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地质灾害信息模型建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三维建模
,尤其涉及一种三维地质灾害信息模型建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工程活动的不断增强,地质灾害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影响越来越大,已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尤其对我国西部山区来说,交通改建项目越来越多,项目的建设,必然会对周围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加之西部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岩土体差异明显,山高谷深,暴雨频率高、强度大,极易引发大规模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从而对交通基础设施及沿线居民构成极大的威胁。
[0003]地质灾害是造成公路损坏、影响公路建设和运营的主要危险源,当发生地质灾害时,由于获取信息不及时,处理信息不及时,大大降低了人工干预速度,从而不能在当时就快速拟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三维地质灾害信息模型建模方法,旨在解决由于获取信息不及时,处理信息不及时,大大降低了人工干预速度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地质灾害信息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获取影像资料:灾害发生时,通过摄像器械获取灾害位置实时影像和灾害周围环境影像,上传至处理终端,用于后续构建模型;S2:处理影像资料:对获取的影像资料进行处理,并标记三维坐标;S3:构建三维模型:提取处理后的影像资料里的数据,利用数据三维动态地质灾害模型;S4:标记重点:在构建的三维动态地质灾害模型中标记重点;S5:丰富建模:将后续获取的数据匹配进三维动态地质灾害模型中;S6:数据分享:将三维动态地质灾害模型及所有相关资料实时线上分享;所述S3中,构建三维模型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31:获取地质数据:获取正常状态下灾害位置的地质数据;S32:构建地质初始模型:通过获取的正常状态下的地质数据构建地质初始模型;S33:计算距离:通过处理后的影像中标注的三维坐标计算测量位置与灾害位置各点的距离;S34:数据重合:将测量出的距离数据匹配进地质初始模型中;S35:构建动态模型:通过传输的实时测量数据在地质初始模型中改变相应位置,构建动态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地质灾害信息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获取影像资料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1:获取灾害影像:通过摄像机器获取灾害位置影像;S12:周围环境探查:对灾害周围环境进行探查;S13:获取探查影像:通过摄像机器获取周围环境的探查影像;S14:影像上传:影像上传至处理终端进行后续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地质灾害信息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处理影像资料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21:标记位置坐标:通过定位装置在获取的影像资料中灾害位置和周围环境匹配三维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洋,杨军伟,李涛,刘建刚,李健,
申请(专利权)人:六盘水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