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改性抗菌纤维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518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改性抗菌纤维面料,涉及抗菌面料领域,包括抗菌基布层、上透气层、下透气层、两层纱布层,两层所述纱布层复合在抗菌基布层的上下两面,所述上透气层、下透气层复合在两层纱布层外,所述抗菌基布层由银纤维、竹炭纤维和改性的聚酯纤维交织而成。该复合改性抗菌纤维面料,由银纤维、竹炭纤维和改性的聚酯纤维交织而成抗菌基布层,抗菌基布层的银纤维具有抗菌的永久性,抗菌功能不会因时间及洗濯而递减。将竹炭纤维与其交织,起到加强吸附异味的作用。加强吸附异味的作用。加强吸附异味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改性抗菌纤维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抗菌面料
,具体为一种复合改性抗菌纤维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发展,运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因此适于运动功能的运动服装特别受到青睐。运动服装与居家服装虽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但由于运动的特性,对服装的要求也相对较为严格和苛刻。体育运动发热量大、汗液蒸发多,运动服装都需要具备较好的散热性和透气性。
[0003]而目前常用的运动服装面料为棉或涤纶等,运动经常会产生大量的汗液,造成皮脂腺的大量分泌,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微生物也就大量繁殖。也有一些在基础面料的基础上涂覆抗菌涂层,但是,涂覆在表面的抗菌剂的耐洗性不够好,每洗涤一次抗菌性就下降一些,长时间洗涤将丧失抗菌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改性抗菌纤维面料,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复合改性抗菌纤维面料,包括抗菌基布层、上透气层、下透气层、两层纱布层,两层所述纱布层复合在抗菌基布层的上下两面,所述上透气层、下透气层复合在两层纱布层外,所述抗菌基布层由银纤维、竹炭纤维和改性的聚酯纤维交织而成。
[0008]优选的,所述纱布层呈波浪状复合在抗菌基布层上。
[0009]优选的,所述上透气层、下透气层通过热熔胶将上下两层纱布层复合在抗菌基布层上。
>[0010]优选的,所述上透气层、下透气层由牛奶蛋白纤维交织而成。
[0011]优选的,所述上透气层、下透气层上沿着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致密的上透气孔和下透气孔,所述上透气孔和下透气孔交错布置。
[0012]优选的,所述上透气孔和下透气孔均为梯形状,上透气孔和下透气孔靠近抗菌基布层的一面开口小于外侧一面开口。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改性抗菌纤维面料。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复合改性抗菌纤维面料,由银纤维、竹炭纤维和改性的聚酯纤维交织而成抗菌基布层,抗菌基布层的银纤维具有抗菌的永久性,抗菌功能不会因时间及洗濯而递减。将竹炭纤维与其交织,起到加强吸附异味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侧剖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抗菌基布层放大图。
[0019]图中:1抗菌基布层、2上透气层、3下透气层、4纱布层、5上透气孔、6下透气孔、11聚酯纤维、12银纤维、13竹炭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改性抗菌纤维面料,如图1

3所示,包括抗菌基布层1、上透气层2、下透气层3、两层纱布层4,基布层的厚度为0.8mm。两层纱布层4复合在抗菌基布层1的上下两面,纱布层4有聚酯纤维交织而成,上透气层2、下透气层3复合在两层纱布层4外。上透气层2、下透气层3起到加强散热性和透气性的作用。
[0021]如图3所示,抗菌基布层1由银纤维12、竹炭纤维13和改性的聚酯纤维11交织而成。银纤维12具有抗菌的永久性,抗菌功能不会因时间及洗濯而递减。将竹炭纤维13与其交织,起到加强吸附异味的作用。银纤维12中的银离子在外部环境越温暖潮湿的条件下,活性就越强,特别适合运动时的湿热环境下抗菌。改性的聚酯纤维11由聚酯纤维11原料加阻燃剂混合纺纱而成。
[0022]纱布层4呈波浪状复合在抗菌基布层1上。起伏的纱布能增加透气层与抗菌基布层1之间的空间,便于上下透气层之间的空气对流,提高透气性。
[0023]如图1所示,上透气层2、下透气层3通过热熔胶将上下两层纱布层4复合在抗菌基布层1上。采用热熔胶能将波浪形的纱布层4定型粘合在抗菌基布层1上,防止纱布层4变形移位。
[0024]上透气层2、下透气层3由牛奶蛋白纤维交织而成。牛奶蛋白纤维具有较高的柔软性、亲肤性、透气、导湿性,提升面料的穿戴舒适性。
[0025]如图2所示,上透气层2、下透气层3上沿着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致密的上透气孔5和下透气孔6,上透气孔5和下透气孔6交错布置。上透气孔5和下透气孔6的覆盖面积占上透气层2、下透气层3上表面面积的20%

40%,上透气孔5和下透气孔6的直径为1-3μm。
[0026]上透气孔5和下透气孔6均为梯形状,上透气孔5和下透气孔6靠近抗菌基布层1的一面开口小于外侧一面开口。将上透气孔5和下透气孔6设置成内小外大的形状,有利于排出内部的气体,提高透气性能。
[00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改性抗菌纤维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抗菌基布层(1)、上透气层(2)、下透气层(3)、两层纱布层(4),两层所述纱布层(4)复合在抗菌基布层(1)的上下两面,所述上透气层(2)、下透气层(3)复合在两层纱布层(4)外,所述抗菌基布层(1)由银纤维(12)、竹炭纤维(13)和改性的聚酯纤维(11)交织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改性抗菌纤维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纱布层(4)呈波浪状复合在抗菌基布层(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改性抗菌纤维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透气层(2)、下透气层(3)通过热熔胶将上下两层纱布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小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珈诚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