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519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包括:壳体、电池模组、电器元件、冷却元件和至少一个横梁,壳体上设置有电气接口和冷却接口,且壳体内还具有安装空间,安装空间与电气接口和冷却接口邻接,其中壳体具有在侧向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边框,两个边框间隔开;电池模组设置在壳体内;电器元件设置在安装空间内且与电气接口配合;冷却元件具有冷却元件接头,冷却元件接头位于安装空间内且与冷却接口配合;至少一个横梁连接在两个边框之间以在侧向方向上增加壳体的强度。该电池包电气接口与电气元件之间的距离以及冷却接口与冷却元件接头之间的距离较短,使电池包内管路与线束的布置更简洁,降低电池包的生产成本,提高电池包内线束与管路连接的可靠性。连接的可靠性。连接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电池包中的电器元件的高低压线束布置以及冷却元件的管路布置复杂,导致电池包的生产设计成本高,线束与管路连接可靠性低,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电气接口与电气元件之间的距离以及冷却接口与冷却元件接头之间的距离较短,使电池包内管路与线束的布置更简洁,降低电池包的生产成本,提高电池包内线束与管路连接的可靠性。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电池包,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电气接口和冷却接口,且所述壳体内还具有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与所述电气接口和所述冷却接口邻接,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在侧向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边框,所述两个边框间隔开;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电器元件,所述电器元件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且与所述电气接口配合;冷却元件,所述冷却元件具有冷却元件接头,所述冷却元件接头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与所述冷却接口配合;至少一个横梁,至少一个横梁连接在所述两个边框之间以在侧向方向上增加所述壳体的强度。
[0006]进一步,所述安装空间与所述壳体的第一边框邻接,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和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的两侧。
[0007]进一步,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二边框和第三边框,所述第二边框和所述第三边框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边框的两端,所述第二边框和所述第三边框彼此相对以构成所述两个边框。
[0008]进一步,至少一个所述横梁连接在所述第二边框的中部区域和所述第三边框的中部区域之间。
[0009]进一步,至少一个所述横梁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一边框之间形成有所述安装空间,且在所述安装空间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和所述第二电池模组,所述第二横梁和所述第一横梁之间还设置有第三电池模组和所述第四电池模组。
[0010]进一步,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第三横梁,所述第三横梁连接在所述第二边框和所述第三边框之间,所述第二横梁和所述第三横梁之间设置有第五电池模组和第六电池模组;第一纵梁组件和第二纵梁组件,所述第一纵梁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所述第二纵梁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二横梁和所述第三横梁之间。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纵梁组件和所述第二纵梁组件在所述电池包的纵向上对应,并
且所述第一纵梁组件将所述第三电池模组和所述第四电池模组分隔开,所述第二纵梁组件将所述第五电池模组和所述第六电池模组分隔开。
[0012]进一步,所述壳体还包括:第四边框,所述第四边框的两端分别通过收窄框与所述第二边框和所述第三边框连接,所述第三横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边框和同侧的收窄框的交界处连接,所述第三横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边框和同侧的收窄框的交界处连接,所述第三横梁、两个所述收窄框和所述第四边框所围合的空间内设置有第七电池模组。
[0013]进一步,在所述电池包的横向上,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和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三电池模组和所述第四电池模组的长度之和,从而在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和所述第二电池模组之间间隔并形成所述安装空间;在所述电池包的纵向上,所述第三电池模组的宽度小于同侧的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的宽度和所述第五电池模组的宽度,所述第四电池模组的宽度小于同侧的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宽度和所述第六电池模组的宽度,从而使得在所述第三电池模组和所述第四电池模组两侧的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能够处在所述电池包的中部区域。
[0014]进一步,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中的每一个的宽度均比所述第三横梁的宽度大,且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中的每一个的板材厚度均比所述第三横梁的板材厚度大。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电池包具有以下优势:
[0016]本技术所述的电池包,该电池包电气接口与电气元件之间的距离以及冷却接口与冷却元件接头之间的距离较短,使电池包内管路与线束的布置更简洁,降低电池包的生产成本,提高电池包内线束与管路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爆炸图;
[0020]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00

电池包,1

壳体,11

第一边框,111

电气接口,112

冷却接口,12

第二边框,13

第三边框,14

第四边框,15

收窄框,10

安装空间,
[0025]2‑
电池模组,21

第一电池模组,22

第二电池模组,23

第三电池模组,24

第四电池模组,25

第五电池模组,26

第六电池模组,27

第七电池模组,
[0026]3‑
电器元件,4

冷却元件,41

冷却元件接头,5

横梁,51

第一横梁,52

第二横梁,53

第三横梁,6

第一纵梁组件,7

第二纵梁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8]现有技术中,电池包中的电器元件的高低压线束布置以及冷却元件的管路布置复杂,导致电池包的生产设计成本高,线束与管路连接可靠性低。
[0029]为此,本技术实施例设计了一种在与电气接口111和冷却接口112邻接的安装空间10内设置电器元件3与冷却元件接头41的电池包100,由此,电气接口111与电气元件之间的距离较短,电气接口111与电气元件之间连接的高低压线束可以布置的较短,冷却接口112与冷却元件接头41之间的距离也较短,冷却接口112与冷却元件接头41之间的连接管路也可以布置的较短,由此,以使电池包100内管路与线束的布置更简洁,降低了电池包100的生产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电气接口(111)和冷却接口(112),且所述壳体(1)内还具有安装空间(10),所述安装空间(10)与所述电气接口(111)和所述冷却接口(112)邻接,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在侧向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边框,所述两个边框间隔开;电池模组(2),所述电池模组(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电器元件(3),所述电器元件(3)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10)内且与所述电气接口(111)配合;冷却元件(4),所述冷却元件(4)具有冷却元件接头(41),所述冷却元件接头(41)位于所述安装空间(10)内且与所述冷却接口(112)配合;至少一个横梁(5),至少一个横梁(5)连接在所述两个边框之间以在侧向方向上增加所述壳体的强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空间(10)与所述壳体(1)的第一边框(11)邻接,所述电池模组(2)包括:第一电池模组(21)和第二电池模组(22),所述第一电池模组(21)和所述第二电池模组(22)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10)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还包括:第二边框(12)和第三边框(13),所述第二边框(12)和所述第三边框(13)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边框(11)的两端,所述第二边框(12)和所述第三边框(13)彼此相对以构成所述两个边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100),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横梁(5)连接在所述第二边框(12)的中部区域和所述第三边框(13)的中部区域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100),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横梁(5)包括:第一横梁(51)和第二横梁(52),所述第一横梁(51)与所述第一边框(11)之间形成有所述安装空间(10),且在所述安装空间(10)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第一电池模组(21)和所述第二电池模组(22),所述第二横梁(52)和所述第一横梁(51)之间还设置有第三电池模组(23)和第四电池模组(2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横梁(53),所述第三横梁(53)连接在所述第二边框(12)和所述第三边框(13)之间,所述第二横梁(52)和所述第三横梁(53)之间设置有第五电池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云黄毅轩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