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非特重交通等级的耐久型沥青路面结构及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07598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适用于非特重交通等级的耐久型沥青路面结构及设计方法,所述路面结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抗滑耐磨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功能可调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经济型沥青碎石处置层、承力型级配碎石基层、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碎石化上层、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碎石化下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非特重交通等级的耐久型沥青路面结构,用于路面破损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改造通过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形成模量不同的上下层,再加铺大粒径级配碎石层,且在级配碎石基层加铺沥青碎石处置层,使构成的复合式沥青路面结构整体性好,路面承载力高,承受交通等级高,抗疲劳性好,能够消除反射裂缝,提高路面长期使用性能。长期使用性能。长期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非特重交通等级的耐久型沥青路面结构及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
,特别涉及适用于非特重交通等级的耐久型沥青路面结构及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截至2012年底,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总里程就已达到165.3万公里,已成为世界上拥有水泥混凝土路面最多的国家之一。然而,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在行车荷载和自然环境的综合作用下,水泥混凝土路面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诸如断裂、沉陷、错台、唧泥等病害,加之重载、超载车辆的增多,更是加剧了病害的产生与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维修。
[0003]目前,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的技术主要有如下两种方式:一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水泥混凝土路面(白加白);二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该方式有两种不同的结构形式:第一种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处理后加铺中间过渡层,再加铺沥青面层(白加黑);第二种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后并压实处理(或加铺基层),再加铺沥青面层(白改黑),即碎石化改造。
[0004]水泥混凝土路面“白加黑”方式是目前应用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非特重交通等级的耐久型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抗滑耐磨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功能可调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经济型沥青碎石处置层、承力型级配碎石基层、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碎石化上层、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碎石化下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非特重交通等级的耐久型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滑耐磨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厚度为3~6cm,功能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厚度为5~7cm,经济型沥青碎石处置层厚度为1~3cm,承力型级配碎石基层厚度为20~32cm,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碎石化上层厚度为8~10cm,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碎石化下层厚度为10~15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非特重交通等级的耐久型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滑耐磨沥青混凝土上面层采用辉绿岩或玄武岩的AC型沥青混凝土、SMA型混凝土或Superpave型沥青混凝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非特重交通等级的耐久型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可调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采用AC

20、AC

25或ATB

25型沥青混合料,所用沥青为基质沥青、改性沥青或高模量沥青;所述功能可调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动稳定度≥2400次/mm,动态模量≥8000MPa。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非特重交通等级的耐久型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经济型沥青碎石处置层为双层沥青碎石封层,回弹模量为4000~5000MPa;第一层基质沥青洒布量为0.9~1.1kg/m2,第二层基质沥青洒布量为0.6~0.8kg/m2;10~15mm粗集料洒布量为10~14m3/1000m2,5~10mm粗集料洒布量为7~9m3/100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成龚文剑刘豪斌骆俊晖任天锃黄晓凤陈江财危笛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