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装式空心干式电抗器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7442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空心干式电抗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套装式空心干式电抗器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下汇流排与绝缘子连接板相连接,绝缘子连接板通过胶垫依次与绝缘子、升高座、底座相连接;在上汇流排和下汇流排中间连接有由多层包封线圈构成的干式空心电抗器线圈,在每两层包封线圈之间均设有撑条。本发明专利技术电抗器设计独特,采用各包封线圈独立模具、单独绕制工艺,每个包封线圈的内外表面光滑平整、无毛刺。能够拆解、局部检修、更换单层包封线圈,还能够降低成本、缩短检修时间,使工作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率得到显著的提高。率得到显著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套装式空心干式电抗器及其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空心干式电抗器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套装式空心干式电抗器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电力系统中广泛使用空心干式电抗器,极大发挥了限制短路电流、无功补偿和移相等重要作用。
[0003]由于并联电抗器先天的结构存在问题,且无自动检测故障并跳闸功能,运行中的电抗器不能及时发现缺陷、故障,通常是看到电抗器发生冒烟、起火现象才能发现电抗器出现故障,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经过对大量运行故障返厂电抗器的解体检查发现,现有电抗器线圈的工艺缺陷是导致电抗器故障的主要原因。
[0004]目前空心干式电抗器线圈工艺制作过程如下:(1)准备工作。首先在立绕机上安装固定好圆柱形金属筒做模具,并将模具上、下端部的汇流排固定好。
[0005](2)第一层,即最内层包封线圈的制作。首先在圆柱形模具外表面横向缠绕脱模带,然后在脱膜带外层绕制环氧树脂浸渍玻璃纤维丝,以下简称“玻璃丝”和无碱玻璃丝布带,再在无碱玻璃丝布带外表面绕制电磁线,最后在电磁线外层绕制玻璃丝和无碱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装式空心干式电抗器,由下汇流排(7)与绝缘子连接板(8)相连接,绝缘子连接板(8)通过胶垫(9)依次与绝缘子(10)、升高座(11)、底座(12)相连接,其特征是:在所述下汇流排(7)和上汇流排(6)中间连接有由多层包封线圈构成的干式空心电抗器线圈(5),在每两层包封线圈之间均设有撑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装式空心干式电抗器,其特征是:所述干式空心电抗器线圈(5)由最里层的第一层包封线圈(13)、第二层包封线圈(14)、第三层包封线圈(15)、第四层包封线圈(16)、第五层包封线圈(17)及撑条组成;每层包封线圈为圆筒形状,各层包封线圈套装为一个整体构成干式空心电抗器线圈(5);各层包封线圈依次套装在上汇流排(6)和下汇流排(7)之间,相邻的两个包封线圈之间连接有多个撑条,且各撑条均匀分布;所有干式空心电抗器线圈(5)的首端出线位置和尾端出线位置分别焊接在相应的汇流排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套装式空心干式电抗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层包封线圈(14)套在第一层包封线圈(13)外侧的撑条外部;第一类撑条(22)到第二层包封线圈(14)内侧的缝隙内插有第二类撑条(23);第二类撑条(23)与第一类撑条(22)的下端和上端均通过铁氟龙扎带(26)绑扎连接; 第三类撑条(24)到第二层包封线圈(14)内侧的缝隙插入有第四类撑条(25);第三类撑条(24)和第四类撑条(25)上端与上汇流排(6)相连接,第三类撑条(24)和第四类撑条(25)下端与下汇流排(7)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套装式空心干式电抗器,其特征是:所述下汇流排(7)上连接的干式空心电抗器线圈(5)的尾端出线位置X11和尾端出线位置X21之间分别垂直向上在第一层包封线圈(13)的外侧粘贴有第一类撑条(22);尾端出线位置X21和尾端出线位置X31之间分别垂直向上在第一层包封线圈(13)的外侧粘贴有第一类撑条(22);下汇流排(7)上的干式空心电抗器线圈(5)的尾端出线位置X31和尾端出线位置X41之间分别垂直向上在第一层包封线圈(13)的外侧粘贴有第一类撑条(22);下汇流排(7)的尾端出线位置X41和尾端出线位置X51之间分别垂直向上在第一层包封线圈(13)的外侧粘贴有第一类撑条(22);下汇流排(7)的尾端出线位置X51和尾端出线位置X61之间分别垂直向上在第一层包封线圈(13)的外侧粘贴有第一类撑条(22);下汇流排(7)的尾端出线位置X61和尾端出线位置X11之间分别垂直向上在第一层包封线圈(13)的外侧粘贴有第一类撑条(22);下汇流排(7)上连接的尾端出线位置X11至尾端出线位置X61的6个位置分别放置有第三类撑条(24)。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套装式空心干式电抗器,其特征是:所述上汇流排(6)水平置于包封线圈上方,各撑条竖直连接,且上汇流排(6)上连接的干式空心电抗器线圈(5)的首端出线位置A11和首端出线位置A21之间的第一类撑条(22)和第二类撑条(23)对应在首端出线位置A11和首端出线位置A21之间,首端出线位置A21和首端出线位置A31之间的第一类撑条(22)和第二类撑条(23)对应在首端出线位置A21和首端出线位置A31之间, 首端出线位置A31和首端出线位置A41之间的第一类撑条(22)和第二类撑条(23)对应在首端出线位置A31和首端出线位置A41之间,首端出线位置 A41和首端出线位置A51之间的第一类撑条(22)和第二类撑条(23)对应在首端出线位置A41和首端出线位置A51之间,首端出线位置A51和首端出线位置A61之间的第一类撑条(22)和第二类撑条(23)对应在首端出线位置A51和首端出线位置A61之间,首端出线位置A61和首端出线位置A11之间的第一类撑条(22)和第二类撑条(23)对应在首端出线位置A61和首端出线位置A11之间,第三类撑条(24)和第四类撑条(25)对应在上汇流排上连接的首端出线位置A11至首端出线位置A61的6个对应位
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装式空心干式电抗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层包封线圈(13)由内到外依次绕制有脱模带(18)、两层玻璃丝、一层无碱玻璃丝布带、一层玻璃丝、第一层电磁线(2111)、第二层电磁线(2112)、第三层电磁线(2113)、第四层电磁线(2114)、第五层电磁线(2115)、一层玻璃丝、一层无碱玻璃丝布带及一层玻璃丝;所述第二层包封线圈(14)由内到外依次绕制有脱模带(18)、一层玻璃丝、一层无碱玻璃丝布带、一层玻璃丝、第一层电磁线B(2121)、第二层电磁线B(2122)、第三层电磁线B(2123)、一层玻璃丝、一层无碱玻璃丝布带及一层玻璃丝;所述第三层包封线圈(15)、第四层包封线圈(16)及第五层包封线圈(17)的结构同第二层包封线圈(14)一致。7.一种套装式空心干式电抗器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作干式空心电抗器线圈,包括五层包封线圈;步骤2.将制作成的包封线圈进行干燥,得到固化的包封线圈;步骤3.将固化的包封线圈依次套装在上汇流排和下汇流排之间,且相邻的两个包封线圈之间加装有撑条;步骤4.将其他附件进行组装,包括将绝缘子连接板、胶垫与绝缘子相连接,绝缘子与升高座相连接,升高座与底座相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套装式空心干式电抗器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所述五层包封线圈包括第一层包封线圈至第五层包封线圈,其中第一层包封线圈的制作步骤,包括:步骤(1)在立绕机上固定第一个圆筒形模具,将直径调至φ0mm;步骤(2)在该模具上均匀绕制脱模带;步骤(3)在脱模带的外侧均匀绕制两层玻璃丝,然后在第二层玻璃丝外部均匀绕制一层无碱玻璃丝布带,再在无碱玻璃丝布带的外部均匀绕制一层玻璃丝;步骤(4)在玻璃丝的外侧绕制第一层电磁线,第一层电磁线的首端从上下汇流排的首端出线位置A11开始,匝数为n1,n为圈数,尾端至上下汇流排的尾端出线位置X21;步骤(5)在第一层电磁线的外侧绕制第二层电磁线,第二层电磁线的首端从首端出线位置A21开始,匝数为n2,尾端至尾端出线位置X51;步骤(6)在第二层电磁线外侧绕制第三层电磁线,第三层电磁线的首端从首端出线位置A31开始,匝数为n3,尾端至尾端出线位置X41;步骤(7)在第三层电磁线外侧绕制第四层电磁线,第四层电磁线的首端从首端出线位置A61开始,匝数为n4,尾端至尾端出线位置X61;步骤(8)在第四层电磁线外侧绕制第五层电磁线,第五层电磁线的首端从首端出线位置A41开始,匝数为n5,尾端至尾端出线位置X31;步骤(9)在第五层电磁线外侧依次均匀绕制一层玻璃丝、一层无碱玻璃丝布带、一层玻璃丝;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强宋云东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