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流水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7713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自动化流水线,包括一外壳吸塑装置,将塑料带入至外壳吸塑装置中加以定型形成多个壳体;一第一夹具臂,将多个壳体同时吸起,并再夹取至一自动切边机上进行切边,并于完成后由第一夹具臂放置于一第一输送平台;一第一输送平台,用于将壳体送至一识别装置进行识别扫描,并再输送至一第二输送平台;一第二输送平台,用于接收由识别装置扫描完成的壳体;一第二夹具臂,接取位于第二输送平台上的壳体,并于接取后,将壳体送至指定的一切孔工作台上进行切孔;一第三输送平台,借由第二夹具臂接取由切孔工作台切孔完成的壳体,然后将壳体放置于第三输送平台输出。然后将壳体放置于第三输送平台输出。然后将壳体放置于第三输送平台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化流水线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化流水线,尤指一种以自动化设备,自动完成壳体的行程、切割、穿孔并输出的自动化流水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生产头盔的产业,其主要都是以人工方式来进行头盔的制作,同时头盔搬运的工作也是由人工或者由简单的机械设备完成的。而人工搬运存在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的缺点,而简单的机械设备基本为专用设备,仅能将头盔分散在特定的区域,效率低、占地面积大且对不同工况的适应性差。因此头盔的搬运方式严重制约了头盔的制作过程的整体效率。
[0003]而在自动化制造过程中,表面接触的加工程序往往需要细致的力量控制,当加工件的几何轮廓复杂,又是少量多样的表面加工模式时,一般的自动化加工难以应付这么复杂的加工步骤。然而最终出厂前的表面加工例如打动、搬运等作业往往还是需要依赖人力来完成。
[0004]而一般的机械手臂难以应付角度多变而需要维持稳定施力的制程,这也是需要仰赖人力的部分原因。因此,如何能够避免上述的缺点,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技术目的:针对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流水线,其利用自动化设备仿人工打洞、搬运的方式,借以提高生产效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能解决劳动力高成本的问题。
[0006]技术方案:自动化流水线,包括:
[0007]一外壳吸塑装置,利用一带入装置将塑料带入至所述外壳吸塑装置中加以定型,借以形成多个壳体;
[0008]一第一夹具臂,为一机械手臂,并设置于所述外壳吸塑装置外,借以将所述多个壳体同时吸起,并再夹取至一自动切边机上进行切边,并于完成所述切边动作后,由所述第一夹具臂将所述壳体分别吸起或同时吸起后,放置于一第一输送平台;
[0009]第一输送平台,是将台面上的所述壳体送至一识别装置,进行识别扫描,并再输送至一第二输送平台;
[0010]第二输送平台,是连接于所述第一输送平台之后,是以接收由所述识别装置扫描完成的所述壳体;
[0011]一第二夹具臂,是为一机械手臂,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平台旁,并接取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平台上的所述壳体,并于接取后,将所述壳体送至指定的一切孔工作台上进行切孔;
[0012]一第三输送平台,是连接于所述第二输送平台之后,并借由所述第二夹具臂接取由所述切孔工作台切孔完成的所述壳体,以放置于所述第三输送平台输出。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识别装置,是以红外线扫描识别所述壳体的
型号、尺寸大小、外型、以及颜色,并加以记录。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孔工作台,是设有放置壳体的第一/ 第二定位滑台,并得以自动进行切换,且于第一定位滑台上的壳体完成切孔后,第二定位滑台则会进行壳体的交换切孔,并自动通过所述第二夹具臂进行壳体的换取。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孔工作台,另设有一得以自动取放的压壳夹具装置,借以固定位于所述切孔工作台上的所述壳体。
[001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具臂,是接收所述切孔工作台以及所述第二输送平台所发出的信号,借以接取位于所述切孔工作台以及所述第二输送平台上的壳体。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自动化流水线的架构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自动化流水线的切孔工作台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自动化流水线的压壳夹具装置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110

外壳吸塑装置
[0022]120

带入装置
[0023]130

第一夹具臂
[0024]140

自动切边机
[0025]150

第一输送平台
[0026]151

识别装置
[0027]160

第二输送平台
[0028]170

第二夹具臂
[0029]180

切孔工作台
[0030]181

第一定位滑台
[0031]182

第二定位滑台
[0032]183

压壳夹具装置
[0033]190

第三输送平台
[0034]200

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下面本技术将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的附图,其主旨仅为示意及辅助说明书之用,未必为本技术实施后的真实比例与精准配置,故不应就所附的附图的比例与配置关系解读、局限本技术在实际实施中的权利范围。
[0036]图1为本技术的自动化流水线的架构图。如图1所示,自动化流水线,包括:
[0037]一利用一带入装置120将塑料带入至所述外壳吸塑装置110中并加以定型借以形成多个壳体200的外壳吸塑装置110;
[0038]一为一机械手臂的第一夹具臂130,设置于所述外壳吸塑装置110外,借以将所述多个壳体200同时吸起,并再夹取至一自动切边机140上进行切边,并于完成所述切边后,由所述第一夹具臂130将所述壳体200分别吸起后,放置于一第一输送平台15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由所述第一夹具臂130将多个所述壳体 200同时吸起后,一并放置于一第一输送平台150;
[0039]一第一输送平台150,用于将台面上的所述壳体200送至一识别装置151进行识别扫描,并再输送至一第二输送平台160;
[0040]一第二输送平台160,其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平台150的下游,用于接收由所述识别装置151扫描完成的所述壳体200,其中:
[0041]所述识别装置151,是以红外线扫描识别所述壳体200的型号、尺寸大小、外型、以及颜色,并加以记录;
[0042]一亦为一机械手臂的第二夹具臂170,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平台160旁,所述第二夹具臂170用于接收所述切孔工作台180以及所述第二输送平台160所发出的信号,借以接取位于所述切孔工作台180以及所述第二输送平台160上的壳体200,并接取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平台160上的所述壳体200,并于接取后,将所述壳体200送至指定的一切孔工作台180上进行切孔;
[0043]切孔工作台180,分别设有放置壳体的第一/第二定位滑台181/182,并得以自动进行切换,且于所述第一定位滑台181上的壳体200完成切孔后,于所述第二定位滑台182进行壳体200的交换切孔,并自动通过所述第二夹具臂170进行壳体200的换取,所述切孔工作台180,另设有一得以自动取放的压壳夹具装置 183,借以固定位于所述切孔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化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吸塑装置(110),其利用一带入装置(120)将塑料带入至所述外壳吸塑装置(110)中加以定型,借以形成多个壳体(200);一第一夹具臂(130),设置于所述外壳吸塑装置(110)外,借以将所述多个壳体(200)同时吸起,并再夹取至一自动切边机(140)上进行切边,并于完成所述切边动作后,由所述第一夹具臂(130)将所述壳体(200)分别吸起后,放置于一第一输送平台(150);一第一输送平台(150),用于将台面上的所述壳体(200)送至一识别装置(151),进行识别扫描,然后再输送至一第二输送平台(160);一第二输送平台(160),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平台(150)的下游,用于接收经过所述识别装置(151)扫描后的所述壳体(200);一第二夹具臂(170),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平台(160)旁,用于接取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平台(160)上的所述壳体(200),并于接取所述壳体(200)之后,将所述壳体(200)送至指定的一切孔工作台(180)上进行切孔;一第三输送平台(190),设于所述第二输送平台(160)的下游,并借由所述第二夹具臂(170)接取由所述切孔工作台(180)切孔完成的所述壳体(200),然后将所述壳体(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晋宇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