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雷达组合反射率的地面降水协同质控方法和系统
[0001]本公开涉及气象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雷达组合反射率的地面降水协同质控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国内现有的地面降水质量控制方法大多还是采用界限值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空间一致性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等依据降水数据自身分布特征制定的质控方法,基于要素时空分布常规情况下的认识开展判别,下垫面的复杂性及同一天气系统中气象要素分布不均匀性等外在因素难以融入于内,依然存在大量的漏检、误判情况。
[0003]广东濒临南海,水汽来源丰富,受大尺度天气系统及地形影响,是全国降水量最丰沛的地区之一。暴雨是造成广东省洪涝和山洪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龙舟水过程中,广东有47万余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7亿。在实际观测业务中,受局地探测环境、系统性观测误差及GROSS 误差影响,降水错误数据的产生难以避免,且因其在时间上具有突发性、地域上具有局地性、量值上具有非线性,使得对它的质量控制异常困难。
[0004]新一代天气雷达能够实时观测雷达扫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雷达组合反射率的地面降水协同质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对站点监测到的降水数据开展基于站点分布特征的空间一致性检查;如果未通过所述空间一致性检查,则获取所述站点位置的S波段雷达组合反射率数据;根据所述站点的降水数据和所述S波段雷达组合反射率数据的对应关系确认空间一致性质控结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雷达组合反射率的地面降水协同质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站点的降水数据和所述S波段雷达组合反射率数据的对应关系确认空间一致性质控结果包括如下步骤:对于空间一致性检查出来的雨量相对临近站点大,根据历史观测中不同等级的5分钟累计雨量与6分钟观测频率的S波段雷达组合反射率数据的对应关系,判断当雨量大时,待检时次台站雨量的S波段雷达组合反射率数据是否能够与当前雨量配合;若满足,则空间一致性质控结果为通过;否则空间一致性质控结果为未通过;和/或,对于空间一致性检查出来的雨量相对临近站点小,根据历史观测中不同的小时内回波平均强度Z和降水雨强等级I数值对应关系,当判断雨量小时,小时内回波平均强度是否能够配合当前待检雨量;若满足,则空间一致性质控结果为通过;否则空间一致性质控结果为未通过。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雷达组合反射率的地面降水协同质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站点监测到的降水数据开展基于站点分布特征的空间一致性检查之前还进行区域界限值的检查步骤,所述区域界限值的检查步骤包括:进行区域界限值的检查;如果待检时次台站雨量数据不在区域界限值的允许值范围内,认为未通过区域界限值的检查,则获取所述站点周围2km范围内的最大S波段雷达组合反射率数据;根据5分钟累计雨量范围设定第一阈值,并判断所述最大S波段雷达组合反射率数据是否大于设定的第一阈值;如果大于,则认为通过了区域界限值的检查;否则认为未通过区域界限值的检查。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雷达组合反射率的地面降水协同质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站点监测到的降水数据开展基于站点分布特征的空间一致性检查之前,还包括时间一致性检查步骤,具体包括如下步骤:进行时间一致性检查;若待检时次雨量未通过时间一致性检查,则获取未通过的待检时次的S波段雷达组合反射率数据;根据小时降水量设定第二阈值,并判断所述小时内平均组合反射率数据是否大于设定的第二阈值;如果大于,则认为通过了时间一致性的检查;否则认为未通过时间一致性的检查。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雷达组合反射率的地面降水协同质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站点监测到的降水数据开展基于站点分布特征的空间一致性检查之前,还包括内部一致性检查步骤,具体包括如下步骤:进行内部一致性检查;
若待检时次观测值小于前一个时次的观测值,认为未通过内部一致性的检查,则获取整点时次的S波段雷达组合反射率数据;根据降水雨强等级设定第三阈值,并判断所述S波段雷达组合反射率数据是否大于设定的第三阈值;如果大于,则认为未通过内部一致性的检查,否则认为通过了内部一致性的检查。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雷达组合反射率的地面降水协同质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站点监测到的降水数据开展基于站点分布特征的空间一致性检查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检查降水数据是否缺测,当检查到降水数据缺测时,判断是否有降水观测任务,如果有,则判断气象数据缺测;如果无,则判断为无此观测项;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灵,张金标,李泽杰,寇媛媛,郭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气象探测数据中心广东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广东省气象科技培训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