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菌除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665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除菌除臭装置,在利用臭氧和羟自由基的除菌除臭装置中,对流通于导风路的更多的空气进行基于羟自由基的高度的除菌除臭处理。除菌除臭装置具备:主体外壳(1),其形成有导风路(4),该导风路(4)在一端具有空气吸入口(2)且在另一端具有空气吹出口(3);送风风扇(7),其配置于导风路(4),从空气吸入口(2)向空气吹出口(3)输送空气;以及生成臭氧并供给至导风路(4)的臭氧发生部(16)。而且,构成为在导风路(4)设置提高从空气吸入口(2)导入的空气的相对湿度的高湿化构造(17),对通过了该高湿化构造(17)的空气供给由臭氧发生部(16)生成的臭氧。生成的臭氧。生成的臭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菌除臭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臭氧和羟自由基进行除菌除臭处理的除菌除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这种除菌除臭装置公开于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技术名称:空气净化器及空气质量调节装置)。专利文献1的空气净化器中,在形成于主体内的风路(导风路)中,从空气的流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设有送风用的风扇、集尘过滤器、放电元件、集尘部、紫外线灯等。当使空气净化器驱动时,在放电元件中,除了负离子,还附加地生成臭氧,通过该臭氧对风流中的空气进行除菌除臭处理。进一步地,在紫外线灯担载有由半导体构成的光分解催化剂,当从紫外线灯对光分解催化剂照射带隙以上的光时,在该催化剂的表面生成羟自由基,通过该羟自由基的氧化还原作用对风路中的空气进行除菌除臭处理。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

1406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若如专利文献1的空气净化器那样地,除了臭氧,还利用具有比该臭氧强的氧化还原作用的羟自由基,则能够对风路中的空气进行更高度的除菌除臭处理。但是,羟自由基在生成后的短时间消失,在专利文献1的空气净化器中,仅在光分解催化剂的表面生成羟自由基,依次该羟自由基的生成区域是局部的。因此,仅对在风路中沿光分解催化剂的表面流动的一部分的空气进行基于羟自由基的高度的除菌除臭处理,大部分空气只能进行基于臭氧的除菌除臭处理。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菌除臭装置,能够在利用了臭氧和羟自由基的除菌除臭装置中,对流通于导风路的更多的空气进行基于羟自由基的高度的除菌除臭处理。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0]本专利技术的除菌除臭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主体外壳1,其形成有导风路4,该导风路4在一端具有空气吸入口2且在另一端具有空气吹出口3;送风风扇7,其配置于导风路4,且从空气吸入口2向空气吹出口3输送空气;以及臭氧发生部16,其生成臭氧,并供给至导风路4。而且,构成为在导风路4设有提高从空气吸入口2导入的空气的相对湿度的高湿化构造17,且对通过了该高湿化构造17的空气供给由臭氧发生部16生成的臭氧。
[0011]高湿化构造17具备具有吸热部66的冷却用热电转换元件68,且在该冷却用热电转换元件68的吸热部66面向导风路4的状态下设置。
[0012]高湿化构造17具备:接水罐70,其接住在冷却用热电转换元件68的吸热部66产生的结露水;以及蒸发机构71,其将由该接水罐70接住的结露水蒸发或雾化。
[0013]具备除湿风路53,该除湿风路53从主体外壳1的外部吸入空气,并使吸入的空气的
相对湿度降低,在该除湿风路53的下游端设有通过放电现象生成臭氧的臭氧发生部16。在除湿风路53设有:除湿用热电转换元件56,其冷却吸入到除湿风路53的空气,使空气含有的水蒸气结露;以及除湿罐58,其接住通过除湿用热电转换元件56产生的结露水。臭氧发生部16设于导风路4,在臭氧发生部16的下游侧的导风路4设有高湿化构造17。高湿化构造17构成为包括除湿罐58和使由该除湿罐58接住的结露水蒸发的蒸发部63。
[0014]高湿化构造17构成为包括蓄存形成于导风路4的水的蓄水箱18和将蓄存于蓄水箱18的水蒸发或雾化而对空气进行加湿的加湿机构19。
[0015]设有向导风路4供给在臭氧发生部16生成的臭氧的臭氧供给口28。在比臭氧供给口28靠导风路4的下游侧设有能够吸附臭氧的过滤器部36。
[0016]设有向导风路4供给在臭氧发生部16生成的臭氧的臭氧供给口28。在比臭氧供给口28靠下游侧的导风路4形成有混合风路49,该混合风路49使流通于导风路4的空气含有的水蒸气与臭氧的接触机会增大,且由弯曲的风路构成。
[0017]构成为将臭氧与通过高湿化构造17进行了加湿的空气一起从空气吹出口3吹出。
[0018]在导风路4设有朝向空气吹出口3放出臭氧的臭氧放出口32。
[0019]朝向主体外壳1的外部吹出含有臭氧的空气的臭氧吹出口33与空气吹出口3相邻地设置。
[0020]臭氧吹出口33设置为使从该臭氧吹出口33吹出的臭氧的指向方向和从空气吹出口3吹出的空气的指向方向交叉。
[0021]在导风路4设有回避风路38,该回避风路38避开过滤器部36连接过滤器部36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导风路4。
[0022]将水电分解生成臭氧的臭氧发生电极21设为浸渍于蓄存于蓄水箱18的水。
[0023]加湿机构19由将蓄存于蓄水箱18且溶解有臭氧的水雾化的超声波振子20构成。
[0024]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除菌除臭装置中,着眼于通过使水蒸气(水分子)和臭氧反应来生成羟自由基,构成为,在导风路4设置提高从空气吸入口2导入的空气的相对湿度的高湿化构造17,对通过了该高湿化构造17的空气供给由臭氧发生部16生成的臭氧。这样,若对相对湿度高的空气供给臭氧,则能够使水蒸气和臭氧充分反应,在流通于导风路4的空气中有效地生成羟自由基。从而,根据本专利技术,不会如现有的空气净化器那样使羟自由基的生成区域为局部性的,而是能够在导风路4中生成大量的羟自由基,因此,能够对流通于导风路4的更多的空气进行基于羟自由基的高度的除菌除臭处理。
[0026]若高湿化构造17具备具有吸热部66的冷却用热电转换元件68,且该冷却用热电转换元件68的吸热部66设为面向导风路4的状态,则能够通过驱动冷却用热电转换元件68,在流通于导风路4的空气与吸热部66之间进行热交换,使通过了吸热部66的空气的温度降低。由此,通过了吸热部66的空气通过其温度降低而使相对湿度提高,因此能够使水蒸气和臭氧反应而有效地生成羟自由基。
[0027]若高湿化构造17具备接住在冷却用热电转换元件68的吸热部66生成的结露水的接水罐70和将由该接水罐70接住的结露水蒸发或雾化的蒸发机构71,则在将流通于导风路4的空气通过冷却用热电转换元件68的吸热部66冷却时,即使空气中的水分在该吸热部66液化成结露水的情况下,也能够再次将结露水通过蒸发机构71蒸发或雾化,促进蒸发,因
此,能够防止从空气吸入口2吸入的空气含有的水分的总量减少,有效地生成羟自由基。
[0028]若具备从主体外壳1的外部吸入空气并使吸入的空气的相对湿度降低的除湿风路53,且在该除湿风路53的下游端设有通过放电现象生成臭氧的臭氧发生部16,则在利用了放电现象的臭氧发生部16中,该发生部16的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越低,每单位时间的臭氧的生成量越增大,因此能够通过臭氧发生部16高效地生成大量的臭氧。
[0029]而且,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在除湿风路53设有将从空气吸入口2吸入的空气冷却并使空气含有的水蒸气结露的除湿用热电转换元件56和接住在除湿用热电转换元件56产生的结露水的除湿罐58,臭氧发生部16设于导风路4,在臭氧发生部16的下游侧设有高湿化构造17。这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菌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主体外壳(1),其形成有导风路(4),该导风路(4)在一端具有空气吸入口(2)且在另一端具有空气吹出口(3);送风风扇(7),其配置于导风路(4),且从空气吸入口(2)向空气吹出口(3)输送空气;以及臭氧发生部(16),其生成臭氧,并供给至导风路(4),构成为在导风路(4)设有提高从空气吸入口(2)导入的空气的相对湿度的高湿化构造(17),且对通过了该高湿化构造(17)的空气供给由臭氧发生部(16)生成的臭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菌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高湿化构造(17)具备具有吸热部(66)的冷却用热电转换元件(68),且在该冷却用热电转换元件(68)的吸热部(66)面向导风路(4)的状态下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菌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高湿化构造(17)具备:接水罐(70),其接住在冷却用热电转换元件(68)的吸热部(66)产生的结露水;以及蒸发机构(71),其将由该接水罐(70)接住的结露水蒸发或雾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菌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除湿风路(53),该除湿风路(53)从主体外壳(1)的外部吸入空气,并使吸入的空气的相对湿度降低,在该除湿风路(53)的下游端设有通过放电现象生成臭氧的臭氧发生部(16),在除湿风路(53)设有:除湿用热电转换元件(56),其冷却吸入到除湿风路(53)的空气,使空气含有的水蒸气结露;以及除湿罐(58),其接住通过除湿用热电转换元件(56)生成的结露水,臭氧发生部(16)设于导风路(4),在臭氧发生部(16)的下游侧的导风路(4)设有高湿化构造(17),高湿化构造(17)包括除湿罐(58)和使由该除湿罐(58)接住的结露水蒸发的蒸发部(6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菌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高湿化构造(17)构成为包括蓄存形成于导风路(4)的水的蓄水箱(18)和将蓄存于蓄水箱(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武厚中原繁治今津龙也小原浩志宫崎敬介
申请(专利权)人: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