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横梁的布置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5901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座椅横梁的布置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其中座椅横梁包括固定在车身底板上的左前横梁、左后横梁、右前横梁和右后横梁,左前横梁与左后横梁用于支承第一座椅,右前横梁和右后横梁用于支承第二座椅,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分别位于车身底板的中通道区域的两侧;在该布置结构中,左前横梁与右前横梁相连,和/或左后横梁和右后横梁相连;左前横梁与右前横梁相连时,此二者的连接处还与车身底板固定连接,左后横梁与右后横梁相连时,此二者的连接处还与车身底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优化车身强度,改善整车NVH性能、座椅模态、后排路噪和耐久性能,提升整车扭转刚度、座椅连接点刚度和电池包挂载点(如有)的静刚度。连接点刚度和电池包挂载点(如有)的静刚度。连接点刚度和电池包挂载点(如有)的静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横梁的布置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座椅横梁的布置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所示,车身底板上设有门槛区域A、主体区域B和中通道区域C,其中中通道区域C位于车身底板的中部,两个主体区域B分别位于中通道区域C的两侧,门槛区域A与主体区域B一一对应设置并位于主体区域B的靠近车外部的一侧。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对设置在乘员舱内的座椅(图未示)进行支承,一般会在车身底板上先固定好座椅横梁,再进行座椅的安装。以五座轿车为例,如图2所示,车辆乘员舱的前部设有分别位于中通道区域C两侧的第一座椅(即主驾驶位,图未示)和第二座椅(即副驾驶位,图未示),座椅横梁包括设置在车身底板前部的左前横梁1、左后横梁2、右前横梁3和右后横梁4,其中左前横梁1与左后横梁2用于相协同以支承第一座椅,右前横梁3与右后横梁4用于相协同以支承第二座椅。左前横梁1、左后横梁2、右前横梁3和右后横梁4四者的经典布置结构包括:左前横梁1、左后横梁2、右前横梁3和右后横梁4在车身底板上彼此两两间隔并成矩阵设置,其中左前横梁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横梁的布置结构,所述座椅横梁包括固定在车身底板上的左前横梁(1)、左后横梁(2)、右前横梁(3)和右后横梁(4),所述左前横梁(1)与所述左后横梁(2)用于支承第一座椅,所述右前横梁(3)和所述右后横梁(4)用于支承第二座椅,所述第一座椅和所述第二座椅分别位于车身底板的中通道区域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横梁(1)与所述右前横梁(3)相连,和/或所述左后横梁(2)和所述右后横梁(4)相连;所述左前横梁(1)与所述右前横梁(3)相连时,此二者的连接处还与车身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左后横梁(2)与所述右后横梁(4)相连时,此二者的连接处还与车身底板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横梁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加强件(5),所述左前横梁(1)与所述右前横梁(3)相连时,所述第一加强件(5)设置在所述左前横梁(1)和所述右前横梁(3)之间并与所述左前横梁(1)和所述右前横梁(3)相连,还与所述车身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左后横梁(2)与所述右后横梁(4)相连时,所述第一加强件(5)设置在所述左后横梁(2)和所述右后横梁(4)之间并与所述左后横梁(2)和所述右后横梁(4)相连,还与所述车身底板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横梁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横梁(1)与所述右前横梁(3)相连时,所述第一加强件(5)与所述左前横梁(1)和所述右前横梁(3)一体成型;所述左后横梁(2)与所述右后横梁(4)相连时,所述第一加强件(5)与所述左后横梁(2)和所述右后横梁(4)一体成型。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横梁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横梁(1)与所述右前横梁(3)相连时,第一加强件(5)与所述左前横梁(1)和所述右前横梁(3)焊连;所述左后横梁(2)与所述右后横梁(4)相连时,第一加强件(5)与所述左后横梁(2)和所述右后横梁(4)焊连。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横梁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与所述车身底板相配合并固定连接的第二加强件(6)和第三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源李研研李飞袁清鹏毛智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路特斯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