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以及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6023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电池以及电池模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的冷却散热系统的散热效果不好、增大电池的重量、降低电池的能量密度等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的多个电芯中相邻的两个电芯串联连接,电池的隔断构件设置成能够将壳体内分隔成多个沿电芯的厚度方向分布的容纳空间,每个电芯设置于一个容纳空间内,隔断构件上设置有冷却系统,通过冷却系统内的冷却介质能够将设置于隔断构件两侧的电芯产生的热量带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隔断构件上设置冷却系统,从而能够及时地将设置在隔断构件两侧的两个电芯产生的热量及时带走,避免热量在电芯内部堆积,同时,还有利于实现电池的轻量化设计,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电池的能量密度。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提供一种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汽车节能减排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新能源汽车以其低噪声、无污染、能量效率高等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从而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加速发展。目前,新能源汽车通常是以电池作为动力来源,这为锂离子电池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不过,在新能源汽车运行过程中,电池作为动力来源,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及时将这些热量排出,容易造成电池短路甚至爆炸的问题。
[0003]目前,电池通常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电芯,外壳通常由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顶部的盖板焊接而成。通常,盖板由单层金属板冲压而成,壳体由单层金属板拉伸或者折叠焊接而成,也就是说,电芯是设置在由单层金属板制成的外壳内的。
[0004]目前,通常在电池模组外设置冷却散热系统,通过该冷却散热系统将工作过程中电芯产生的热量带走。不过,冷却散热系统虽然能够带走部分热量,但冷却散热效果并不是很好。
[0005]相应地,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多个电芯,多个所述电芯中相邻的两个电芯串联连接,所述电池还包括隔断构件,所述隔断构件设置成能够将所述壳体内分隔成多个容纳空间,多个所述容纳空间沿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分布,每个所述电芯设置于一个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隔断构件上设置有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内设置有冷却介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彼此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隔断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以便将所述壳体内分隔成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电池包括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设置成能够允许所述冷却介质通过,所述冷却通道盘绕于所述隔断构件以便在所述隔断构件上形成冷却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区域的面积大于等于所述第一电芯和/或第二电芯在所述隔断构件上的投影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具有多个第一面,多个第一面中面积最大的第一面朝向所述隔断构件;并且/或者所述第二电芯具有多个第二面,多个第二面中面积最大的第二面朝向所述隔断构件。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构件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出液口分别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进液口和/或所述出液口设置于所述隔断构件位于所述壳体外侧的部分。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设置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士哲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