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盖组件及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5070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1:02
本申请涉及燃气灶具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火盖组件及燃气灶。火盖组件包括:火盖,火盖的内部限定出混气室,火盖的侧壁开设有与混气室相连通的点火孔;点火帽,设于火盖的侧壁,并沿火盖的径向朝背离火盖的方向延伸,点火孔位于点火帽的下方;点火针,位于点火帽的下方,并与点火孔对应设置;其中,点火帽的下壁面至少部分向上凹陷形成导流结构,导流结构呈弧形,点火孔流出的向上偏移的燃气能够沿导流结构流至点火针和点火帽之间。在导流结构的引导下,燃气能够以稳定的流速流向点火帽与点火针之间,燃气流至点火针和点火帽产生的火花后实现点火。这样能够增加火盖对燃气流向的引导效率,提高点火效率。提高点火效率。提高点火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火盖组件及燃气灶


[0001]本申请涉及燃气灶具
,例如涉及一种火盖组件及燃气灶。

技术介绍

[0002]现在的燃气灶通常采用点火针进行点火,点火针的顶端为点火端,在点火时,点火端相对于其最近的结构(通常为火盖外表面或者点火帽电极)以一定的频率放电,放电产生的火花与火盖上点火孔流出的燃气接触而燃烧,实现点火目的。有的燃气灶使用环境恶劣,烹饪过程中由于燃气压力不稳定,造成点火孔处的气体流速不稳定。造成点火时间长,甚至点不着火的问题。
[0003]相关技术中公开一种燃烧器及包含其的燃气灶具,其包括火盖和点火针,火盖的表面具有对应于点火针的点火端设置的燃气出口,点火端形成于点火针的最上端,火盖具有凸出于火盖的外侧表面的凸出部,凸出部延伸并靠近点火端,燃烧器具有导流结构,导流结构能够引导从燃气出口流出的燃气流经点火端和凸出部之间区域。
[0004]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5]由于下部二次空气的存在,点火孔出口的气流会向上偏移。气流会在点火孔出口处及点火帽左侧形成两个回流区。出口处的回流区有助于火焰根部的稳定。而点火帽电极左侧的回流区对火焰稳定没有益处,且该回流区是由于点火帽的阻挡形成的。现有的燃气灶点火孔处结构无法起到很好的导流作用,由于点火帽电极左侧回流区的存在,会导致一部分燃气未流经点火区域,并且会影响点火区域的流速和湍流强度,造成点火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000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火盖组件及燃气灶,以提高对燃气流向的引导效率,提高点火效率。
[000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火盖组件,所述火盖组件包括:火盖,所述火盖的内部限定出混气室,所述火盖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混气室相连通的点火孔;点火帽,设于所述火盖的侧壁,并沿所述火盖的径向朝背离所述火盖的方向延伸,所述点火孔位于所述点火帽的下方;点火针,位于所述点火帽的下方,并与所述点火孔对应设置;其中,所述点火帽的下壁面至少部分向上凹陷形成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呈弧形,所述点火孔流出的向上偏移的燃气能够沿所述导流结构流至所述点火针和所述点火帽之间。
[0009]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点火帽的下壁面包括:第一壁面,一端连接所述火盖的侧壁;第二壁面,位于所述第一壁面背离所述火盖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壁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壁面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三壁面,连接在所述第一壁面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壁面的所述一端之间,所述第三壁面构造有所述导流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壁面呈水平面,并与所
述点火针相对应,所述第二壁面用于配合所述点火针点火。
[0010]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壁面与所述点火孔的出口之间的水平距离范围为6mm

7mm。
[0011]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点火针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壁面的竖直距离范围为3.5mm

4.5mm。
[0012]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沿所述点火帽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壁面的长度范围为0.5mm

1mm。
[001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点火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点火孔沿所述火盖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其中,两个所述点火孔的延伸方向存在夹角,以使两个所述点火孔流出的燃气能够形成碰撞。
[0014]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夹角的范围为8
°‑
12
°

[0015]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火盖的侧壁还开设有传火孔和主火孔,所述传火孔与所述点火孔沿所述火盖的周向设置,所述主火孔位于所述传火孔的上方;其中,所述火盖的侧壁还开设有切槽,所述切槽沿所述火盖的周向延伸,并连通所述传火孔和所述点火孔,以实现所述点火孔与所述传火孔之间的传火。
[0016]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火盖组件还包括:凸起,凸设于所述火盖的侧壁背离所述混气室的一侧,并位于在所述点火帽的下方,所述点火孔依次贯穿所述火盖的侧壁和所述凸起,以连通所述混气室和外界。
[0017]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火盖组件。
[001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火盖组件及燃气灶,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0019]点火帽的下壁面至少部分凹陷形成弧形的导流结构,这样设置,经点火孔流出的部分燃气在下部二次空气的作用下向上偏移。当向上偏移的燃气流至点火帽的下壁面后,会沿着点火帽的延伸方向向外侧流动。在沿点火帽的下壁面流动的过程中,弧形的导流结构能够引导燃气流动,在导流结构的引导下,燃气能够以稳定的流速流向点火帽与点火针之间,燃气流至点火针和点火帽产生的火花后实现点火。这样能够增加火盖对燃气流向的引导效率,提高点火效率。
[0020]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21]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0022]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火盖组件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火盖组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火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0、火盖;101、主火孔;102、稳焰孔;103、点火孔;104、第一传火孔;105、第二传火
孔;106、切槽;107、混气室;20、点火帽;201、导流结构;202、第一壁面;203、第二壁面;204、第三壁面;205、点火针;206、凸起;207、热电偶出火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0030]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0031]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火盖,所述火盖的内部限定出混气室,所述火盖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混气室相连通的点火孔;点火帽,设于所述火盖的侧壁,并沿所述火盖的径向朝背离所述火盖的方向延伸,所述点火孔位于所述点火帽的下方;点火针,位于所述点火帽的下方,并与所述点火孔对应设置;其中,所述点火帽的下壁面至少部分向上凹陷形成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呈弧形,所述点火孔流出的向上偏移的燃气能够沿所述导流结构流至所述点火针和所述点火帽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帽的下壁面包括:第一壁面,一端连接所述火盖的侧壁;第二壁面,位于所述第一壁面背离所述火盖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壁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壁面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三壁面,连接在所述第一壁面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壁面的所述一端之间,所述第三壁面构造有所述导流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壁面呈水平面,并与所述点火针相对应,所述第二壁面用于配合所述点火针点火。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面与所述点火孔的出口之间的水平距离范围为6mm

7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针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壁面的竖直距离范围为3.5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墩苑善通马晨旭方松青贺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