三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模块包括:第四开关管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外部电源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或门逻辑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其并联于所述第四开关管单元的第二端、第三端之间;第五开关管单元,其第一端输出所述开关机状态电平,其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单元的第二端连接,其第三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单元的第三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机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延迟模块,其输入端与所述按键模块的第二端连接;与门逻辑模块,其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或门逻辑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其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延迟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电子开关模块的第一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开关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模块包括:比较器参考电压单元,其输入端与所述按键模块的第二端连接;RC延迟单元,其输入端与所述按键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比较器单元,其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比较器参考电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其第二输入端与所述RC延迟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与门逻辑模块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昊男李生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哈维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