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冷风腔的冷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6651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冷风腔的冷风扇,包括壳体和面盖,壳体内设置有风机室和出风室,面盖上设置有冷风出风窗,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和热风排风窗,出风室内设置有冷风腔壳,冷风腔壳的侧壁上设置有制冷片安装通孔,设置有热风腔进风口和冷风腔进风口,制冷片安装通孔内固定有半导体制冷片,冷风腔内设有与半导体制冷片的冷面相连接的制冷鳍片,下部热风腔内设置有与半导体制冷片的热面相连接的制热鳍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设置合理,上部冷风腔的气流经过制冷鳍片的多次反射,使冷风混合更为均匀,有利于提高冷风舒适度,从热风腔进风口进入的空气经过制热鳍片,将热量从热风排风窗内吹出,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性强且实用性好。性强且实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冷风腔的冷风扇


[0001]本技术属于冷风扇
,具体涉及一种带冷风腔的冷风扇。

技术介绍

[0002]凉霸也叫置顶风扇,装置在集成吊顶上,装置厨房顶上不占位置,现有技术的凉霸仅仅是吹风功能,并不能达到制冷效果,中国专利CN202122188883.1一种半导体制冷凉霸,其是包括壳体和盖板组成,在壳体的底壁上设置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在侧壁上设置第二出风口,并且在盖板与壳体之间形成容纳腔,在容纳腔内分为风机区和控制区,并且风机区和控制区通过挡板间隔,其虽然可以满足一般情况的使用需求,但是其没有对应的冷风腔室,不但冷风的均匀性及舒适性较差,而且其整体结构成本较高,并且出风口的散热性能也较为有限,故而适用性和实用性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结构设置合理且有利于提高冷风舒适度的一种带冷风腔的冷风扇。
[0004]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冷风腔的冷风扇,包括壳体和面盖,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风机室和出风室,所述风机室内固定有电机和风扇叶轮,所述面盖上设置有冷风出风窗,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风机室相连通的进风口和与所述出风室相连通的热风排风窗,所述出风室内设置有冷风腔壳,所述冷风腔壳将出风室分隔成上部冷风腔和下部热风腔,所述热风排风窗与下部热风腔相连通,所述冷风腔壳的侧壁上设置有制冷片安装通孔,所述冷风腔壳的底边与出风室的底壁之间设置有与下部热风腔相连通的热风腔进风口,所述冷风腔壳的侧壁下部设置有与冷内腔相连通的冷风腔进风口,所述制冷片安装通孔内固定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冷风腔内设有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面相连接的制冷鳍片,所述下部热风腔内设置有与半导体制冷片的热面相连接的制热鳍片。
[0005]所述冷风腔壳为上端大下端小的三角形或梯形设置,所述冷风腔进风口处于冷风腔壳的下端,所述制冷鳍片的大小与冷风腔壳内的腔大小相同。
[0006]所述出风室的顶部通过螺杆固定有定位压框,所述冷风腔壳处于定位压框的正下方。
[0007]所述热风腔进风口和冷风腔进风口相平行且贴近设置。
[0008]所述冷风腔壳为隔热塑料结构体。
[0009]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本技术的结构设置合理,其上部冷风腔和下部热风腔共用一个风道,在使用时,风扇叶轮的出风从同一个风道吹过,并且经过热风腔进风口和冷风腔进风口分别进入下部热风腔及上部冷风腔内,而进入上部冷风腔的气流经过制冷鳍片的多次反射,使冷风混合更为均匀,有利于提高冷风舒适度,同时从热风腔进风口进入的空气经过制热鳍片,将热量从热风排风窗内吹出,实现散热,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其有利于降低结构件的使用,从而降低了成本,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0010]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中拆开面盖时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中剖示结构图。
[0015]附图标记:壳体1、面盖2、风机室3、出风室4、风扇叶轮5、冷风出风窗6、进风口7、热风排风窗8、冷风腔壳9、制冷片安装通孔10、热风腔进风口11、冷风腔进风口12、半导体制冷片13、制冷鳍片14、制热鳍片15、定位压框16。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1)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见图1至图4所示,一种带冷风腔的冷风扇,包括壳体1和面盖2,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风机室3和出风室4,所述风机室内固定有电机和风扇叶轮5,所述面盖上设置有冷风出风窗6,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风机室相连通的进风口7和与所述出风室相连通的热风排风窗8,本实施例中,上述结构为现有技术的常规结构,故未详细记载,只是简单的进行应用,
[0019]所述出风室内设置有冷风腔壳9,所述冷风腔壳将出风室分隔成上部冷风腔和下部热风腔,所述热风排风窗与下部热风腔相连通,所述冷风腔壳的侧壁上设置有制冷片安装通孔10,所述冷风腔壳的底边与出风室的底壁之间设置有与下部热风腔相连通的热风腔进风口11,所述冷风腔壳的侧壁下部设置有与冷内腔相连通的冷风腔进风口12,所述制冷片安装通孔内固定有半导体制冷片13,所述冷风腔内设有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面相连接的制冷鳍片14,所述下部热风腔内设置有与半导体制冷片的热面相连接的制热鳍片15。本实施例中,所述冷风腔壳为隔热塑料结构体。其主要是用于将热风与冷风隔板,并且方便安装半导体制冷片等结构,并通过冷风腔壳将制冷鳍片和制热鳍片分隔,同时也可以使进入上部冷风腔内的冷风可以充分与制冷鳍片接触多次反射,使经过上部冷风腔的冷风混合更为均匀,提高冷风吹出的舒适度,提高制冷效果。
[0020]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述冷风腔壳为上端大下端小的三角形或梯形设置,所述冷风腔进风口处于冷风腔壳的下端,所述制冷鳍片的大小与冷风腔壳内的腔大小相同。采用上述结构,即进入上部冷风腔的空间较小,而在流动时逐渐增大,有利于冷风的分散并增加与制冷鳍片的接触及反射面积,提高制冷效果。
[0021]所述出风室的顶部通过螺杆固定有定位压框16,所述冷风腔壳处于定位压框的正下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述热风腔进风口和冷风腔进风口相平行且贴近设置。从而可以保证进入的气流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腔室内。
[0022]本技术的结构设置合理,其上部冷风腔和下部热风腔共用一个风道,在使用时,风扇叶轮的出风从同一个风道吹过,并且经过热风腔进风口和冷风腔进风口分别进入下部热风腔及上部冷风腔内,而进入上部冷风腔的气流经过制冷鳍片的多次反射,使冷风混合更为均匀,有利于提高冷风舒适度,同时从热风腔进风口进入的空气经过制热鳍片,将热量从热风排风窗内吹出,实现散热,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其有利于降低结构件的使用,从而降低了成本,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
[0023]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标准零件可以从市场上直接购买,而根据说明书记载的非标准结构部件,也可以直接根据现有的技术常识毫无疑义的加工得到,同时各个零部件的连接方式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常规手段,而机械、零件及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故在此不再作出具体叙述。
[0024]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技术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冷风腔的冷风扇,包括壳体和面盖,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风机室和出风室,所述风机室内固定有电机和风扇叶轮,所述面盖上设置有冷风出风窗,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风机室相连通的进风口和与所述出风室相连通的热风排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室内设置有冷风腔壳,所述冷风腔壳将出风室分隔成上部冷风腔和下部热风腔,所述热风排风窗与下部热风腔相连通,所述冷风腔壳的侧壁上设置有制冷片安装通孔,所述冷风腔壳的底边与出风室的底壁之间设置有与下部热风腔相连通的热风腔进风口,所述冷风腔壳的侧壁下部设置有与冷内腔相连通的冷风腔进风口,所述制冷片安装通孔内固定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冷风腔内设有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面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剑马列余舒适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雷士灯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