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体无线充电控制盒接收端的电流接口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的
,具体为分体无线充电控制盒接收端的电流接口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其在电池包组件外设置有无线充电控制盒,通过无线电源发射部分、无线充电控制盒将电力充入电池包内,现有的无线充电控制盒包括分体式和一体式,分体式无线充电控制和包括接收端和控制端,其中接收端需要将大电流和小电流分别通过导线连接至控制端后,控制端根据电池包的电量状态调节输出,现有的分体无线充电重置盒的接收端的电流结构均为在对应的RMN板的接口位置预留安装平面安装孔,之后对应的电流插件在通过立式布置的螺丝连接在壳体上表面,其使得电流插件的垂直于壳体布置,需要在外围设置额外的挡水结构,确保车辆在露天环境下不会有水进入到接头内部,这种设置使得成本增加,为此,急需找到一种节约成本的电流接口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分体无线充电控制盒接收端的电流接口结构,其使得电流插件的对接方向和壳体上表面平行布置,无需额外布置防水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分体无线充电控制盒接收端的电流接口结构,包括上壳、下壳、以及电磁线圈组件;以及大电流插件、小电流插件;下壳内腔内布置有电磁线圈组件,所述电磁线圈组件的上表面盖装有绝缘板,所述绝缘板上表面内凹固装有RMN板,所述RMN板上设置有用于外接的大电流接口、小电流接口,所述上壳盖装于所述绝缘板的上表面、并和下壳的外凸止挡边固连;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对应于大电流接口面域位置为缺口、并位置设置有第一折弯导向框,所述上壳对应于小电流接口的面域位置为缺口、并设置有第二折弯导向框,所述第一折弯导向框折弯后形成第一连接窗口,所述第一折弯导向框的上水平板覆盖住对应的缺口,所述第二折弯导向框折弯后形成第二连接窗口,所述第二折弯导向框的上水平板盖遮住对应的缺口,所述大电流插件的第一安装立板固装于所述第一连接窗口,所述小电流插件的第二安装立板固装于所述第二连接窗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喜红,杨华,吴天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安智无线电能传输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