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产黏性卵鱼类洄游产卵繁殖培养巢
[0001]本技术涉及鱼类洄游产卵、幼鱼过坝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产黏性卵鱼类洄游产卵繁殖培养巢。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鱼类顺水下行过坝研究较少。成鱼需要到上游产卵,鱼卵和幼鱼也需要再次回到下游发育和生长。目前国内外鱼类下行洄游主要是通过水轮机、泄洪道等水利工程的传统水工设备和结构进行,然而当鱼类利用这类传统水工结构和设备运动到下游时,较大一部分鱼卵和幼鱼会受到损伤甚至死亡。
[0003]根据鱼卵在河流中的位置,可以将黏沉性卵分为沉底性、漂流性卵和黏性卵。沉底性卵是鱼产卵在砾石砂石交错的地方,鱼卵在石头缝里面沉底。漂流性卵是鱼产卵后,鱼卵随着水流漂浮到下游,如果水流不足,鱼卵会沉底。黏性卵是鱼产卵在植物茎叶根纵横交错复杂的地方,鱼卵粘在植物上。
[0004]该过程需求可以分类:1、成鱼经过鱼道后在上游进行产卵时,在水流流速的影响和鱼卵没有良好的附着床,导致大部分的鱼卵被水流冲走;2、鱼卵、仔鱼、幼鱼在上游时,当水流流速较大时,仔鱼和幼鱼游泳能力较弱无法抵御水流,从而只能被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黏性卵鱼类洄游产卵繁殖培养巢,其特征是:在繁殖河流(8)两侧设置有多个养护槽(3),养护槽(3)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鱼口(1)和出鱼口(5),进鱼口(1)和出鱼口(5)分别与繁殖河流(8)连通,养护槽(3)内部还设有培养巢(4),培养巢(4)内部设置有人工鱼巢(12),人工鱼巢(12)为水生植物,固定悬浮在培养巢(4)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产黏性卵鱼类洄游产卵繁殖培养巢,其特征是:人工鱼巢(12)根部与氧气管(11)连接,氧气管(11)下端靠近培养巢(4)底部,养护槽(3)一侧还设有输氧槽(6),输氧槽(6)与多跟氧气管(11)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产黏性卵鱼类洄游产卵繁殖培养巢,其特征是:输氧槽(6)与氧气机(13)连通,多跟氧气管(11)与旋转板(15)连接,输氧槽(6)上设有转动电机,旋转板(15)端部与转动电机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产黏性卵鱼类洄游产卵繁殖培养巢,其特征是:培养巢(4)上端开口低于进鱼口(1)和出鱼口(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产黏性卵鱼类洄游产卵繁殖培养巢,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露,朱正强,侯轶群,李敏讷,黄应平,陈小娟,韩德举,陶江平,胡望斌,金瑶,董微微,
申请(专利权)人: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