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气式枪的出气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6368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气式枪的出气阀结构,包括内设腔体的阀体、与腔体连通的进气通道与出气通道、阀芯、弹性复位机构,阀芯滑接于阀体中包含有通过与腔体内壁接触将出气通道与腔体隔断的密封部,高压气体通过进气通道进入腔体中,包括设有滑腔的固定座,所述阀芯与滑腔密封滑接,阀芯与滑腔配合形成第一密封区域,所述阀芯在初始位置时其密封部与腔体内壁接触形成第二密封区域,高压气体通过进气通道进入腔体中在所述第一密封区域与第二密封区域形成高压区,所述第一密封区域另一侧与第二密封区域另一侧均为与外界连通的常压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控开阀力度,方便操作的储气式枪的出气阀结构。的储气式枪的出气阀结构。的储气式枪的出气阀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气式枪的出气阀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储气式枪的出气阀结构,属于储气式枪


技术介绍

[0002]储气式枪是通过高压气体给储气式枪内的子弹提供动力而实现击发的,而高压气体的释放通过气阀的开启来实现,现有储气式枪的出气阀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内含腔体B的阀体A,腔体B分别连通有进气通道C与出气通道D,腔体B内滑接有将高压出气通道C 密封配合的阀芯组件F以及推动阀芯组件F使其处于将出气通道C密封位置的弹性复位机构E,其使用原理为通过进气通道C向腔体B内注入高压气体,阀芯组件F在弹性复位机构E作用下处于将出气通道C密封的位置,使得阀芯组件F与出气通道C之间形成一个密封面积,而在腔体B内的高压气体压强通常高达25MPA至30MPA,此压强作用在密封面积上产生一个作用在阀心组件F的压力,射击时,需要通过外力推动阀心组件F进行一定行程的滑移以使出气通道C与腔体B连通,使腔体B内的高压气体可以进入出气通道C中实现对子弹的击发,而此外力需要同时克服弹性复位机构E对阀芯组件F的推力与高压气体压强产生的压力,现有结构为减小压力只能减小阀心组件F密封配合端出气通道C的开口以减小密封面积,而这将造成进入出气通道C内的气流量不足而影响射击,因此现有出气阀结构开阀时需要施加较大的外力,降低了操作便利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储气式枪的出气阀结构,可调控开阀力度,方便操作,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储气式枪的出气阀结构,包括内设腔体的阀体、与腔体连通的进气通道与出气通道、阀芯、弹性复位机构,阀芯滑接于阀体中包含有通过与腔体内壁接触将出气通道与腔体隔断的密封部,高压气体通过进气通道进入腔体中,在无外力作用下,弹性复位机构推动阀芯处于其密封部与腔体内壁接触将出气通道与腔体隔断的初始位置,阀芯通过外力作用移位使腔体与出气通道连通实现部分高压气体进入出气通道,去除外力后,弹性复位机构推动阀芯复位至初始位置,包括设有滑腔的固定座,所述阀芯与滑腔密封滑接,阀芯与滑腔配合形成第一密封区域,所述阀芯在初始位置时其密封部与腔体内壁接触形成第二密封区域,高压气体通过进气通道进入腔体中在所述第一密封区域与第二密封区域形成高压区,所述第一密封区域另一侧与第二密封区域另一侧均为与外界连通的常压区。
[000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在腔体或进气通道中,固定座中的滑腔一端为密封端,所述阀芯一端位于滑腔中,另一端可穿出所述阀体,阀芯上贯设有将滑腔与外部大气连通的阀芯过道。
[0006]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复位机构包含安装于滑腔内的压簧,所述压簧位于滑腔底部与阀芯之间。
[000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过盈安装于腔体或进气通道中,固定座上开设有若干贯穿的气体过道。
[0008]进一步的所述滑腔贯穿所述固定座,所述阀芯穿过滑腔一端位于阀体外部,另一端位于腔体中。
[0009]进一步的所述阀芯位于阀体外部端可拆卸的安装有外力作用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区域面积等于或稍大于第一密封区域面积。
[0011]通过实施本技术,在阀体中设置阀座,阀座上设有与阀芯密封滑接的滑腔,使阀芯与滑腔配合形成第一密封区域,在无外力作用下,弹性复位机构推动阀芯处于其密封部与腔体内壁接触将出气通道与腔体隔断的初始位置,阀芯在初始位置时其密封部与腔体内壁接触形成第二密封区域,高压气体通过进气通道进入腔体中在第一密封区域与第二密封区域之间形成高压区,第一密封区域另一侧与第二密封区域另一侧均为与外界连通的常压区,此时阀芯受的压力为第二密封区域的面积减去第一密封区域的面积后再乘以高压区内的压强,在不减小出气通道开口的情况下,可人为控制第一密封区域与第二密封区域的面积达到对压力大小的控制的目的,在第二密封区域面积等于第一密封区域面积的情况下,高压气体形成的高压不对阀芯施加压力,只需对阀芯施加一个克服弹性复位机构作用力的外力即可实现开阀动作,操作方便省力。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现有出气阀结构的示意图;
[0013]图2为实施例一闭阀时状态示意图;
[0014]图3为实施例一开阀时状态示意图;
[0015]图4为实施例二闭阀时状态示意图;
[0016]图5为实施例二子开阀时状态示意图。
[0017]图中所示:腔体1;阀体2;进气通道3;出气通道4;固定座5;滑腔6;密封圈 7、7A;密封部8;气体过道9;阀芯10;压簧11;阀芯过道12;外力作用部13。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技术的实施例一:如图2至图3所示,一种储气式枪的出气阀结构,包括内设腔体1的阀体2、与腔体1左侧连通的进气通道3、与腔体1右侧连通的出气通道4,腔体1内设置有固定座5,固定座5包含有右端密封水平设置的滑腔6,阀芯10通过套设密封圈7与滑腔6密封滑接,与之形成第一密封区域,阀芯10中部设有密封部8,密封部8可与腔体1内壁接触形成将出气通道3与腔体1隔断的第二密封区域,阀芯10上贯设有阀芯过道12,将滑腔6与外界连通,使第一密封区域一侧为常压区,滑腔6底部与阀芯10左端设置有压簧11,如图2所示,在无外力作用下,压簧11形变产生的弹力推动阀芯10处于密封部8与腔体1内壁接触形成将出气通道3与腔体1隔断的初始位置,在初始位置时阀芯 10右端位于阀体2外部,通过进气通道3向腔体1内注入高压气体,在第一密封区域与第二密封区域形成高压区,由于第二密封区域另一侧为与枪管连通的出气通道4,因此其另一侧也为常压区。
[0019]工作时,如图3所示,通过撞击阀芯10右端推动其向左移位,此过程中压簧11被压缩,阀芯10的密封部8与腔体1内壁分离,腔体1与出气通道3连通,部分高压气体进入出气通
道3中实现对子弹的击发,随后压簧11释放推动阀芯10复位至初始位置准备下一轮的击发,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其相当于只有第二密封区域,由于子弹击发需要一定的气流量,出气通道D的开口不能太小,因此将出气通道D密封的第二密封区域需要有一定的面积,在高压气体进入腔体B后,由于压强差对阀芯F施加作用在第二密封区域面积上会产生一个较大的压力,阀芯F移位时需要施加一个克服压强差产生的压力跟压簧E的弹力,本技术通过增加第一密封区域,高压气体作用面积为两者面积的差值,在同等高压,且在第二密封区域面积不变的情况下,人为控制第一密封区域面积可对压力进行调节,两者差值越小,压力越小,当两者面积相等时即无压力状态,在第一密封区域面积大于第二封区域面积时会出现克服压簧11弹力推动阀芯10移位打开的压力,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为达到省力开阀,以第二密封区域面积等于或稍大于第一密封区域面积为最佳,为方便固定座 5安装在阀体2且不影响进气通道3与腔体1的连通,通过将固定座5过盈安装于腔体1 中,并在固定座5上开设若干贯穿的气体过道9实现。
[0020]实施例二:如图4至图5所示,固定座5固定安装在阀体2内,通过设置密封圈7A 将连接处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气式枪的出气阀结构,包括内设腔体的阀体、与腔体连通的进气通道与出气通道、阀芯、弹性复位机构,阀芯滑接于阀体中包含有通过与腔体内壁接触将出气通道与腔体隔断的密封部,高压气体通过进气通道进入腔体中,在无外力作用下,弹性复位机构推动阀芯处于其密封部与腔体内壁接触将出气通道与腔体隔断的初始位置,阀芯通过外力作用移位使腔体与出气通道连通实现部分高压气体进入出气通道,去除外力后,弹性复位机构推动阀芯复位至初始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滑腔的固定座,所述阀芯与滑腔密封滑接,阀芯与滑腔配合形成第一密封区域,所述阀芯在初始位置时其密封部与腔体内壁接触形成第二密封区域,高压气体通过进气通道进入腔体中在所述第一密封区域与第二密封区域形成高压区,所述第一密封区域另一侧与第二密封区域另一侧均为与外界连通的常压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气式枪的出气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立华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岭峰气枪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