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米组件和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7186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下米组件和烹饪器具,其中,下米组件,包括:米箱,米箱设有第一下米口;架体,设于米箱;下米筒,设于架体,下米筒能够相对架体运动,下米筒设有接米口,下米筒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下米口连通接米口,下米筒关闭第二下米口,下米筒位于第二位置时,下米筒关闭第一下米口。通过下米筒完成设定次数下米操作,实现了定量下米的功能,解决了用户对下米量判断不准确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用户对烹饪器具的使用便利性。烹饪器具的使用便利性。烹饪器具的使用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米组件和烹饪器具


[0001]本技术属于食物处理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下米组件和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在相关技术中,电饭煲增加了能够实现下米功能的米箱,需要进行烹饪时,用户开启米箱,米箱内的米因重力下落,下米量由用户进行控制。
[0003]然而,在下米过程中,用户难以准确地掌握下米量,为用户对电饭煲的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下米组件,包括:米箱,米箱设有第一下米口;架体,设于米箱;下米筒,设于架体,下米筒能够相对架体运动,下米筒设有接米口,下米筒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下米口连通接米口,下米筒关闭第二下米口,下米筒位于第二位置时,下米筒关闭第一下米口。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下米组件,米箱设置有盛米腔和第一下米口,盛米腔对米粒进行容纳,米箱包括箱本体和盖体,盖体和箱本体围合形成盛米腔,用户可以移走盖体,从而可以向盛米腔内补米。第一下米口连通盛米腔,盛米腔内的米粒可以在重力作用下由第一下米口排出。架体安装在米箱上,下米筒安装在架体上,架体对下米筒起到承载作用,下米筒能够在架体上运动,使得下米筒能够相对米箱的第一下米口运动。具体地,当下米筒位于第一位置时,下米筒上的接米口连通水箱的第一下米口,米箱内的米可以流入下米筒内。示例性地,可以将第一下米口设置在米箱的底部,接米口设置在下米筒的顶部,当接米口位于第一下米口的正下方时,米箱内的米因重力落入下米筒内,当然,也可以通过其它连通部件将第一下米口和接米口连通。下米筒在位于第一位置时,接米口和第一下米口连通,下米筒内的米不易掉落。米箱内的米落入下米筒内并装满下米筒后,下米筒相对架体运动,使得下米筒关闭第一下米口,米箱内的米不再向下米筒流动,而且由于此时下米筒关闭第一下米口,米箱内的米也不易继续流出,避免造成粮食浪费。在下米筒关闭第一下米口时,接米口和第一下米口错开,此时接米口前面没有遮挡部件,下米筒内的米可以通过接米口排出,实现下米功能。在整个下米过程中,米箱内的米先装满下米筒,然后由下米筒完成下米,下米筒的容积可以预先得知,在下米筒完成一次下米后,用户能够知晓当前下米量,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通过下米筒完成设定次数下米操作,实现了定量下米的功能,解决了用户对下米量判断不准确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用户对烹饪器具的使用便利性。
[0007]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下米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架体包括:安装筒,设于米箱,安装筒设有容纳腔、连通口和第
二下米口,连通口连通第一下米口,容纳腔连通第二下米口和连通口,下米筒位于第二位置时,接米口连通第二下米口。
[0009]在该技术方案中,米箱设置在安装筒的容纳腔内,容纳腔对米箱进行容纳,米箱能够在容纳腔内运动,安装筒设置有两个开口,分别为连通口和第二下米口,连通口和第一下米口连通,使得安装筒不会对米箱向下米筒进行下米时产生干涉。下米筒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下米口连通接米口,下米筒关闭第二下米口,此时米箱内的米可以流入下米筒内,而由于下米筒关闭第二下米口,即下米筒在装米过程中,下米筒内的米不会通过第二下米口排出,提高进米过程中的稳定性。在下米筒内装满米后,下米筒相对安装筒运动,使得下米筒关闭第一下米口,米箱内的米不再向下米筒流动,而且由于此时下米筒关闭第一下米口,米箱内的米也不易继续流出,避免造成粮食浪费。下米筒位于第二位置时,接米口连通第二下米口,下米筒内的米依次通过接米口和第二下米口排出,实现下米功能。通过下米筒完成设定次数下米操作,实现了定量下米的功能,有利于提高用户对烹饪器具的使用便利性。下米过程中,通过下米筒的运动开启或关闭第一下米口,不需要单独设置开关部件对第一下米口的启闭进行控制,简化产品的结构,有利于降低下米组件的加工成本和生产成本。
[001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下米筒转动连接于安装筒。
[0011]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下米筒的运动方式是相对安装筒转动。下米筒位于第一位置时,下米筒上的接米口连通米箱上的第一下米口,米箱内的米可以流入下米筒内。在下米筒内装满米后,下米筒相对安装筒转动,在下米筒转动至第二位置时,下米筒上的接米口和安装筒上的第二下米口连通,下米筒内的米依次通过接米口和第二下米口排出。下米筒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接米口和第一下米口错开,而下米筒的筒壁对第一下米口进行遮挡,从而实现了关闭第一下米口的功能,通过下米筒既能实现下米功能,又能实现对第一下米口的启闭进行控制,实现了一物多用的功能,简化了产品的结构。
[0012]下米筒相对安装筒转动的方式,安装筒内供下米筒转动的空间和下米筒的体积基本相同,即下米筒的运动空间较小,从而可以减小安装筒的体积,减小下米组件的占用空间,进而可以减小装配该下米组件的烹饪器具的占用空间,有利于实现产品的小型化,便于用户对烹饪器具进行收纳。
[0013]在一种可能的应用中,下米筒上设置转轴,安装筒上设置通孔,使得下米筒能够在安装筒上转动,当然,在其它设计中,也可以在下米筒上设置安装孔,安装筒上设置转动轴。
[001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下米组件还包括:密封件,下米筒和安装筒之间设置有间隙,密封件位于间隙内。
[0015]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下米筒能够相对安装筒转动,为了避免安装筒对下米筒的转动造成干涉,需要在下米筒和安装筒之间设置供下米筒稳定转动的间隙,在下米过程中,米粒可能会进入到下米筒和安装筒之间的间隙内,造成卡米的问题。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本设计中在下米筒和安装筒之间设置密封件,密封件能够对下米筒和安装筒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不论是米箱下米时,还是在下米筒转动时,密封件能够对米粒进行阻挡,使得米粒不易进入下米筒和安装筒之间的间隙内,避免发生卡米的问题,提高下米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6]密封件既与安装筒的内壁接触,密封件也与下米筒的外壁接触,从而确保密封件的密封稳定性。由于密封件的质地较软,在下米筒转动过程中,密封件不易对下米筒的转动产生阻碍,确保下米筒下米时的稳定性。
[001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部,设于下米筒的外壁和安装筒的内壁中的一个上;第二密封部,第二密封部的第一端设于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的第二端与下米筒的外壁和安装筒的内壁中的另一个相抵靠。
[0018]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密封件由两部分组成,第一密封部与下米筒的外壁和安装筒的内壁中的一个相贴合,第二密封部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密封部上,第二密封部的第二端与下米筒的外壁和安装筒的内壁中的另一个相贴合,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与下米筒和安装筒贴合,使得米粒不易进入下米筒和安装筒之间的间隙内,避免发生卡米的问题。下米筒在转动时,下米筒相对安装筒转动,此时第二密封部也会发生折弯,本设计中仅将第二密封部与下米筒的外壁和安装筒的内壁中的另一个相贴合,使得第二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米箱,设有第一下米口;架体,设于所述米箱;下米筒,设于所述架体,所述下米筒能够相对所述架体运动,所述下米筒设有接米口,所述下米筒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下米口连通所述接米口,所述下米筒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下米筒关闭所述第一下米口;安装筒;密封件,所述下米筒和所述安装筒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间隙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所述安装筒设于所述米箱,所述安装筒设有容纳腔、连通口和第二下米口,所述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一下米口,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二下米口和所述连通口,所述下米筒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接米口连通所述第二下米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米筒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筒。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部,设于所述下米筒的外壁和所述安装筒的内壁中的一个上;第二密封部,第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的第二端与所述下米筒的外壁和所述安装筒的内壁中的另一个相抵靠。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筒包括:第一筒体,设有所述连通口,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下米筒之间设有第一间隙,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一间隙内;第二筒体,设有所述第二下米口,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第二筒体和所述下米筒之间设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间隙的宽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米组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伟伟周毅周忠宝潘典国许朋琦瞿月红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