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7580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47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多个第一触控线圈、多个焊盘组、多个发光器件和多条连接线,第一触控线圈设于基板上,焊盘组设于基板上,焊盘组设于第一触控线圈的背离基板的一侧,发光器件设于对应的焊盘组上,连接线与第一触控线圈绝缘设置,连接线连接于两个焊盘组,连接线与第一触控线圈异层设置,连接线与第一触控线圈相交,连接线与第一触控线圈在相交处形成重叠区域,连接线的靠近第一触控线圈的表面设有凹陷部,凹陷部的凹陷方向为由连接线朝远离第一触控线圈的方向,凹陷部对应重叠区域设置,可以改善显示面板中连接线与电磁触控线圈之间相互干扰的技术问题。互干扰的技术问题。互干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人机交互的相关技术变的越发重要,触控技术无疑是其中最基础的交互技术,然而当前的电磁触控技术(Electro Magnetic Resonance technology,EMR)多为外挂式电磁触控模组,即在显示面板外叠加电磁触控模组。
[0003]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发现,当将电磁触控设计集成到显示面板内时,由于电磁触控金属层与显示走线金属层的共用,导致电磁触控金属层与显示走线金属层之间会相互干扰。例如在Mini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相邻两个MiniLED之间的连接线与电磁触控线圈之间不可避免的会有交叠电容的存在,而这就会导致经过连接线的电流被电磁触控线圈的发射或接收信号周期性的扰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可以改善显示面板中连接线与电磁触控线圈之间相互干扰的技术问题。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0006]基板;
[0007]多个第一触控线圈,所述第一触控线圈设于所述基板上;
[0008]多个焊盘组,所述焊盘组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焊盘组设于所述第一触控线圈的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0009]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设于对应的所述焊盘组上;以及
[0010]多条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线圈绝缘设置,所述连接线连接于两个所述焊盘组,所述连接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线圈异层设置,所述连接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线圈相交,所述连接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线圈在相交处形成重叠区域,所述连接线的靠近所述第一触控线圈的表面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凹陷方向为由所述连接线朝远离所述第一触控线圈的方向,所述凹陷部对应所述重叠区域设置;
[0011]每个所述重叠区域包括沿所述第一触控线圈的宽度方向设于所述凹陷部的至少一侧的外侧区域;在沿所述第一触控线圈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外侧区域的宽度和所述第一触控线圈的走线宽度关系为:
[0012]0≤D1<2;
[0013]其中,D1为所述外侧区域的宽度,D2为所述第一触控线圈的走线宽度。
[0014]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的横截面积占重叠区域的总横截面积的10%~25%。
[0015]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沿所述连接线的宽度方向设于所
述重叠区域的中间,所述凹陷部贯穿所述连接线的表面以形成位于所述连接线的表面的第一开口。
[0016]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沿所述连接线的宽度方向设于所述重叠区域的至少一侧,所述凹陷部贯穿所述连接线的表面以形成位于所述连接线的表面的第一开口,所述凹陷部还贯穿所述连接线的侧面以形成位于所述连接线的侧面的第二开口。
[0017]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叠区域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凹陷部,其中一个所述凹陷部沿所述连接线的宽度方向设于所述重叠区域的中间,另一个所述凹陷部沿所述连接线的宽度方向设于所述重叠区域的至少一侧;
[0018]在设于所述重叠区域的中间的所述凹陷部中,所述凹陷部贯穿所述连接线的表面以形成位于所述连接线的表面的第一开口;
[0019]在设于所述重叠区域的一侧的所述凹陷部中,所述凹陷部贯穿所述连接线的表面以形成位于所述连接线的表面的第一开口,所述凹陷部还贯穿所述连接线的侧面以形成位于所述连接线的侧面的第二开口。
[0020]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的凹陷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连接线的厚度。
[0021]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金属层、第一绝缘层、第二金属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三金属层,所述连接线设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或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触控线圈设于所述第二金属层。
[0022]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厚度。
[0023]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触控线圈,所述第二触控线圈设于所述第三金属层。
[0024]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设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设于所述第二金属层。
[0025]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重叠区域中,所述第一触控线圈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对应所述凹陷部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连接线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连接线之间的间距。
[0026]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0027]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连接线与第一触控线圈异层设置,连接线与第一触控线圈相交,连接线与第一触控线圈在相交处形成重叠区域,连接线的靠近第一触控线圈的表面设有凹陷部,凹陷部的凹陷方向为由连接线朝远离第一触控线圈的方向,凹陷部对应重叠区域设置,当凹陷部的凹陷深度小于连接线的厚度时,可以增大连接线与第一触控线圈对应凹陷部的间距,有利于减小连接线与第一触控线圈之间的交叠电容;当凹陷部的凹陷深度等于连接线的厚度时,可以减小连接线与第一触控线圈之间的交叠面积,有利于减小连接线与第一触控线圈之间的交叠电容。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改善显示面板中连接线与电磁触控线圈之间相互干扰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触控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触控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5是图1中A区域的第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4]图6是沿图5中B

B方向的第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5]图7是对比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6]图8是沿图7中C

C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7]图9是图1中A区域的第二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8]图10是沿图9中D

D方向的第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9]图11是图1中A区域的第三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0]图12是沿图11中E

E方向的第一种截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多个第一触控线圈,所述第一触控线圈设于所述基板上;多个焊盘组,所述焊盘组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焊盘组设于所述第一触控线圈的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设于对应的所述焊盘组上;以及多条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线圈绝缘设置,所述连接线连接于两个所述焊盘组,所述连接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线圈异层设置,所述连接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线圈相交,所述连接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线圈在相交处形成重叠区域,所述连接线的靠近所述第一触控线圈的表面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凹陷方向为由所述连接线朝远离所述第一触控线圈的方向,所述凹陷部对应所述重叠区域设置;每个所述重叠区域包括沿所述第一触控线圈的宽度方向设于所述凹陷部的至少一侧的外侧区域;在沿所述第一触控线圈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外侧区域的宽度和所述第一触控线圈的走线宽度关系为:0≤D1<D2;其中,D1为所述外侧区域的宽度,D2为所述第一触控线圈的走线宽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横截面积占重叠区域的总横截面积的10%~2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沿所述连接线的宽度方向设于所述重叠区域的中间,所述凹陷部贯穿所述连接线的表面以形成位于所述连接线的表面的第一开口。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沿所述连接线的宽度方向设于所述重叠区域的至少一侧,所述凹陷部贯穿所述连接线的表面以形成位于所述连接线的表面的第一开口,所述凹陷部还贯穿所述连接线的侧面以形成位于所述连接线的侧面的第二开口。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叠区域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凹陷部,其中一个所述凹陷部沿所述连接线的宽度方向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圣洋田超艾飞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