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电动越野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6603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技术领域的两轮电动越野车,包括前轮、前叉、车架、后轮和后平叉,车架包括主梁,主梁内开设有电池容纳仓,电池容纳仓内放置设有电池组,电池容纳仓的开口位于主梁的后端,主梁的后端还设有车架端盖,控制器悬架的前端连接在主梁的前段底部,动力悬架的顶部固定连接在主梁的后段底部,动力悬架的底部端头和控制器悬架的前端头连接,后平叉通过平叉轴连接在动力悬架上,主梁的顶部固定有坐垫支架,坐垫支架上连接有坐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电池组竖装能够不占用车体的腹部空间,控制器元件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合理的排布与安装,不会发生因为抖动而发生碰撞摩擦的情况,不易损坏。不易损坏。不易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两轮电动越野车


[0001]本技术涉及摩托车车架
,具体指一种两轮电动越野车。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动越野摩托车大多为主梁从立管出来设有两根,分别往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电池从上往下插入两根主梁围出的空间内,盖上顶盖进行固定,顶盖的位置与燃油机摩托车的油箱盖位置相同,这样的电池竖插进行固定的车架结构导致电池占用车身下腹部空间过多,极大的压缩了其他电器元件的空间,使得内部元器件分布过于紧密,杂乱,越野时高强度的抖动容易导致损坏,要想合理的排布电器元件便会增大车身的体积,导致越野性能降低。
[0003]综上,申请人提出了一种两轮电动越野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电动越野摩托车电池竖插导致电池占用车身腹部空间较大,电器元件分布过于紧密,越野高强度的抖动电器元件容易互相碰撞摩擦造成损坏的问题,本技术技术方案提出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两轮电动越野车。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两轮电动越野车,包括前轮、前叉、车架、后轮和后平叉,车架包括主梁,所述主梁从前往后为向下倾斜设置,所述主梁前端连接有立管,立管的连接有方向联板,方向联板的顶部连接有方向把,前叉安装在方向联板上,前轮通过前轮轴穿接在前叉上,后轮通过后轮轴穿接在后平叉上;主梁内开设有电池容纳仓,电池容纳仓内放置设有电池组,电池容纳仓的开口位于主梁的后端,主梁的后端还设有车架端盖,车架端盖通过锁止装置进行锁定;控制器悬架的前端连接在主梁的前段底部,动力悬架的顶部固定连接在主梁的后段底部,动力悬架的底部端头和控制器悬架的前端头连接,控制器悬架内固定有控制器元件,动力悬架内固定有动力装置,后平叉通过平叉轴连接在动力悬架上;主梁的顶部固定有坐垫支架,坐垫支架上连接有坐垫,坐垫支架的下方设有后减震,后减震的后端头和后平叉连接,后减震的前端头和主梁的顶部连接。
[0007]将现有的左右两根主梁改进为一根主梁,在主梁内部开设电池容纳仓,将电池组安装在电池容纳仓内,通过车架端盖将电池组限制在电池容纳仓内,在主梁的下方设置控制器悬架和动力悬架,控制器悬架用于固定控制器等电器元件,动力悬架用于固定电动机,将电池安装在主梁内为下部的控制器悬架预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在不增大车身体积的情况下控制器等电器元件能够得到很好的排布与固定,不会出现电器元件之间摩擦碰撞导致损坏的问题。
[0008]进一步限定,锁止装置包括旋转销座、旋转销、快拆螺栓和快拆手柄,旋转销座固定设于主梁的尾部下端,旋转销呈左右方向活动穿接在旋转销座内,快拆手柄活动连接在快拆螺栓的尾部,旋转销的周面上开设有与快拆螺栓的螺纹头部相匹配的穿接孔,快拆螺
栓和快拆手柄均设有两个,两个快拆螺栓分别设于旋转销的左右两侧,车架端盖的下端与两个快拆螺栓对应的位置设有两个供快拆螺栓卡入的限位槽;通过快拆螺栓对车架端盖进行固定能够使得我们的车架端盖开闭非常的方便,拆装电池组更加的方便快捷。
[0009]进一步限定,控制器悬架从前往后也为向下倾斜状,控制器悬架包括控制器左悬架和控制器右悬架,控制器左悬架和控制器右悬架的之间设有正挡板,控制器左悬架与主梁之间设有左挡板,控制器右悬架与主梁之间设有右挡板。
[0010]进一步限定,动力悬架整体呈左右方向镜像的“∠”状,动力悬架包括动力左悬架和动力右悬架,均包括倾斜段和底部连接段,动力左悬架的底部连接段的前端头通过螺栓连接在控制器左悬架的后端头上,动力右悬架的底部连接段的前端头通过螺栓连接在控制器右悬架的后端头上,动力左悬架和动力右悬架的倾斜段的倾斜角度和主梁的倾斜角度相匹配,动力左悬架和动力右悬架的倾斜段上边缘通过焊接固定在主梁的底部边缘,动力左悬架和动力右悬架的倾斜段下方设有动力上安装耳,动力左悬架和动力右悬架的底部连接段开设有动力安装导槽,动力装置的顶部连接在动力上安装耳上,动力装置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在动力安装导槽内,倾斜段和所述底部连接段的结合处还开设有穿接孔,平叉轴穿设在穿接孔内;通过动力上安装耳和动力安装导槽对电动机进行安装,电动机的下端可在动力安装导槽内滑动,这样电动机绕动力上安装耳旋转从而实现电动机传动皮带的松紧调节,非常的方便。
[0011]进一步限定,主梁的前段设有坐垫安装座,主梁的后段顶部设有坐垫支架安装座和安装块,安装块间隔设有两块,分别竖直设于主梁的后段顶部的左右两侧,坐垫支架安装座和安装块的中段均开设有左右方向的坐垫支架安装孔,安装块的后段开设有左右方向的端盖安装孔,坐垫支架呈“∠”状,坐垫支架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坐垫支架安装座和安装块上,车架端盖通过铰接轴穿过端盖安装孔铰接在安装块上,坐垫的前端连接在坐垫安装座上,坐垫的后端连接在坐垫支架上。
[0012]进一步限定,主梁的后段顶部还设有后减震安装座,后减震安装座位于坐垫支架安装座的后方,紧贴坐垫支架安装座设置,后平叉呈
“へ”
状,后平叉包括左后平叉和右后平叉,左后平叉和右后平叉之间设有一个后减震支座,后减震的前端连接在后减震安装座上,后减震的后端通过快拆螺栓可拆卸连接在后减震支座上;通过将后减震的后端可拆卸连接在后减震支座上,在我们需要取出电池组时,我们直接打开后减震支座上的快拆螺栓,然后将后平叉绕平叉轴顺时针旋转为车架端盖打开提供空间,采用快拆螺栓能够使得我们更加快捷方便的拆装后减震。
[0013]进一步限定,电池容纳仓内沿主梁的前后方向设有导轨,电池组的壳体上设有与导轨相匹配的导槽;这样在电池容纳仓内设置导轨和电池组的壳体上的导槽能够使得我们在插入和抽出电池组时定位更加的准确,电池组在电池容纳仓内的滑动更加的流畅。
[0014]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电池组竖装能够不占用车体的腹部空间,控制器元件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合理的排布与安装,不会发生因为抖动而发生碰撞摩擦的情况,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简单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主梁和立管的简单立体示意图;
[0017]图3为主梁和电池组的壳体的横截面示意图。
[0018]图中对应标示分别为:1

前轮,2

前叉,3

主梁,31

电池容纳仓,32

电池组,33

导轨,34

导槽,4

后轮,5

后平叉,6

立管,7

方向联板,8

方向把,9

车架端盖,10

旋转销座,11

旋转销,12

快拆螺栓,13

快拆手柄,14

平叉轴,15

控制器左悬架,16

控制器右悬架,17

正挡板,18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两轮电动越野车,包括前轮、前叉、车架、后轮和后平叉,所述车架包括主梁,所述主梁从前往后为向下倾斜设置,所述主梁前端连接有立管,所述立管的连接有方向联板,所述方向联板的顶部连接有方向把,所述前叉安装在所述方向联板上,所述前轮通过前轮轴穿接在所述前叉上,所述后轮通过后轮轴穿接在所述后平叉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内开设有电池容纳仓,所述电池容纳仓内放置设有电池组,所述电池容纳仓的开口位于所述主梁的后端,所述主梁的后端还设有车架端盖,所述车架端盖通过锁止装置进行锁定;还包括有控制器悬架和动力悬架,所述控制器悬架的前端连接在所述主梁的前段底部,所述动力悬架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所述主梁的后段底部,所述动力悬架的底部端头和所述控制器悬架的前端头连接,所述控制器悬架内固定有控制器元件,所述动力悬架内固定有动力装置,所述后平叉通过平叉轴连接在所述动力悬架上;所述主梁的顶部固定有坐垫支架,所述坐垫支架上连接有坐垫,所述坐垫支架的下方设有后减震,所述后减震的后端头和所述后平叉连接,所述后减震的前端头和所述主梁的顶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电动越野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装置包括旋转销座、旋转销、快拆螺栓和快拆手柄,所述旋转销座固定设于所述主梁的尾部下端,所述旋转销呈左右方向活动穿接在所述旋转销座内,所述快拆手柄活动连接在所述快拆螺栓的尾部,所述旋转销的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快拆螺栓的螺纹头部相匹配的穿接孔,所述快拆螺栓和所述快拆手柄均设有两个,两个快拆螺栓分别设于所述旋转销的左右两侧,所述车架端盖的下端与两个所述快拆螺栓对应的位置设有两个供所述快拆螺栓卡入的限位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电动越野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悬架从前往后也为向下倾斜状,所述控制器悬架包括控制器左悬架和控制器右悬架,所述控制器左悬架和所述控制器右悬架的之间设有正挡板,所述控制器左悬架与所述主梁之间设有左挡板,所述控制器右悬架与所述主梁之间设有右挡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轮电动越野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悬架整体呈左右方向镜像的“∠”状,所述动力悬架包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海军倪春蕾骆路宝唐国静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赐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